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苗
摘 要:面對我國日益突出的老齡化問題,我們應更加注重為老年人服務的設計。本文總結實際調查情況,發現老年人對手機媒介的使用度較低,而對電視媒介的使用度較高。進一步對這一現象及原因進行了分析和對比,從中得出目前老年人在手機應用的使用上,因生理、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特性的制約,存在不便和困難。而與之相比接觸電視媒介,更適合作為老年人休閑娛樂、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但電視媒體在進一步提升對老年人服務的能力時也存在限制,如不能幫助使用者隨時隨地獲取信息等。而這些缺點恰恰是手機媒介可以發揮其優勢作用來彌補的。于是在手機應用的設計上,可以考慮手機應用與電視欄目的聯通。采取以電視媒介幫助老年人獲取信息為主,手機應用及網絡起輔助作用的設計思路。在設計中注重把兩種媒介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實現通力合作,以老年人自身為本,為其提供立體的、全時段的、貼心到位的服務。本文旨在闡述這一設計理念的產生緣由、具體內涵和優勢作用,并以健康之路欄目APP設計為例,對其做了簡要的舉例說明。
關鍵詞:老年人;老齡化;手機媒介;電視媒介;手機應用設計;健康之路
1 老年人的界定與老齡化現象
1.1 老年人的界定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以60歲作為劃分老年年齡段的界線。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條規定,老年人的年齡起點標準是60周歲。本文遵循這一在我國較普遍的劃分標準,認為老年人指60歲及以上的人群。
1.2 老齡化現象
在全球范圍內,老齡人口迅速增加。據聯合國的統計預測,至2050年老齡人口的總數將達20億。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也日益突出,民政部2013年發布的《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中指出,2014年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0243萬人,占總人口的14.9%。老齡化趨勢將對社會各行業、各領域產生深遠影響,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已十分嚴峻和緊迫,科技發展、社會服務和產品設計中需更加關注老年群體。
2 老年人對手機應用的使用情況、使用評價及原因分析
2.1 老年人對手機應用的使用情況和評價
近年來,智能手機產業發展迅猛,相關資料說明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用戶超過5億,其中老年智能手機用戶群體達15%以上。手機應用產業也伴隨著智能手機產業發展和互聯網的開放化迅速發展,種類豐富覆蓋生活的方方面面,對社會生活服務滲透逐步加大。越來越多的人擁有智能手機,并通過不同手機應用來獲取并管理各類信息。然而相關調查也表明,多數老年人對手機應用的使用度并不高,并認為使用時存在不同程度的操作不便和使用困難等。
(1)老年人對手機應用的使用情況。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我國網民達6.32億,手機網民達5.27億。60歲以上網民規模雖比以往有所上升,但只占總數的2.1%。據《2014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5.5%,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0.1%。可見我國老年手機網民的數量少,與我國老年人所占人口比重極不相稱。
多數老年人,特別占總體六成以上的農村老年人和占總體2/3的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對手機功能的應用非常有限。雖表示愿意接觸新科技,使用新媒體,但實際使用智能手機和移動網絡時仍比較集中于接打電話、查看時間、拍照等基本功能。對手機智能應用可實現的多樣功能,如社交、健康管理等生活服務功能,視頻、游戲等娛樂功能等,多數老年人只是有所接觸但沒能在日常生活中靈活應用。手機第三方應用有待更充分地融入老年人的生活,科技的進步有待更好地轉變為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的力量。
(2)老年人對手機應用的使用評價。大部分老年人認為電子產品使用起來較為困難。他們認為智能手機應用顯示的內容,尤其是文字,看起來較吃力;操作方式不適用,學習難度較大,且需花費較長時間才能使用熟練;各功能的實現并非直觀的,需要在別人的幫助下學習;網絡的穩定和安全性也令其困擾。此外,伴隨使用困難而來的是老年人會對錯誤操作可能引發的不明彈窗和跳轉、自動下載、資費流失等擔心,并對無法正確操作和操作效率低下產生焦慮、挫敗等消極情緒。可見老年人在手機應用的使用上存在著不便和障礙,甚至還會因此產生不良情緒,并可能因這兩方面原因而對手機應用的學習和使用望而卻步。
2.2 原因分析
(1)生理因素。人們所掌握的關于外部世界的信息80%以上是通過視覺獲得的,視覺是人類與外部世界發生聯系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感覺通道。老年人視覺衰退帶來的其在使用智能手機上的問題,是老年人手機使用度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老年期是人生歷程的尾聲期,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各種生理機能進入衰退期。視覺上,老年人近距離焦點調節能力有所下降,多數老年人出現“老花眼”;視覺對比的靈敏度下降;調整光線能力變差,對眩光敏感;更易產生視覺疲勞。
手機的突出特點是可隨身便捷的攜帶,這就要求屏幕尺寸有一定限制。目前,手機屏幕的主流尺寸是5~5.5英寸,近幾年雖有6英寸乃至10英寸的手機屏幕出現,但與普遍的電視屏幕大小仍有非常大的差距。手機應用設計師也需要平衡可識別性與功能設置、視覺審美的關系,不能無限擴大應用中文字和圖形、圖像的大小。所以對視覺衰退的老年人,特別是有“老花眼”的老年人,存在難以看清文字、辨清圖像等困難,造成老年人使用手機應用的突出不便,并且這是在當前科技和設計發展水平下很難克服的。
此外,老年人的神經系統衰退,學習和記憶能力減弱,反應速度變慢,對環境適應能力減弱;運動神經衰退,肌肉力量減弱,動作緩慢,不能持久握持。這些生理變化,也影響著老年人學習使用和操作手機應用,是阻礙老年手機使用度提升的另一個原因。
(2)心理因素。老年人的心理狀態和生理、行為狀態,還有生活方式之間是相互關聯的。老年人生理上的衰退帶來的視力、聽力下降,動作遲緩,機體調節控制能力的降低,學習和記憶能力減弱,大腦反應速度變慢,概念、邏輯推理和問題解決方面的能力有所減退,使其相比年輕時較難學習和熟練使用新事物,且更易在使用中出錯。于是容易產生倦怠學習,擔憂和抵觸使用新事物的心理。這就制約了現今這一代,在年輕時很少或沒有接觸過智能手機的老年人使用手機應用。
3 老年人對電視的使用情況及原因分析
3.1 老年人對電視媒介的使用情況
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和網絡的普及,老年人越來越多地接觸到網絡、手機等新媒介。但與此相比,從老年人的接觸度和使用率上看,傳統媒介仍具有明顯優勢,特別是電視媒介。老年群體由于生理、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仍選擇接觸電視媒介作為休閑娛樂、獲取信息、學習知識等的主要方式,對電視媒介具有依賴性和忠誠度。
相關調查結果表明,老年人對閑暇時間的利用上雖有著很大差異,但總體來看以接觸媒介作為主要休閑方式的占多數,達到59.2%,遠超散步、棋牌類游戲等,由此可知各類媒介在大多數老年人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從媒介接觸情況的調查發現,電視是老年人接觸比例最大的媒介,將看電視作為閑暇娛樂的主要方式的人占調查總人數的38.6%,超過了選擇聽廣播、讀報、上網的總和。電視也是老年人主要的信息獲得渠道,人數比例達到57.7%,遠遠高于廣播12.9%、報紙13.6%。此外,當老年人描述自己的作息習慣和興趣愛好時,看電視也以最高的頻率出現。從這些不難看出,電視與老年人的生活關系緊密,看電視目前仍是老年人休閑和娛樂的主要方式,電視媒介仍是老年人獲取信息的主要工具。
3.2 原因分析
當代老年人的青年時代里電視媒介占有重要地位,而網絡是90年代后期才出現的,手機媒介興起更是近年來的事,老年人多年養成的生活習慣,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其文化知識組成及對新媒介的適應困難,使其對傳統電視媒介的使用保持慣性。
老年人的生理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并制約著老年人的媒介接觸習慣,使電視成為相對便利的消遣方式。此外,電視媒介日益發展和成熟,電視節目呈現手法多樣、立體,內容豐富,節奏恰當的特點。這些特點使電視媒介更易克服老年人因衰老而產生的媒介使用制約,相比手機媒介具有優勢。
老年人的記憶障礙通常表現為對往事記得清楚,但是對新接觸、新學習的內容卻記不清。因而更傾向于選擇接觸自己熟悉的電視媒介。老年人的懷舊情緒和依賴心理也加重了這一點。
老年群體擁有大量的閑暇時間,而從健康和身體條件角度來看,手機不適合老年人長時間持續使用。此外,我國電視普及率高,收看電視對文化水平要求不高等因素也促使更多的老年人接觸電視媒介。老年電視節目是老年人了解社會的重要窗口和豐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徑。
4 基于手機媒介與電視媒介聯通的老年人的手機應用設計理念
通過前兩部分的分析可得知,目前老年人在使用手機應用時存在不同程度上的不便和困難,且手機不適宜老年人長時間使用。與接觸電視媒介相比,當前接觸手機媒介不適合做多數老年人,尤其是高齡和農村老年人,休閑娛樂、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老年人長期的生活習慣、成長環境、文化知識組成等,使老人們對電視媒體的使用存在慣性。生理衰老以及隨之而來的心理變化,制約著老年人對新媒體的使用,而電視媒介因其優勢特點受到的制約影響較小,并更適合較長時間的集中使用。加之老年人的記憶特點,以及我國電視普及率高等客觀條件,使電視媒介的使用度在老年人群中有絕對優勢。
目前,老年電視節目雖有待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但已有一些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優秀節目。老年人從電視節目中獲取信息,豐富精神文化和社交生活,但在這一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局限和問題:一是電視節目日播或周播,每期傳達的信息日積月累,信息量越來越龐大,難以查找和記憶;二是節目播出時間固定,重播機會有限,老年人使用智能電視點播回看功能頻率較低,且重看花費大量時間精力。此外,經常看電視的老年人往往對某些節目有很高的忠誠度,并以其為自己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相比青年人較為單一。所以某一期節目的錯失、遺漏可能會給老年人帶來更多的困擾和遺憾。以上問題的存在,阻礙老年人切實地從電視媒體獲取各類信息,并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制約電視媒介充分發揮為老年人豐富精神文化生活、避免與社會脫節、提供社交談資等作用,影響著老人生活品質的進一步提高和幸福感的提升。
例如,老年人發現自己或兒女身體不適,憶起某健康類節目中提到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調理,但只模糊記得在某個節目中見過,記不起其具體的內容,卻又不便或很難從電視上再次查到。從中可看出不能隨時隨地查到電視節目中曾傳達過的信息,阻礙了老年人從電視節目切實獲得實用的保健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問題或增加與子女的交流。不能達到滿足其需求,提高其生活質量的目的。
但智能手機及其搭載的手機應用,以及手機網絡的發展和普及,提供了改善和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手機應用結合手機網絡,能實現的一大優勢功能就是,使用戶能根據自身需求自由檢索并獲取信息。隨著網絡和手機硬件制造等技術的進步幾乎能實現隨時隨地聯網獲取信息。于是手機應用的設計就可以利用這一優勢,為老年人提供對電視節目內容、信息的隨時隨地的查詢與回顧,并對信息系統歸類整理以便其查找和學習,以及提供一些相關的延伸服務等。
在一些手機應用設計中,考慮手機應用與電視欄目的聯通,采取以電視媒介傳播信息為主,手機應用及網絡起輔助作用的為老年人服務的手機應用設計思路。在這種聯通理念下,一些手機應用可能更像是記錄電視信息的可以隨時隨地查閱的筆記、備忘錄或資料整理庫,提供信息的查詢、回顧,并幫助學習、記憶,提供實用的擴展功能。
這種聯通并不是指在手機媒體中融合網絡電視,實現在手機的有限尺寸屏幕上自由選擇想看的電視節目,而是注重把兩種媒體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實現通力合作,為老年人提供立體的、全時段的貼心到位的服務。是以實現切實為老年人生活服務的信息傳達這一共同目標為基礎的跨媒介“合作”。
這一設計理念的優勢在于:一是不僅充分正視了基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點、老年人生活習慣、手機硬件、目前科技水平等得出的,目前手機應用軟件在老年人使用上存在一些難以避免的不便和障礙;而且還發揮運用時代科技進步而出現的智能手機及其搭載的手機應用、手機網絡,幫助改善和解決電視媒介為老年人傳播信息、提供服務時的局限和問題。即堅持設計為老年人服務,以老年人本身為本,尊重和重視老年人各方面的特點為設計理念;積極尋求恰當的方法把科技進步的成果運用到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的設計上來。二是把手機和電視兩種媒介有機聯通,優勢結合,符合老年人自身特點,使用便利。可實現為老年人提供立體的、貼心的、深入到位的服務。三是手機的使用、手機和網絡媒體的興起是不可避免的時代進步潮流。在設計中注重老年人自身特點,并注重與老年人熟悉的傳統媒介電視聯通的手機應用設計。從功能定位合理、貼近生活、符合生活習慣等角度上更適合老年真正開展使用,能夠幫助老人以此為切入點,循序漸進地應用更多的或更復雜的手機應用。可以說是一種在考慮實際可行和注重對老年人情感關懷的前提下,提高老年人手機及網絡的使用度,避免其脫離社會的努力。
5 《健康之路》欄目APP設計——對設計理念的舉例闡述
5.1 《健康之路》欄目的分析
中央科教頻道的《健康之路》欄目是一檔以關注大眾身心、保健意識,倡導健康生活為主旨的談話類服務節目。每次圍繞有關健康養生、醫療衛生的一個主題請國內一流的醫學專家到演播室作為專家嘉賓解答問題并給出建議等。節目不只面向老年觀眾,但中老年是其主要收視人群。
《健康之路》新版有這樣一些特點,從中可體現出該欄目很適合老年人從中獲取信息。第一,注重主持、專家、輔助嘉賓、觀眾間多方互動,營造輕松、親切、活躍的氣氛。第二,常采取設置問題,并由現場參與觀眾的投票得出百分比選擇答案的形式。結合主持人的引導,能引發觀眾積極思考,并通過自選答案與正確答案的對比,及專家的解釋加深記憶。第三,充分使用道具和實物輔助闡述,采取現場進行實驗、邀請觀眾展示操作辦法、模擬生活情境等的對醫療健康、養生保健知識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細致講解,更真實、生動,富有趣味。第四,欄目設置的各個環節環環相扣,并采取多樣形式:口頭提問、回答、講解;現場邀請參與觀眾進行采訪或對其檢查;現場實驗來檢驗真偽或揭示問題;推薦藥方,給出建議飲食并現場教授制作方法;現場教授保健操等。使整個欄目既有輕松歡快的節奏,又有豐富多彩的元素,常播常新。第五,日播形式,每期時長約37分鐘,符合老年人規律性生活,避免疲勞。內容上涉及疾病防治、醫療常識、養生保健這些老年人突出關心的問題。
5.2 本文提出的理念應用到《健康之路》欄目手機應用設計中時的主要體現
本文提出的理念在《健康之路》欄目手機應用設計實踐中時,應會集中體現在手機應用的整體定位、功能和內容的設計上,所以在這里不準備全面介紹這一應用設計的流程和具體成果。
在應用的整體設計定位上,貫徹前面所闡述的理念,相比靠應用自身單獨的力量實現服務目標,更注重考慮與《健康之路》電視欄目合力實現服務目標,根據電視欄目的環節、內容設計應用的功能和內容。作為幫助老年人從《健康之路》欄目獲取健康養生知識的輔助工具,滿足其隨時隨地便捷查找欄目內容的需求,起備忘錄、資料庫的作用,并提供“貼心的”擴展服務。
結合電視欄目的環節設置和具體內容,應用的部分主要功能和特色簡介:第一,應用最重要的功能是檢索往期欄目的內容,通過對信息的分類整理,既可整體檢索,又可分類查找。可分為疾病防治、養生知識、中醫藥方、保健食譜、保健操等類別。為方便檢索,還要適當根據老人輸入內容與庫中內容智能識別對比,提供相關的查詢內容建議。第二,查詢到的具體內容并不是某期節目的完整視頻,而是經過整理、轉化和提煉的信息。例如,某保健操的搜索具體內容展開時,不僅有節目現場教學互動的真人示范視頻可以回顧,還有更直觀、更易快速查閱的以圖形為主的圖式、文檔講解。在具體設計時注重對視頻內容精煉提取和更適合老年人識別、記憶的視覺設計。第三,提供“貼心的”擴展服務,如可收藏搜索到的內容;提供附近運動場所和藥房的信息;根據搜索推薦相關應用。本節是把本文提出的設計理念應用到具體手機應用時的一些初步設想,旨在舉例闡述這一理念,并沒有完整說明這一應用設計,各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有待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2]劉天錚,藍菲.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現狀和發展趨勢[J].管理學家,2013.
[3]張海峰.老齡化社會背景下的老年人娛樂產品人性化設計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2.
[4]韓冬楠,邊坤.老齡化社會的老年人網絡社區應用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3.
[5]曹麗麗,王俊.基于記憶障礙的老年人手機界面分析和設計[C].中國通信國際會議,2010.
[6]彭佳.基于用戶體驗的老年智能手機APP界面交互設計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3.
[7]李行一.手機使用與積極老齡化——基于河南省某村老年人手機使用情況的田野調查[A].媒介化社會的社會文明建構——第四屆“華中地區研究生新聞傳播學術論壇”[C]. 2013.
[8]張振萌.針對使用行為分析的老年人手機設計研究[D].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0.
[9]張璟.國內老年電視節目探析[D].湖南大學,2010.
[10]李賢亮.河北省老年人媒介接觸需要、動機和狀況調查 [D].河北大學,2010.
[11]李一龍.老年電視受眾使用與滿足研究——基于鄭州市老年人調查[D].鄭州大學,2014.
[12]甘勇燦.我國老年群體新媒介使用行為與影響因素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3.
[13]郭恩強.新媒體優化老年人生活方式[J].社會觀察,2014.
[14]康凱莉.電視社教節目分析之《健康之路》[J].科技傳播,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