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冰潔
摘 要:“海綿城市”理念被運用在城市建設中的各個領域,本文以倫敦奧林匹克公園為例“海綿城市”作為設計理念,從生態角度和技術層面上分析奧林匹克公園設計的合理性,為城市公園設計的探索提供了理論依據。
關鍵詞:“海綿城市”;城市公園;景觀設計
0 引言
為了解決城市內澇問題,國家出臺政策要求建立“海綿城市”,2014年1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外印發《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旨在指導各地推廣和應用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昂>d城市”指的就是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自然災害的時候,能夠像海綿一樣有彈性。在蓄水、凈水、調節徑流、補給地下水和維持區域水平衡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海綿城市”的理論被成功地運用在了城市規劃和園林景觀設計當中,這一理論得以徹底地從生態景觀學的角度解決城市問題,改善和美化我們的城市環境。
本文將以“海綿城市”為理念,結合倫敦2012奧林匹克公園案例,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公園生態景觀設計模式,為今后的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提供新思路。
1 海綿城市理念的內涵
城市中的每寸土地需要有對雨水收集,雨水調節,雨水凈化的能力,這就是“海綿城市”的本質。“海綿城市”理念的內涵是對城市里面的水生態整體系統的調整修復,如果想要調整城市中關于水的問題,我們必須從研究城市中的水體擴大到整個水生態系統上面來。通過生態的途徑,對水體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進行調解?!昂>d城市”并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因此,從生態系統服務出發,通過跨尺度構建水生態基礎系統設施,并且結合多類具體技術建設水生態基礎設施,是“海綿城市”的核心。[2]
1.1 項目概況
倫敦2012奧林匹克公園位于倫敦的東部,占地約250英畝,是英國19世紀以來建成的最大的公園,公園場地是以利亞河作為中心的,它的兩側分布著利亞河的河道。河道將道路、下水道、鐵路網絡等配套系統囊括其中。項目初期面臨著很多問題,公園選址在垃圾場上,這里的土壤遭受到了嚴重的污染變得十分貧瘠,植被也無法在此生長。場地原有的建筑破敗不堪,交通也十分不便,并且沒有配套的基礎設施。加之附近居住的人群混雜,這里成了低收入群體聚集的場所。
1.2 設計思路
公園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幾何元素。場地中心形似一個沙漏并且巧妙地將園區分為了南北兩個園區,北園更加注重對于自然生態的展示,園區內種植了大量的英國本土自然植物供人們觀賞,它的地面覆蓋了豐富的草本植物,地面上的草坪、濕地和林下層構成了一個生態的水循環系統。南園則更加注重對于文化層次的表達,南區內大面積的草坪、植物帶、綠籬和親水型的公園構成了南區獨特的風景線。
2 “海綿城市”理念在奧林匹克公園設計中的應用
本次對奧林匹克公園的項目設計是以奧運會作為契機,目的不僅僅是修復被破壞的城市肌理,同時也是為了提高倫敦的整體形象并且為人們創造更加美好舒適的生活環境。項目地英國的氣候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常年溫和多雨,是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以往傳統的雨水管理模式已經不能解決城市雨水排放的問題。因此,倫敦奧林匹克公園項目以“海綿城市”作為設計理念,利用低影響開發技術(簡稱LID技術)旨在通過分散的、小規模的源頭控制來達到對暴雨所產生的徑流和污染的控制,使開發地區盡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環。[3]通過利用生態的理論和低影響開發技術手段相結合來維護公園生態環境可持續性?!昂>d城市”在園區中的應用總結如下:
第一,綠色街道設計。場地街道當中種植了豐富的植被,場地中的喬木、灌木、綠籬等豐富的植被對于排水系統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植物、微生物與土壤相互作用來調節地表徑流。大面積的草甸和植被的種植改善了土壤中的養分。當暴雨來臨時,健康的植被和草甸能夠控制洪水帶來的破壞。這些雨水能夠快速地被植物群吸收,植被又反被雨水滋養,形成良性的水循環,降低了自然災害給園區帶來的損失。
第二,生態溝的設計。生態溝技術指利用植被來降低地表徑流,生態溝中的植物對雨水進行收納和滲透,并且通過植物將雨水中的污染顆粒去除和溶解。生態溝技術代替了傳統的地下排水系統,本質上解決了排污管道亂搭亂接的現象,從而能夠有效地從徑流的傳輸過程當中凈化被污染的水資源。設計者在北園提出了利用生態溝技術來滯留場地當中的地表徑流,雨水放緩了排入河道當中的速度,并且雨水的沖刷帶走河道土壤當中的污染物質,凈化了水源。
第三,雨水再生系統設計。原本貫穿南北兩岸的利亞河被改造成了一個濕地生態區,濕地生態區對公園的雨水調節起到重要作用。奧林匹克公園的設計者在對公園濕地保護上充分結合了自然特征,保護公園中原生濕地系統,讓土壤、水源和植被可以繼續發揮調節水系統的作用。營造符合本地自然環境的公園景觀,對于已經受到破壞的濕地,可以運用物理、生物和生態的技術手段進行修復,使其水文循環特征和生態功能逐步得到恢復和修復。[4]另外,奧林匹克公園大量運用了可持續的排水技術,雨水可以流入與池塘相連的生態洼地。[5]
第四,可滲透路面設計。在園區的人行道,停車場都采用了透水材料。與傳統的使用硬質材料鋪裝不同的是園區內大規模的透水路面的設計減少了硬質化鋪裝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程度。透水路面對雨水分散收集,將被動排水變成主動吸收雨水,消減了徑流高峰值。在公園的景觀設計中使用透水材料,充分地發揮生態效益,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地下的植被和微生物,修復了生態系統。另外,通過透水材料多孔的特性可以使能量進行轉換,降低了噪音給園區帶來的危害。
3 結語
從倫敦奧林匹克公園案例中,可以看出“海綿城市”的理念運用給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帶來了新的設計思路,設計的好壞絕對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美感,更不能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好的設計必須滿足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在滿足生態發展的同時,帶來良好的公園環境。
在對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時設計師可以通過對上述關鍵技術點進行設計,使場地構建了“水質凈化—蓄滯水—地下水回補”多級多功能水循環系統。并依次構建產生多種生態系統服務。[2]并且通過對場地內部的自然條件、氣候條件和區位進行合理分析,有意識地對場地中的道路、河流、植被之間的關系進行設計干預,爭取采用最小的人工干預手段來實現“海綿城市”在城市公園當中的應用,維護整個景觀生態系統的平衡。
參考文獻:
[1] 王建華,呂國憲.城市濕地概念和功能及中國城市濕地保護[J].生態學雜志,2007(4):550-560.
[2] 俞孔堅,李迪華,袁弘,傅微,喬青,王思思.“海綿城市”理論與實踐[J].城市規劃,2015.
[3] 王建龍,車伍,易紅星.低影響開發與綠色建筑的雨水控制利用[J].工業建筑,2009.
[4] 仇保興.海綿城市(LID)的內涵、途徑與展望[J].建設科技,2015(3):11-18.
[5] 邁克·麥克尼古拉斯.倫敦2012奧林匹克公園濱水景觀設計與營造[J].建設科技,2015(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