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修成
(山東省臨沂市第一中學,山東 臨沂 276000)
生物多樣性保護現狀與展望
張修成
(山東省臨沂市第一中學,山東 臨沂 276000)
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的例子不勝枚舉,而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正慢慢顯現出來。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維持生態平衡的基礎,因此保護生物多樣性已成為全球共同的呼聲,將有利于環境保護和生物資源的持續利用,對人類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需要全人類共同采取迫切行為。
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及其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和他們所擁有的基因以及他們與其生存環境形成的復雜的生態系統。它是生命系統的基本特征。生命系統是一個等級系統,包括多個層次和水平——基因、細胞、器官、有機體、種群、群落等。生物多樣性也可分為多個組分,每個組分又可分為多個層次。但在理論與實踐上較重要、研究較多的主要有基因多樣性(或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水平。
生物多樣性具有直接利用和潛在利用的價值,而對這些價值的研究無不建立在對生物多樣性信息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生物多樣性及其組分在社會、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娛樂和美學等方面具有廣泛的價值對生物圈生命維持系統的進化和保持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是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基礎。生物多樣性的利用價值可分為直接利用價值、生態價值、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四個方面。同時,生物多樣性與我國道教發祥地青城山的宗教文明相互相成。道家親和自然與順應自然的基本哲學思想,源自對人與自然基本關系的深刻體察與思考,包含了超前的、先進的、合乎科學規律的生態倫理觀念和思想遺產。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是人類管理物種與生態系統,最大限度地發揮它們當前提供的用途,并維持它們的潛力以滿足子孫后代的需要,不是單純消極的保護行動。一個國家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可能牽扯到挽救、研究和利用該國的本地野生物種,保護和利用栽培與飼養物種的野生親緣種及其遺傳多樣性,維護人類生存環境和生物圈的動態平衡,控制對自然和人工生態系統有害的入侵種等方面。可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對于所有國家、集體和個人來說都是重要的,都應把它視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不說其物種豐富與否,都應保證滿足人民的需要和履行國家對全球的義務。
生態平衡是生態系統在一定時間內結構和功能的相對穩定狀態,其物質和能量的輸入輸出接近相等,在外來干擾下能通過自我調節(或人為控制)恢復到原初的穩定狀態。當外來干擾超越生態系統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復到原初狀態時謂之生態失調或生態平衡的破壞。生態平衡是動態的。維護生態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穩定狀態。生態系統可以在人為有益的影響下建立新的平衡,達到更合理的結構、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態效益。生態學是研究生物有機體與無機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首先,隨著全球人口的持續膨脹及個人消費的不斷提高,人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耗著地球上的有限自然資源。與此同時,人類活動如大面積破壞自然植被、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等正在影響著或已經改變了地球的環境。其影響波及到大氣、海洋、陸地、生物多樣性、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等許多方面;其強度已大大超過了自然力的作用。這種空前的變化威脅著地球上基本的生命支撐系統及其賴以生存的所有生命。作為環境與資源問題的主導學科之一,21世紀的生態學面臨巨大挑戰。由此,我們要維持生態平衡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然后,生態平衡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但與經濟平衡有著緊密聯系,因而生態平衡也是森林生態經濟學的首要問題。因此無論是為了保護我們生存的自然環境還是為了經濟平衡我們都應該努力維持生態平衡。
我們都知道,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維持生態平衡的基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當今世界上生態學的三大熱點為全球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生物多樣性則是重中之重。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空間范圍內多種多樣活的有機體(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有規律地結合在一起的總稱,它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多樣性3個層次。生物多樣性是自然界長期演化的結果,是人類的共同財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它關系到全球環境的穩定和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地球從產生到現在已經歷了46億年,地球上的生命過程經歷了38億年,才發展成為現今的這種格局。根據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觀點,目前地球上形形色色的所有生物都是由同一祖先發展而來的。地球上生物多樣性如此豐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球不同時期、不同區域的地理環境、氣候環境的不同,形成了種的分化,產生了眾多的物種。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種類估計約500萬~ 5000萬種之間,而其中被鑒定注冊的只有140萬種,僅占2.8% ~28%,說明人類對生物圈知之還很少,由此我們應當清楚保護生物多樣性就能為維持生態平衡奠定基礎。
生態努力首先要轉變觀念。我們應當加強科學技術的宣傳力度。其次,生態努力需要立法,在全球共同倡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大背景下,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效顯著:國家的相關政策體系趨于完善,科研學術領域日益重視,我國的許多城市已經編制或正在著手編制城市生物(植物)多樣性保護規劃。但因為缺少全國性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大綱來指導保護規劃的編制,我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的具體編制工作中仍存在著諸多問題。所以國家應當制訂及修訂有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執法力度。最后,我們最好是要合理建立自然保護區域!
[1]趙斌.生物多樣性信息管理概論[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
[2]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編寫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Z].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1
[3]陳吉泉.生態學家面臨的挑戰—問題與途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張修成(1999-),男,山東省臨沂市第一中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