摘 要 作為黨和國家部署在沿邊沿海地區的一支重要武裝執法力量,邊檢機關應主動融入大局、牢牢把握機遇,在法治軌道上不斷提升邊防治理能力。本文結合崗位工作實踐,就厘清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內涵與外延、邊檢隊伍建設面臨的法治困境、如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邊檢隊伍建設三個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見解,以期切實推動邊檢隊伍法治建設,厲行法治,構建法治邊檢。
關鍵詞 法治思維 法治方式 邊檢
作者簡介:王雪姣,山東公安邊防總隊蓬萊邊防檢查站。
中圖分類號:D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6)02-200-02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做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戰略部署,這具有劃時代和里程碑式意義的決議,既是政治抉擇,也是使命擔當。它向我們昭示,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離不開法治牽引;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離不開法治推動。
一、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概念與外延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動發展、維護穩定能力”。之后,掀起了對“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重視熱潮,各部門都結合本部門實際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指導工作。
(一)法治思維的概念及外延
所謂法治思維,就是指在法治理念的基礎上,運用法律規范、原則和邏輯對所要處理的問題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和形成結論的思想認識活動與過程。①
法治思維是認識領域的動態過程。在法治思維語境下,解決問題、尋找方法、作出決策,做到時時刻刻地牢記人民的授權和法定職權,必須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以及法律程序,切切實實地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始終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認真履行法律職責,自覺履行法律義務。
(二)法治方式的概念及外延
所謂法治方式就是運用法治思維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行為方式。法治方式的本質與法治思維在很多地方都有相似之處,法治思維是在執法過程實施法治方式的思想基礎,沒有法治思維就不可能有解決法律問題的方式方法,法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法治思維得以落到實處的行動保障,以具體的執法實踐體現出法治思維的一切決策,兩者在決策行為的意義上具有同一性。
二、邊檢力量法治建設面臨的困境
(一)法治思維有待提升
目前,我國國內廣大群眾普遍認同并接受依法治國理念,但這種現象的存在更多是大眾感知層面提高的簡單現象,而并不是法律層面的理性的追求探究,對行政權的剛性約束和限制有時被人為的弱化了。邊檢執法中以權代法、執法不嚴、執法隨意、重實體輕程序等現象依然存在,有些執法人員人治觀念嚴重,置法律于不顧的情況時有發生。邊檢執法人員往往不能完全以法律精神和方式處理問題,不能在法治思維模式下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
(二)法治素養仍需加強
當前,邊檢執法人員的法治素養相比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已經能夠合情合理的運用法律知識,但是邊檢隊伍中的相關專業人才仍然相對缺乏,尤其是具有法學教育背景的人員比例較低,執法人員對出入境邊防檢查等相關法律法規的掌握是遠遠不夠的,不能究其業務本身去領會精神實質和立法的本意,對很多實際重要問題的理解遠遠達不到法律所要求的層次,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偏差,相關法律知識儲備量不足,執法人員自身法律素質不高。
以蓬萊邊檢站為例,基層執法人員12人,其中,法學學士2人,占總數16.7%,法學碩士1人,占總數8.3%。在邊檢日常的執法、執勤過程中,存在著部分邊檢人員依照法律執法辦案意識薄弱,存在不按正規程序辦案的現象,缺乏視規則意識、信息采集意識,不注重訴訟和整體工作時效;在執法工作中還存在著輕程序重實體、輕時效重結果、輕證據重結論等問題,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這必將大大降低邊檢執法隊伍的質量,不利于邊檢隊伍建設。
(三)法治監督程度不強
在邊檢法制化過程中,強有效的權力監督制約機制的前提是運用法治的思維及法治的方式推動邊檢法治監督工作。如何進一步把握權力運行的規律性,正確行使監督權以避免權力越位和錯位,形成在工作中既相互制約又通過不斷完善而相互促進的平衡關系,是增強法治監督的重要部分。在邊檢執法工作中,督察、紀檢、法制構成了邊防檢查站的執法執勤監督體系。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存在著不注重細節,任務分工不細致等問題。各部門之間相互推諉,致使監督部門失去了對邊檢執法者應有的監督指導作用。
另外,監督部門沒有將教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沒有實現被監督部門思想觀念上的轉變,這必將導致監督的缺失,權力的濫用。在執法實踐中,由于監督力度不夠,導致邊檢執法人員依法程度的削弱,這必將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執法毒瘤的產生。
三、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下推動邊檢隊伍建設
(一)大力培育厲行法律的法治思維
一是重視并加強法治文化推廣宣傳。要不斷改進和加強法治文化的宣傳教育,并以大力弘揚制度為要,弘揚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努力提升邊檢法治理念。積極引導要求邊檢執法人員要努力做到一切執法行為都要以法律為準繩,在執法活動的實踐過程中要嚴格運用法律原則、認真落實法律規范,自覺做到忠于法律、遵守法律,不斷增強執法、守法的自覺性,切實解決好侵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真正做到敬畏法律、敬畏民意、敬畏崗位,讓“合不合法、合不合程序”成為一種慣性思維,使法治精神體現在日常反腐倡廉工作的點滴之中。
二是加強法治環境熏陶。法治環境的改善,會影響和促進執法人員法治思維的提升。
一方面加強公安外部環境建設,通過開展法治宣傳活動等活動,向群眾宣傳法律知識,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強化群眾法治意識,這樣的法治宣傳活動,在改善外部法治環境的同時,能夠促進邊檢執法人員形成潛在的法治思維,提升厲行法治的自覺性。
另一方面加強公安內部法治文化建設。開展以法治文化建設為引領的基層所隊法治文化達標創建,通過內部執法環境(環境衛生、精神風貌、窗口建設、便民設施、人權保障設施、法治長廊、警示園地)的打造,使執法人員受到法治理念的熏陶,促進執法思維的提升。
三是提升參與實踐的積極性。法治思維是不斷在法律實踐中訓練、培養和應用的一種思維習慣,離開活生生的法律實踐來談法治思維是不可能養成正確而又合理的法治思維的。我們只有在日常邊檢執法過程中通過參與各種法律實踐活動,在法律實踐工作過程中運用法律方面的知識和方法進行思考和分析并解決法律的實際問題,才能培養出一種自覺的法治思維習慣。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法律都要嚴格自覺根據法律規定的權力種類和范圍進行,積極參與法律相關培訓,依法行使權力,處理法律問題,在實踐中不斷塑造法律思維。
(二)打造法治素質過硬的邊檢隊伍
一是充實知識儲備。針對執法辦案人員在執勤執法中常見的問題,采取多種形式,努力提高執法人員的執法規范化、精細化、標準化水平。堅持圍繞實戰、服務實戰,持續不斷開展法治大培訓;建立實效化執法考試制度,加強對執法資格等級考試、司法考試、檢查員等級考試等結果運用,切實將以上結果與民警考核、職務晉升、評優評先等掛鉤,增強廣大民警提升自身法治能力的積極性。
二是規范執法行為。加強執法規范化建設,就是要以科學發展的態度,樹立“理性、平和、文明、規范”的執法新理念。②要發揮制度在執法正規化中的作用,完善執法規范。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長期性,嚴格、細致的執法制度是執法規范化的基礎。只有把邊檢執法工作全部納入制度化、程序化、法治化的軌道,健全完善覆蓋各個執法環節的程序規定和實體規定,才能減少乃至杜絕執法的隨意性。
三是豐富執法經驗。加強培訓,不斷強化各個辦案執法人員的法律意識、程序意識和證據意識。與此同時,安排執法人員在相關的不同的執法崗位上進行充分的實踐、鍛煉和再學習,推動邊檢執法質量不斷提升。
(三)依法監督保證制度的剛性運行
一是完善內部執法監督機制。將執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全面匯總,以考卷的形式對執法人員進行考評,并建立執法考評檔案。要為每一名邊檢執法人員建立執法跟蹤評議檔案,通過日常督查、隨機抽查、案卷檢查和階段考查等有機結合的方式,對執勤、執法人員的法律知識掌握情況、執法規范程度、執法流程掌握情況、執法人員綜合能力等進行系統、精確的考評。對在考評檢查過程中發現的突出問題,將及時進行講評通報、按標準建立起考評檔案,作為下階段執法監督的重點,提高執法監督的針對性。同時,大膽嘗試將現代管理理念、方法和科技手段應用于邊檢執法的各個領域,深入推進邊檢執法工作的信息化建設,積極公開推廣網上辦案管理流程、網上審批、網上監督、網上執法質量的評定及網上執法檔案的建設,使邊檢執法工作更加公開化、透明化,對于執法監督的力度更加扎實有效。
二是接受群眾的監督評議。設立執法人員群眾評議臺,將群眾反映上來的建議及在執法過程中出現的、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匯總,放入考評檔案中,對執法人員進行考評,對考評成績優秀的執法人員進行通報表彰、樹立典型,打造優秀的規范執法隊伍。
邊境機關行為是國家主權在邊境地區的體現,維護我國邊境口岸出入境秩序,對出境和入境的人員、交通運輸工具及其運載的貨物實施邊防檢查,打擊各種違反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規的違法犯罪活動。通過加強邊檢執法過程中對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運用,將會推動邊檢隊伍的全面法治建設,構建法治邊檢。
注釋:
張立偉.什么是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學習時報.2014-04-01.
徐自仁.邊檢機關執法規范化建設研究初探.邊防警察報.2008-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