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華軍
(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三職業高級中學,江蘇 張家港 215625)
《機械基礎》教學中學生能力培養之淺談
嚴華軍
(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三職業高級中學,江蘇 張家港 215625)
教師不僅充當知識的傳播者,更重的是老師在課上對學生知識、技能、學法等進行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本文旨在闡述《機械基礎》教學中對學生能力培養的一些做法。
機械基礎;教學;能力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在課堂上要突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變為“會學”,真正地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就《機械基礎》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能力,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葉圣陶先生說:“教就是為了不要教。”學法指導的本意不在于讓學生了解記住一些學習方法,而在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為的是學生進入高校或走上社會,能自己學習、有效學習。我在《機械基礎》教學中,著重指導學生抓好以下五個環節:
(一)樹立信心,重塑學好課程的決心
中職學生多數同學文化基礎較差,怕吃苦,但他們進入職校還是想學好專業,因為學生也想學一技之長,所以機械基礎課的教師關心和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十分重要。向學生宣傳“做任何事情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去做永遠不會成功!”、“知識改變命運”等實例來激發他們的學習信心和勇氣。
(二)改革教法,創設自學情境
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學生學習機械章節內容不要過多,以一個重點,一個片段為宜,讓學生自學,針對這個課堂上教師精講,講重點,講方法,解答學生疑難,多給學生思考時間,消化、釋疑、鞏固。
(三)預習指導
預習是自學能力的基本功,教師每節課都要提出預習目標,有預習題、思考題,內容不要過多,要求學生有針對性地看書。上課時抽查提問,檢查預習效果,使學生課前認真。
(四)聽課指導
讓學生專心聽課同時做好筆記,以聽為主、記為輔。積極思維,動腦思考。聽重點;聽預習中難點和自己不懂的內容。學習老師對重、難點的分析、歸納、概括思維的方法。
(五)復習指導
把握遺忘規律,教導學生及時復習,解決學習中的疑問,嘗試回憶課上老師講解的重點,鞏固記憶重點內容。獨立完成作業,復習后再做作業,以作業檢測自己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另外,多做課外習題,可有效促使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進一步消化和吸收。
教師講清了基本概念、原理、公式,只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半,更重要的是教者要善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視和強化學科知識的綜合,教師努力做到:突出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有利于學生將前后知識貫通;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復習、鞏固、理解、掌握;有利于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講完第八章軸系零件內容后,根據斜齒輪軸的結構裝配簡圖設計問題:①軸的類型?②軸上有哪些零件?各零件的裝拆順序是什么?③軸頭、軸頸區分及軸頸與軸承配合;④軸承類型;通過講解不但使學生對本章中軸的類型、軸的結構、滾動軸承類型及其選用、鍵聯接及其特點等重點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還對帶傳動、齒輪傳動等知識進行了復習鞏固。綜合概括課不僅緊扣大綱,又聯系實際,使所學知識融合貫通。
在學習同類型內容時,學生易把知識混淆,教師可以采用列表比較的方法,通過比較,既可使學生找出差異,分清定義,弄清是非,澄清模糊觀點,找出共同點,發現特殊性,又可使學生感覺有新意,有利于啟迪思維,深化理解,加深記憶。例如:將直齒、斜齒圓柱齒輪、圓錐齒輪、蝸桿蝸輪傳動歸類,列表對比:①軸線;②頂隙系數;③標準模數;④傳動比;⑤中心距;⑥正確嚙合條件;⑦基本參數;⑧受力方向等。通過列表對比,促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進一步鉆研教材,理解知識,從而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總結能力。
《機械基礎》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詞的應用。即所謂的“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因此,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咬文嚼字”。使學生認識、理解解題推理中的因果關系和邏輯層次,從而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計算題:一對標準直齒圓柱齒輪傳動,兩輪轉向相同,z1=20,z2=40,m=5mm,試計算內齒輪的幾何尺寸。解此題的關鍵是注意:①兩輪轉向相同和相反的區別是什么;②內嚙合與外嚙合公式的區別;③大小齒輪哪個是內齒輪?不注意咬文嚼字,有的學生按外嚙合齒輪傳動計算,也有的學生將大小齒輪的尺寸全部計算出來。
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熟悉的日常化的典型事例教學,例如,在教“螺旋支撐件的制作為例子來介紹外螺紋的編程加工過程”,我就拿一個大獎杯,給學生看,進行實物教學,我在他們參與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將科學思維模式傳授給他們,幫助他們長知識,提高創新意識。例如:在講解行程速比系數的計算公式后,練習:①已知θ,求K;②已知K,求θ;③已知θ、t工,求t空;在題目的變化中,學生的思維跟著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對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思維更加靈活。最后使學生明白,無論題目如何變化,只要學會舉一反三,用靈活的思維將知識遷移,都可以用原理、公式的不變應題目的多變。
經過一個學期的機械基礎教學,學生從初步的識圖到畫圖實行了一個跨越,學生能熟練地畫出和加工出合格的工件。陶行知先生曾說“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秉賦,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作為職中實習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具體情況,設計符合學生喜歡的機械基礎教學課,為今后進一步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嚴華軍(1980-),男,漢族,江蘇張家港人,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三職業高級中學教師,研究方向:機械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