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程
?
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運營策略
□許志程
隨著互聯網媒介技術的發展與新媒體平臺的更新迭代,手機移動端已成為全社會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如今,大多數傳統媒體競相開發新聞客戶端并作為搶奪用戶的利器。據調查顯示,2015年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達到12.8億,其中新聞資訊用戶9億,在移動端滲透率達74.5%。也就是說,每10臺手機里,就有7.4臺裝有新聞客戶端。近年來,傳統主流媒體也從中看到了新聞客戶端巨大的用戶價值,全國傳統媒體先后開發上線的客戶端已達到230多個。然而,我們也發現其中下載量過千萬的鳳毛麟角,大部分客戶端存在內容同質化、技術運用滯后、服務功能不全、盈利模式不明晰等問題。
傳統媒體旗下的新聞移動客戶端未來路在何方?筆者認為,應對自身的經濟狀況、人才、運營等綜合能力進行全面科學評估,并將傳統媒體優質資源有機整合到新聞客戶端,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力打造應用技術超前、功能齊全、內容定位精準的聚合型移動新聞客戶端。可以預見,未來傳統媒體下的新聞客戶端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工夫,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
一、定位清晰是運營好移動互聯網產品的前提。傳統媒體的新聞客戶端,不應“貪大求全”,而應在“立足本地,服務當地”上下工夫,以自身的優質、可用資源和擅長的運營渠道為依托,進行差異化布局。在產品的策劃、運營模式上,虛心向商業網站客戶端學習,以用戶為中心,把傳統媒體的優質資源轉換為在移動客戶端上具有原創性、獨創性的產品和服務,吸引用戶關注,提升用戶的黏性,把技術運用、特色功能、個性服務與資源優勢有效互聯互通,在此基礎上確立品牌戰略,為新聞客戶端各階段性發展制定目標,指明方向。
二、創新平臺技術,內容呈現更加多樣化,提升內容的可視性和可讀性。呈現技術創新是基于大數據和融合視音頻、圖片、文字、HT-ML5等全媒體的呈現手法,分析用戶閱讀行為和傳播特質,以此提升傳播效率和效能。結合不同地域用戶的閱讀興趣和新聞傳播的特質,提供精細化服務。例如:在省級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的內容推送上,增加LBS移動位置服務功能,用戶不僅可以向好友分享自己當前所在地理位置新聞資訊,還可根據用戶需求,提供不同地域的服務。市、縣傳統媒體新聞資訊內容可以在此端口發布,也可以根據需求進行修改或刪除。這樣不僅增加了省級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的新聞源,還可解決市、縣在發展和運用新媒體過程中遇到的“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等問題,一舉多得,在較短的時間內集成新聞資訊的“掌中寶”。
三、凸顯個性化,提供良好的用戶使用體驗。精細的UI設計,流暢的頁面切換,高質量的視頻、圖片文字等可以提升信息質量,降低用戶的視覺疲勞,提高用戶的使用時長和使用頻率。在頻道設置、內容推送、運用功能等方面盡可能為用戶提供更多的自主選擇權,讓用戶能按照自己的使用習慣來進行選擇設置,以此優化整個產品的用戶體驗。
四、打造客戶端的社交化構架,優化分享和社交功能。現在用戶的新聞閱讀有通過分享來表達自己思想、展現自己訴求,甚至體現自我品位的欲望。而社交化功能需求的實現,是要借用微信、微博、QQ互聯等開放的第三方公用應用接口API(屬于一種操作系統或程序接口)來實現的。它不僅可以實現分享功能,還可以幫助應用構建賬號體系,其功能對于新開發的第三方新聞客戶端應用顯得尤其重要。傳統媒體開發的新聞客戶端,缺乏自有的用戶積累,單純從零發展用戶極為困難,借用第三方的應用接口就可降低用戶規模發展的門檻。如今,用戶超千萬甚至過億的商業客戶端,就是通過借用第三方的應用接口賬號體系,使得其注冊用戶數量大幅提升,注冊用戶的黏性和活躍度大幅加強。通過分享功能,其內容在社交網絡上還得以更好的傳播,也給合作的媒體和信息源帶來了大量的回流流量,從而實現了應用、媒體和用戶三方共贏。
總之,在新聞客戶端競爭日趨白熱化的情況下,只有秉承移動互聯網“云+端”傳播結構,集互聯網、大數據、4G傳輸、云計算等先進技術于一體,并能在線生產“鮮活”的內容,才能給用戶體驗良好、兼具個性化和人性化的產品,才能為跳出同質化的競爭,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武器,開創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單位: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