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向博
摘 要:科技進步對整個人類社會的影響是極其廣泛而深刻的。藝術作為人類社會的一種特殊現象,同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科技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大大推動了藝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積極影響;另一方面對傳統意義上的藝術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帶來了消極的影響。
關鍵詞:科技進步;現代藝術;積極影響;消極影響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的更新與進步為人們創造更舒服更便利的生活環境,世界似乎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改變。而這些由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而引起的人們行為、觀念上的改變,也對傳統意義上的藝術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1 科技進步對現代藝術的積極影響
第一,科技進步不僅豐富了藝術的內容和主題,也推動了大量新的藝術形式的產生。科技勞動者的科學實踐活動是社會現實生活的重要內容,也是藝術創作的源泉之一。隨著科技的進步,有大量的新興事物被創造出來。在這種背景下,人們通過藝術來折射、反映科技進步帶來的種種變化。同時,科學技術也必然要向藝術滲透,從而豐富、發展藝術的內容和形式。往往各種新的時髦的藝術幾乎都伴隨著重大的技術發明,沒有攝影技術,就沒有攝影藝術;沒有影視技術,就沒有影視藝術;沒有電子技術和電子樂器,就沒有電子音樂;沒有電子計算機,就沒有電子繪畫。在現代的工業發展中,大量的汽車及工業材料的淘汰,于是有許多的藝術家利用這些現代科技的遺留物進行雕塑創造,形成了所謂的“垃圾藝術”。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藝術家們借助數字成像技術及互聯網絡,利用計算機將圖像、文字和聲音混合在一起,他們的作品可以調動聽覺、視覺和思維,并通過網絡立即展現給數百萬計的欣賞者。又譬如電影,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從黑白電影到彩色電影,從一般銀幕到寬銀幕,最后又進一步發展到立體電影、全景電影等,這完全就是近現代科技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它的出現是光學、化學、電學、攝影技術、視覺生理等科技領域取得重大成就的結果。[1]當然,它長期被認為是一種用于娛樂的技術設備。[2]總體來說,科技創造和藝術創造是我們時代中同一生命力的表現,而科技的進步必將產生出大量的新的藝術形式,而這種藝術形式在歷史中也必然有它自己的位置。
第二,科技進步不但大大提高了藝術創作的效率,也改變了藝術的表現形式。科技的進步使得如今的藝術家能夠以較快的速度完成一些前輩們所無法完成,甚至不敢想象的大型藝術品,從而大大地提高了藝術創作的效率。例如,目前設計類藝術,基本已經完全依靠電腦軟件來完成了,像和傳統繪畫比較接近的插畫,就是依靠ps軟件與手繪板或手繪屏來創作的,還有電影游戲方面的三維模型、特效音樂剪輯也都是完全依賴軟件。科技進步在推動藝術提速的同時,還提高了藝術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這一點在影視藝術中顯得尤為突出。不僅如此,科技的進步還改變、影響了藝術家的勞動方式。音響技術的發明使歌唱家的演唱方式有了新的變化,嗓門的大小和體力的作用有所降低。而新材料技術的進步,為雕塑的材料應用開拓了新的領域。雕塑家愈來愈廣泛地使用金屬材料,由于金屬的可塑性以及鑄、鍛、焊、切、削、打磨、拋光等工藝技術的創新,使得鋼、銅、鐵等各種材料性能和材料的美感得以充分發揮。而在現代建筑中,出現了一種不僅注重采用新技術,而且注重在美學上極力表現新技術的傾向。具有這種傾向的建筑設計師,喜歡用最新的材料,如高強度鋼、硬鋁、塑料和各種化學制品來塑造體積輕、用料少,既能快速裝配又能靈活拆卸或改造的房屋。
2 科技進步對現代藝術的消極影響
科技進步在極大促進現代藝術發展的同時,也對傳統意義上的藝術造成了巨大的沖擊,照相術的出現、數碼影視時代的到來以及計算機的推廣使藝術之美從稀缺資源變成了過剩資源,藝術家在恐慌中開始探索,他們開始嘗試著去顛覆古典藝術所追求的美。阿諾理德曾認為藝術是一般審美活動的形式之一,即生產性的審美活動。[3]而一些現代藝術家為了吸引眼球,開始熱衷于陌生的、異化的、怪誕的藝術形象,使藝術品脫離了傳統藝術的審美標準,變得快速化、機械化、平庸化。
第一,科技的進步使藝術之美從稀缺資源變成過剩資源。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一書中,對藝術概念的規定可以概括為:藝術是以創造優美的作品為目的的天才的自由創造活動。[4]在古典時代,由于文化和技術的限制使藝術之美成為稀罕的、珍貴的資源,接近和欣賞美是一種特權,藝術家和美學家對美趨之若鶩。而近現代以來,伴隨著工業文明的巨大進步,為藝術的廣泛傳播提供了極其便利的條件,使得傳統藝術中那種神秘、特權、稀罕和神圣的意味喪失殆盡,從而促使藝術從貴族化走向了大眾化。[5]多少世紀以來,在人們的頭腦中,繪畫、雕塑等形式是美術創作不可動搖的基礎,是作為記錄形象的最佳手段。美術和畫筆從來好比就是魚水關系密不可分。西方美術史更是在很長時期把模仿客觀對象的古典寫實主義技巧作為表現的主導。然而,這種以筆為創作媒介的表現形式保持到19世紀卻受到嚴重的挑戰。1826年,法國人普斯用曝光法拍下人類不用繪畫而用陽光得到的第一張照片。照相術的產生和普及對以模仿為主導觀念的傳統藝術無疑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其惟妙惟肖的紀實本領遠遠超過了寫實繪畫的能力。
第二,科技進步使現代藝術脫離了傳統藝術的審美標準,變得快速化、機械化、平庸化。科技進步改變了藝術表現的方式,改進了藝術工具,從而提高了藝術創作的效率。但這些為了方便快捷地實現利益的轉變,在使用軟件、照相攝影技術下的速成品,卻缺乏藝術的靈動,顯得分外空洞。機械化也就相當于“非人類化”,這一新的藝術標準在現代建筑藝術中體現得尤為明顯。由于技術發明所帶來的建筑方法的革命意味著基于石料和木材的耐力基礎上的歷史悠久的比例體系的告終。鋼筋混凝土允許更大的跨距,這就使建筑開始重新考慮空間這一概念,建筑在經過一個長時期的橫向后,重為走向直向,如紐約的摩天大樓,很容易使人聯想起高度的競賽。原來那些結構精巧、簡約大方的拜占庭式風格的建筑,以及雄偉壯觀、構思獨特的哥特式建筑,精雕細琢的希臘式建筑全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以精確測量、盡量利用每一寸空間的現代建筑,這一類建筑的典型特征就是漸漸忽略了傳統意義上的審美標準,而如何更好地利用建筑面積,以及形式的統一性和單一性成為現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正當人們沉浸于現代科技帶來的藝術樂趣的同時,一部分人卻產生了憂慮和迷茫:面對“攝影昔沖寫實繪,電腦今震抽象畫”的現狀,真不知傳統藝術殿堂還能挺立幾時?長期形成的純美術各門類是否會逐步消失而被新生的電腦美術所替換?越來越多的問題困擾著當前的藝術工作者和藝術愛好者。而科技進步與現代藝術之間的關系是復雜而深刻的。科技進步對現代藝術積極和消極影響的兩方面是現今社會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們無法回避科技進步與現代藝術的碰撞,我們需要的是以一種博大的胸懷、相對的視角和發展的眼光正視這一現象,充分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促使科技進步對現代藝術的消極影響朝積極方面轉化。
參考文獻:
[1] 鮑列夫.美學[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6:444.
[2] 當代世界美學藝術學辭典[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0:814.
[3] 朱狄.當代西方美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1984:324.
[4] 肖鷹.中西藝術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38.
[5] 葉朗.現代美學體系[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