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慧姝 鞠維光 李艷娜
摘 要:微電影作為新媒體時代的產物,因順應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小、微、快的方式迅速發展并被市場和受眾認可。經過一段時間的快速發展,如何持續為觀眾呈現獨特有創意的作品,如何突破過于依賴廣告的發展模式,尋求多路徑發展,如何增強行業自律精神,成為微電影未來發展面臨的嚴肅課題。
關鍵詞:微電影;商業模式
“微電影”作為新鮮事物,最初是由微視頻孕育而出的。雖然其發展到現在已經家喻戶曉,但是它的界定目前還沒形成統一的認識,往往都是根據微電影的外在特征進行概括,也就是聚焦在微電影呈現的“三微”特征上:微(超短)時(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數周)和微(超小)規模投資(幾千~數千/萬元每部)。
自2010年以來,微電影獲得了持續快速發展,2011年更被稱為微電影元年。大批專業導演、新銳演員、各界精英紛紛試水微電影。微電影被廣泛應用于品牌推廣、商業廣告宣傳、城市形象推廣等方面,前景一片廣闊。當前微電影的發展普遍采用的發展策略有三種,其存在的問題也顯而易見:
第一,是商業定制模式,即根據企業的需求定制,制作費用由企業承擔,影片完成后根據企業整體品牌營銷策略進行針對性投放。這種發展模式是微電影踐行最早的模式。該模式的最大危機是,如若把握不好很容易使影片淪落為企業廣告片,喪失微電影應有的藝術特性。另外,面對微電影參差不齊的質量,究竟有多少影片可以達到品牌宣傳的目的還存在很多疑問。
第二,是植入廣告模式。通過植入廣告的費用來實現微電影盈利雖然是可行之舉,但是能夠植入廣告的微電影往往投資規模大,有明星或名導加盟,并投入資金進行網絡推廣。這種廣告植入模式的弊端與第一種有一些相似,即廣告植入不善很容易影響觀影體驗,對微電影持續發展十分不利。
第三,是國內視頻網站為獲取原創內容,搶占微電影的發展先機,以擴大市場占有率為主要目的,大舉投入到微電影的制作。如網易娛樂的“明星微電影”系列,優酷“美好2012年之大師微電影”,愛奇藝的“城市映像”系列微電影。但是這些網站往往把微電影作為一種營銷手段,而忽略了微電影本身還是一部藝術作品,而且目前微視頻版權費全部為零,整個產業鏈無法實現良性循環
其實,以上三種模式的最大困境是過度看重微電影的媒體價值,忽略了其藝術價值。其中不乏格調不高,甚至帶有低俗內容的作品,同時對于微電影的行業監管也十分匱乏。面對還遠未成熟的運作環境,微電影從業者需要重新思考自身定位,突破發展瓶頸。
1 促進微電影發展的策略建議
1.1 內容創意為王,注重作品質量
和傳統電影相比較,微電影應更加重視內容創意在影片中的地位。觀眾選擇微電影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微電影有別于傳統電影,具備新奇性和創造性。這是一個極易審美疲勞的時代,微電影不能只靠花哨的形式和低級噱頭招徠觀眾。導演郭曉偉認為,微電影其實也和傳統影視作品一樣,首先產品要好,影視營銷說到底還是內容為王,無論是傳統的影視行業還是全新的微電影市場,做好內容,以內容吸引觀眾,始終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由此可見,微電影的坦途仍然是持續的產生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當下的藝術精品。
1.2 創新發展模式,拓寬盈利渠道
通過分析微電影發展上采取的模式,我們可以發現,無論采取哪種發展模式,微電影與廣告都緊緊纏繞在一起。企業定制微電影,稍有不慎就成為主題廣告片。而不恰當的廣告植入,同樣引來詬病。如何處理微電影與廣告的關系,是擺在微電影面前的重要問題。從創意產業的發展規律看,廣告作為一種商業力量,始終與影視等具有重大傳播效應的藝術聯系緊密,兩者互相借力,處理得法往往能取得雙贏的效果。因此,微電影的發展,并非要排斥廣告的介入,而是要正視一種危機的現實,即局限在廣告盈利中的微電影,發展受到嚴重局限。過度的廣告色彩,在放大微電影媒體價值的同時,漸漸使微電影喪失藝術本色,其版權價值難以體現。
微電影作為內容產業的重要一環,其發展理應是多方式、多路徑的。微電影在本質上是微時代里產生的新的藝術形態,所謂廣告效應、營銷效應不過是微電影媒體價值的展現,與藝術無關。微電影未來發展之路,需要在明確自身藝術價值的基礎上,創新發展模式,開拓新的盈利渠道。具體來說,版權是其核心的盈利源泉。圍繞版權,微電影可以延伸出多種盈利模式,如版權出售、版權授權、在線付費觀看等。微電影除了網絡播映外,還可以嘗試跨媒介合作,一方面走向電視,另一方面走上大銀幕,接受更多觀眾的檢驗。總之,探尋多種發展模式,才是微電影未來發展的趨勢。
1.3 加強行業自律,引入監管機制
目前,許多微電影題材涉及敏感話題,然而相關機構對此并沒有完善的管理。情色暴力的題材在微電影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屢見不鮮。例如,微電影《青春期》講述正值青春期的90后少女放縱叛逆的糜爛生活,很多鏡頭接近情色,尺度較大;微電影《雙面愛》女主角靠賣身來展開情節發展,情節鏡頭直白并不隱晦。雖然這種元素吸引了不少觀眾,但是影片的價值和意義大打了折扣,更降低了微電影行業的基本水平。目前,國內視頻網站的自制劇、微電影等都是靠自覺完成內部審查,并沒有相關機構對此進行管理。行業自律的確實與政府監管的空白,成為微電影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
針對目前顯示的低俗化傾向,行業本身必須反思。最佳的解決方案莫過于建立健全的行業規范,加強行業自律精神。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提高微電影行業的準入門檻。與此同時,微電影的迅猛發展,吸引了大量資本介入。面對日益擴大的產業規模和文化影響力,迫切需要政府引入相應監管機制,逐漸將微電影領入良性發展軌道。
1.4 明確行業規范,樹立統一標準
微電影的創作主體不僅有來自傳統影視傳媒公司的專業人士和聲名在外的知名導演、演員,也有來自草根一族的“非專業”人士。這種復雜的創作群體,使微電影在風格、形式上處于魚龍混雜、良莠不濟的狀態。此外,微電影在拍攝技術、視頻格式等方面也沒有統一的標準,聲畫質量和播出格式參差不齊。在微電影發展方式上,如何看待微電影與廣告、宣傳片等的關系,也缺乏統一的認識。整體而言,微電影的健康發展需要在行業內樹立統一規范,在創作標準、技術標準、藝術標準上達成廣泛共識,建立微電影的準入門檻,改變微電影混亂的發展現狀。
2 結語
新媒體時代和微時代的到來,成就了微電影的今生。它短小精悍、以小見大,以風格化的形式、世俗化的情趣、交互性的觀看方式成為微時代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然而,微電影火爆發展的背后,隱藏著巨大危機,如何持續為觀眾奉獻獨特的創意,如何突破過于依賴廣告的發展模式,尋求多路徑繁榮,如何增強行業自律精神,合理引入政府監管機制,成為微電影未來發展面臨的嚴肅課題。但是我們仍有理由相信,微電影并不“微”,其“小體積”必定能承擔起“大理想”。
參考文獻:
[1]韓鷺.網絡時代的電影審美與欣賞[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01).
[2]王長武.微電影的傳播特征與市場前景展望[J].中國電影市場,2011(09).
[3]陳宇.網絡時代的自由表達——網絡電影的美學特征[J].當代電影,2011(10).
[4]張高偉.論微電影的敘事藝術[J].美與時代(下),2011(07).
[5]沈麗華,周杰.淺談信任鏈機制在微電影《一觸即發》中的作用[J].影視與傳媒,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