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博
摘 要:電影與其他藝術有著本源上的不同,其是西方藝術文化下的產物,是科學技術進步聯系最為緊密的形式之一。自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全面地推進產業文化,中國電影市場隨之爆發。但是隨著市場的發展,也暴露出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大部分與中國電影制片管理機制落后有關。本文主要闡述了中國電影制片管理機制與美國電影制片管理機制,并對兩者進行對比,提出了中國電影制片管理機制發展創新措施。
關鍵詞:中美電影;制片管理;管理機制;創新措施
0 前言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電影產業進入了全球化的競爭時代,美國電影憑借其在電影藝術上豐富的經驗迅速占領全球市場,美國電影的發展進步離不開其自身的調整和修正中逐漸構建的一套穩定的電影制片管理機制。而這也正是我國電影發展所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中國電影在日益發展過程中既要積極借鑒美國電影制片管理的經驗,還要努力挖掘近幾年來自身發展的優勢,不斷地認識自身的缺陷,全面審視中國電影制片管理機制與美國電影制片管理機制的不同特點,努力完善中國電影制片管理機制制度。
1 中國電影制片管理機制
1.1 制片人的構成與分層
制片人并不是單純地指一個人、一個職位,而是指一個群體,理想意義上的制片人工作由一個人負責無法得以現實。制片人主要負責融資、制作和發行,只有資金充足才能夠拍出理想的電影。當制片人收到編劇劇本時,首要要考慮的就是拍攝資金的問題,就會尋找投資者、贊助商,這項活動關系到整個電影的后期制作。其次,制作包括前期制作、影片拍攝、后期制作,電影開拍前需要進行前期的計劃統籌,當劇本出來以后,制片人還需要按照劇本內容將人員的工作進行分配,劇中的人物、道具以及特技效果都要進行精細挑選,再將劇本分給每一個工作人員,然后制定拍攝的計劃以及經費預算。一部電影的賠與賺,在前期的準備中就已經預算出八成。影片拍攝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前期準備是否完全,制片組是否能夠確保每個部門按時到場,并且拍攝道具以及場景是否能夠提前完成。制片要做到周詳安排并對整個劇組的飲食起居進行合理安排。第三,后期制作包括電影停機以后所有的工作,如剪輯、錄制聲帶以及設計字幕等。制片需要監督每一步的完成,確保影片可以順利完成。當后期完成制作后,制片需要將影片送去審查,最后完成拷貝洗印并且發行。
1.2 “明星制片人”
在當下娛樂圈中有許多“明星制片人”已經逐漸成為潮流。隨著明星們演藝事業的發展,許多明星已經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甚至制片公司,比如楊冪、趙薇、林心如等,其在做制片人這一職位中具備很大的優勢:首先,明星制片人人脈廣,請明星片酬可以“打折”。一部電影的制作費有許多進入了明星的腰包,演員憑借自己人脈廣的優勢,以較低的片酬拉動圈中好友“撐場”,自然電影的成本就會降低,據說李晨、張譯在拍攝《北京愛情故事》時,片酬比以往低一半還要多。其次,明星制片人有名氣,容易吸引投資人。如果投資人對市場分析、劇本分析以及影視創作完全沒概念,那么他們至少對明星的名氣還有概念,比如范冰冰做演員時的收視率會讓投資人感覺到其影片有保證。再者,明星制片人容易宣傳。很多觀眾除了喜歡看影視中的角色,更多時候會關注她們戲外的生活,明星們有自己的圈子和緋聞,更容易提起觀眾的興趣,從而增加觀眾對電影的關注度。
1.3 制片人與導演的搭檔組合
制片人與導演的搭檔式組合,也是當下中國電影制片機制的一個重要模式,制片人與導演的關系就像雙簧,制片人與出品人顯然已是比明星更大的“明星”,其與名牌導演組成搭檔合作容易被人“談論”,是幕后最大的風流人物。例如,華誼兩兄弟與馮小剛組合、張偉平和張藝謀的“二張”組合以及陳紅和陳凱歌的夫妻檔組合。制片人與導演的搭檔組合,除了讓其利益均沾之外,還會讓其風險共享,讓影片的整體運營進入一個新的規則和機制管線范圍內。
2 美國電影制片管理機制
美國電影基本采用的是獨立制片人管理機制。所謂的獨立制片人,是指那些不隸屬于任何好萊塢大電影公司的電影制作人員,他們需要自己決定拍攝影片的題材,需要自己籌備經費,需要自己擔任導演或者尋找合適的導演,還需要自己找合適的演員以及攝影師。當影片完成后,再自行通過各種途徑予以發行。表現優秀的影片往往會被好萊塢大公司收購,然后予以發行,一部獨立制片人的影片也會因此而誕生。對于美國的獨立制片人而言,他們在選材以及制作上,完全是出于興趣所致,所以一部電影最困難的時期也就是經費時期,要想讓投資者相信你的影片會取得成功、能夠盈利,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此時,美國各類基金會和文化團的經費會給予一定幫助,獨立制片人可以申請。
3 中國電影制片管理機制發展創新措施
3.1 創意理念與制片機制相結合
中國電影制片管理的未來發展之一,便是創意的融入,需要將創意的理念與制片機制結合起來,從而讓電影制片管理機制中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讓電影制片得到更好的管理。“創意制片管理”的理念可以被逐漸應用起來。從電影生產的環節和過程來看,其包括故事的策劃創意、籌資投資、劇本寫作,以及導演拍攝、后期制作、傳播營銷、影院及其他渠道消費等環節,每一個環節注重做好創意開發,那么則可以有力地推動電影更好地面向市場,更好地讓受眾群體接受電影所帶來的精神洗禮。電影歸根結底是一種以文化為核心的產業,這就需要制片人不僅要懂藝術,更要了解文化的動態變化,其需要對資金進行合理分配,并與各個部門的工作進行配合,其需要將制片管理與創意管理結合在一起,真正將創意引入影片生產的各個環節。
3.2 創建電影監制制度
監制與制片人相同,但又存在不同,也可以認為監制就是中國電影行業由導演中心制向制片人中心制轉化所產生的過渡物。近幾年來,監制制度在中國電影行業中形成了明顯的正能量作用,大部分制片人由投資方或者電影公司老板擔任,其介于制片人與導演之間,對兩者進行調節,對雙方進行平衡管理。監制的作用非常重要,其一方面要對團隊的配置進行監管,對影片的市場效果進行判斷;另一方面還需要對拍攝資金的合理使用進行管理,從而讓影片的拍攝達到預期效果。
4 結語
通過不斷的探索與學習,中國電影也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制片管理機制,也正在逐漸形成具有中國特色文化的影片市場。相信通過中美電影制片管理機制的比較,中國影片界更能夠看到自身的不足,從中學習美國電影制片市場的優點,讓我國電影獲得進一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旭光.走向一種“制片人中心制”與“創意制片管理”理念——從《畫皮2》談中國電影制片管理的觀念轉型與機制變革[J].藝術評論,2012(09):27-31.
[2] 陳旭光.試論中國電影的制片管理:觀念轉型與機制變革[J].當代電影,2014(01):21-27.
[3] 聶鴻濤.影視制片管理方面人才的培養[J].音樂生活,2013(01):65-66.
[4] 劉陽.新時期中國電影體制研究(1976—1993)——基于政策分析的視角[J].當代電影,2015(01):1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