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曼麗
〔關鍵詞〕高中生;政治;學科成績;非智力因素
一、問題的提出
學界針對高中生學業(yè)成績與心理因素(心理健康)相關的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并獲得了許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共同的特點就是將高中生的學業(yè)成績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忽視了具體的學科成績與心理因素(心理健康)相關的具體研究;因而其研究成果對高中階段的學科教學缺乏有針對性的指導價值。同時,這些研究成果有停留在靜態(tài)研究(僅以高中生在高中階段的某一次學業(yè)成績作為研究的內容)的不足,也使得其研究成果缺少了說服力。
鑒于上述的情況,本研究試圖深入地、動態(tài)地探究高中生學科成績與心理的相關性。
本研究的“深入”有兩層含義:第一,高中生學業(yè)成績是由其在高中階段所學全部學科的成績組合而成的,因此,對其學業(yè)成績與心理相關的研究不落實到具體的學科,其研究終究有霧里看花的感覺,因而,研究的深入必須落實到學科成績與心理相關的層面上去;第二,研究的注意點不能只放在高中生的心理因素上,也不能忽視其自身的特征(性別、獨生子女等)以及家庭環(huán)境(家長職業(yè)等)這些因素,因而,研究有必要與這些因素深入地結合起來。
本研究的“動態(tài)”是指把高中生學業(yè)成績與心理因素相關放在整個高中階段,不局限于一次成績,而選擇高中階段學業(yè)發(fā)展的幾個重要節(jié)點——高一學年期末、高二上學期期末、高二下學期期末和高考前的省質檢(模擬考試)——的成績進行分析探究。
二、研究過程
(一)被試的選擇
某中學2013年秋季入學的高中生共389人,其中選讀文科的105位同學(男24人、女81人)是本研究的被試對象。
(二)研究材料和工具
本調查使用“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王極盛等編制),共60個項目,分為10個因子(強迫癥狀、偏執(zhí)、敵對、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抑郁、焦慮、學習壓力、適應不良、情緒不平衡、心理不平衡),對調查對象進行測查,使用SPSS17.0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獲取被試對象高一學年期末、高二上學期期末、高二下學期期末、高考前省質檢政治學科(分別簡稱為政治1、政治2、政治3、政治4)成績和其基本信息,并與其“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測評數(shù)據(jù)進行一一配對,然后采用SPSS17.0進行比對分析。
(三)研究步驟
第一,設計研究方案,選定研究對象;
第二,心理問卷調查,掌握研究對象的心理健康狀況;
第三,收集研究對象的基本信息和學業(yè)成績;
第四,統(tǒng)計分析。
發(fā)放“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105份,回收有效問卷95份,有效問卷率90.5%。收集該研究對象高一學年期末、高二上學期期末、高二下學期期末、高考前省質檢政治(分別簡稱為政治1、政治2、政治3、政治4)成績和其基本信息,并與其“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測評數(shù)據(jù)進行一一配對,然后采用SPSS17.0進行比對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一)高中生個體特征、家庭因素與其政治學科成績的相關分析結果
針對被試對象男女學生政治學科成績的均值比較得出:高中文科男生的政治學科成績略高于女生;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男女生政治學科成績整體上沒有顯著性差異。
針對被試對象中是否獨生子女的高中生政治學科成績的均值比較得出:獨生的高中文科生的政治學科成績整體上優(yōu)于非獨。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在較為重大的考試中(政治4),兩類學生有顯著性差異。
針對被試對象是否受過學前教育的高中生政治學科成績的均值比較得出:沒有受過學前教育的高中生的政治成績整體上優(yōu)于受過學前教育的高中生。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在高中學習的某些階段,兩類學生的政治成績有顯著性差異。
針對被試對象中戶籍不同的高中生的政治學科成績的均值比較得出:在階段性學習檢測中,農(nóng)村戶籍高中生的政治學科成績,明顯優(yōu)于城鎮(zhèn)戶籍的高中生,但差距呈逐漸縮小的態(tài)勢,到高三的綜合性檢測時,兩類學生幾乎沒有差距。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與其政治學科成績的相關分析結果
針對“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問卷測查結果顯示,在十項心理健康因子中,有以下四項對高中政治學科成績產(chǎn)生明顯影響,多重比較檢驗結果顯示有顯著性差異。
(1)敵對:該因子反映了被試“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經(jīng)常與別人爭論,容易激動,有摔東西的沖動”等問題。問卷測查結果顯示,敵對因子水平嚴重時對學生的政治學科成績的影響較為顯著。
(2)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該因子反映了被試“別人不理解自己,別人對自己不友好,感情容易受到別人傷害,對別人求全責備,同異性在一起感到不自在”等問題。分析結果顯示,學生的此因子水平中較重或嚴重的水平明顯時對政治學科成績的影響更為顯著。
(3)抑郁:該因子反映“被試感到生活單調,感到自己沒有前途,容易哭泣,責備自己,無精打采”等問題。分析結果顯示,抑郁情緒的嚴重程度對政治學科成績的影響較為顯著。
(4)學習壓力:該因子反映了被試“感到學習負擔重,怕教師提問,討厭做作業(yè),討厭上學,害怕和討厭考試”等問題。分析結果顯示,學生的學習壓力水平為中度以上時,比輕度和無壓力的狀態(tài)對政治學科成績的影響更顯著。
四、教育教學建議
減輕學業(yè)壓力,提升學業(yè)成績,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需要教師、學校、家長、社會聯(lián)起手來,共同關注,共同努力。通過這次調查和分析,提出如下建議以供參考。
高中政治學科的知識特點,為構建學生健康心理提供了更具選擇性的途徑和方式。
第一,利用政治學科知識,弱化個體特征、家庭因素對思想政治學科成績的影響。
個體特征和家庭因素是客觀事實,不會因為人的意愿而有所改變。我們可以利用高中政治教材中的許多知識點,弱化個體特征、家庭因素對思想政治學科成績的影響。
例如,在學習“矛盾的普遍性”時,讓學生懂得“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的道理,認識到這個世界不是十全十美的,引導學生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自己、看待人生。運用辯證唯物論的觀點,使學生明白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重要性,樹立唯物的態(tài)度,把從實際出發(fā)的要求深入到自我內心世界,滲透到平時的學習和待人處事中,從而能在生活和學習中自覺地把想問題、辦事情的立足點放在客觀實際上,客觀地分析周圍的人和事,正確地評價自己,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適應能力,塑造健康心理。
第二,利用政治學科知識,塑造學生的健康心理。
學生在學習成長過程中會遇到一系列的生活、學習、情緒、人際交往等問題,由于缺乏社會經(jīng)驗和辯證的思想,學生看問題時容易絕對化,容易導致行為表現(xiàn)走極端。我們可以通過對政治學科的教學,使學生逐步學會用聯(lián)系、發(fā)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例如,在學習“世界是普遍聯(lián)系的”一節(jié)時,我們應教會學生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意識,理解同學之間是需要相互幫助、彼此信任的。在學習“世界是發(fā)展的”的一節(jié)時,引導學生要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評價人或事物既要看現(xiàn)狀,也要看到過去和將來,堅信前途是光明的,對未來要充滿信心。
(作者單位: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廈門,363105)
編輯/于 洪 終校/王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