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青
摘 要:高職院校作為高等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從自身的職業特色出發,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進而為社會培養具有良好素質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本文從職業化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性出發,探索了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具體策略,對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如何凸顯職業素質進行了設想與研究。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職業化
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因此高職院校是培養一線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校園文化應立足區域和企業文化資源,構建具有職業特征和時代氣息的校園文化,增強學校的凝聚力,提升學校質量與品牌。本文主要從以下八個方面探索職業化校園文化建設的策略:
1 職業化的特色專業文化建設
第一,根據區域特色調整專業設置。專業設置是一所院校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前提,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決定了它的服務方向,反映了學校為企業培養人才的對接程度。區域經濟結構決定了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的結構,經濟的發展也給高職院校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要以產業結構、技術結構的發展為依據,設置特色專業文化與區域經濟相吻合的專業,實現與區域的有機結合。
第二,根據區域產業對人才需求進行專業設置的預測。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應依據區域經濟特色,圍繞市場需求進行廣泛的社會調查,關注各產業部門的發展趨勢及時做好人才需求預測,為充分滿足市場的職業化需要,有的放矢地設置專業。
第三,制定職業化的人才培養模式。目前,“職業化”人才相對比較匱乏,企業急需更為專業的“職業化”人才。高職院校要提升自己的辦學質量和品牌形象,需要建立“職業化”培養模式。例如,高職院校應成立人才培養委員會,邀請各專業行業專家參與其中,做到專業設置、課程設置與職業資格標準接軌,實現崗位管理和教學工作的“職業化”。
第四,加強校企合作,構建校企文化互融新格局。全方位進行校企合作,借鑒吸收企業文化,創新校園文化的內涵。在辦學指導思想和育人理念上,應廣泛汲取優秀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管理制度和文化內涵等,在校訓、辦學定位、辦學理念、人才培養目標等方面體現和融合企業的精神文化。在教學計劃和課程改革體系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校企聯誼、實習實訓、頂崗、考察、專業講座等一系列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性、開放性、職業性很強的仿真和生產性的教學情境中逐步與企業文化銜接,使學生的行為符合企業員工的要求,并變成一種行業自覺。
2 職業化的課程文化建設
在課程體系改革上,全面設置實踐性教學環節,可參照企業的實際情況,按照職業標準和職業崗位要求營造濃厚的職場育人氛圍。例如,課堂上進行仿真實訓,或者將企業實際的生產過程或項目活動與教學內容掛鉤,進行一體化課程的開發,交替循環地使學生在模擬和真實的生產環境中學習,以工作質量來評價學習質量,以職業活動為導向,實現課程標準與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相協調。在課堂中自然地融入企業化的管理模式,從而達到學校與就業崗位的無縫對接。
3 職業化實訓文化的構建
第一,加大力度提高實訓基地的建設,創設科學先進的實驗、實訓設施等硬件條件,要加強實習實訓的投入力度和資金的支持,開展校企合作,對實訓室的軟、硬件資源布局與配置都參照企業實際,交替循環地使學生在模擬和真實的生產環境中學習,以工作質量來評價學習質量,使高職教育與畢業生上崗實現“零對接”。
第二,做好以實訓為基礎,就業為導向,開展創業教育。所謂創業教育,就是開發和提高學生創業素質與能力教育,能夠從事某項規劃研究。學生通過參加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創業大賽、科技作品設計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合作意識,體察社會對自身的具體要求,使學生更新擇業觀念,改變擇業方向,為今后的專業學習和就業、創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第三,吸納企業專業人員,全面加強實訓教師隊伍建設。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導向作用,建立一支“雙師型”教師團隊顯得尤為重要。定期安排專業教師到合作企業進行生產實踐鍛煉,不僅提高了其實踐教學能力,還可深切體會到良好的企業文化。或者聘請在企業一線的優秀人員充實到教師隊伍中,把企業最前沿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將一些管理經驗、生產流程、規章制度等引入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就可直接接受企業文化。
4 職業化校園活動文化建設
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活動中要有機融入企業文化,充分發揮職業院校的主體作用,使企業文化在校園活動中內化。例如,在社團組織建設方面,學校可按照不同專業組建和專業緊密相連的協會或興趣小組,開展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學術成果展覽及研討等。根據專業構建多樣性的社會實踐團隊,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體驗企業文化的實質。同時,學校還應主動與企業聯系,吸納優秀企業的文化精髓,如開展企業文化內容、成果的綜合展示、聯合辦學等。
5 職業化班級文化建設
在班級日常管理過程中宣揚優秀的企業文化,按照企業的組織構架組建班集體,以企業的組織模式競選班干部,以企業的管理模式進行班級管理,按照企業的制度制定班級公約,讓學生在模擬的環境中體會到企業的存在,在學習生活中感受企業文化帶來的學習激情,使學生在校期間接受職業化制度教育,按照企業的標準來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
6 網絡化校園文化建設
深化網絡化對校園文化的良性覆蓋作用,必須建立體現高職特色的校園網站,宣傳社會和學院的正能量,形成健康向上的網絡道德規范,不斷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渠道和空間,構建師生交流平臺,使校園網成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
7 職業化制度文化的構建
一是實現制度文化創新,要結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特點,以校園文化底蘊為基礎,健全學校的組織形式、管理體制,將制度文化建設與學校常規工作聯系起來,為創新人才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機制和氛圍;二是以人為本,健全規章制度,充分調動師生參與制度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發揮校園文化的激勵作用;三是建立完善的高職學生素質教育制度,開展素質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自身能力;四是加強校園文化宣傳制度的建設,如校園網、校報、廣播站、宣傳欄等校園宣傳主陣地是引導校園文化健康發展的重要窗口,應構建良好健康的校園輿論平臺。
8 職業化校園景觀環境的設計
一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環境文化品質。在校園景觀設計及園林綠化等方面,突出“職業”的特點,體現校園文化與區域文化、職業特點和區域特色的融合,增強特色氛圍的烘托;在校園規劃設計中將實訓廠房等進行合理的空間布局,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置身于職業環境中,從而加深對職業道德規范和職業技能要求的理解;高職院校要根據自己的辦學歷史、特色和傳統文化元素的改造、提煉和運用,把辦學理念和學院精神揉和到校徽、校標、宣傳手冊以及宣傳標語、檔案袋、記錄本等設計中,滲透到校園規劃設計的一景一物,結合現實情況去打造一個教育品牌,實現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培芳.高職院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芻議[J].理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9).
[2] 徐芳.基于職業化策略的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0(3).
[3] 鄧寶仿.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對策思考[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2(2).
[4] 周巧.趙鵬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困境與出路[J].機械職業教育,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