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
摘 要: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是當今世界公認的著名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在各國流傳甚廣。將這些理念引入到合唱中,可以有效地解決訓練時的一些難點、重點,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培養人的音樂素質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最終更加完美地呈現合唱藝術。
關鍵詞:合唱;奧爾夫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理念的精髓是原本性的音樂存在方式。從行為層面上講,原本的音樂是指動作、舞蹈、語言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它鼓勵人們自己參與音樂。從意識層上來講,音樂是人內心情感的聯想、體驗和表現。如今合唱的演唱和形式更加多元化,將奧爾夫的教育理念引入到合唱訓練中,作品排練的效率及效果會有明顯的改善,音樂中的節奏、音高、音色、旋律及曲式、調式調性、表情記號、音程和弦等元素會更加清晰地展現在合唱團員的眼前。
1 音準和節奏訓練
旋律是音樂作品中的靈魂,因而音準就是重中之重。在合唱訓練時適當運用簡單的手勢和肢體動作當作教學輔助手段,帶領學生唱歌譜,讓他們借助手勢唱準音高,而非依賴樂器。訓練時可采用手勢搭梯子的方式演唱音階,手勢的高低起伏代表音高起伏的變化,手勢的力度大小代表著音樂的強弱。
還可將合唱團分為若干小組(每組可由3人、4人或6人構成),給出他們若干和弦,由他們自己安排聲部上臺進行示范演唱。同時,其他組別現場聽出他們和弦性質及每個人所演唱的音符,挑選同學或者組別進行回答。
奧爾夫強調從節奏入手進行音樂教學,主要通過語言的節奏和動作的節奏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節奏教學是奧爾夫音樂教學的基礎,也是進行其他音樂教學內容的奠基石。
1.1 結合語言的節奏訓練
把語言引進音樂教學中的確是奧爾夫體系的巨大貢獻,也是奧爾夫教學法中獨具特色的部分。被采用的訓練內容可以是生活中較為熟悉的童謠、兒歌、成語或諺語等,如“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等。這些節奏朗讀又可以發展為肢體(如拍手、跺腳)和節奏樂器的多聲節奏活動。同一個節奏不斷變換花樣,但又萬變不離其宗,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節奏感得到訓練。
1.2 結合動作的節奏訓練
奧爾夫指出:“音樂和動作是人類表達的基本因素,每個文明的歷史和個人文化都表明音樂和舞蹈是生命中的必要因素?!痹趧幼鹘虒W中,奧爾夫創造的用身體動作發出響聲的練習——“聲勢”是對世界音樂教學的一大貢獻。所謂聲勢,即包括拍手、拍腿、捻指、跺腳等,通過身體這件打擊樂器發出聲響,組織節奏進行教學,同時又從短小的節奏卡農開始,不斷重復。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對于學生準確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2 互動式訓練
西方合唱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已形成了非??茖W嚴謹的訓練方法,20世紀初新型音樂教學體系的建立,在合唱聲音和諧的訓練上開始采用互動式訓練模式。
聲音和諧的互動式訓練方法:
合唱的本質是聲音和諧,聲音和諧的要素包含了音色、音準、節奏及表現。傳統合唱訓練過多地注重在這些方面的純專業技能訓練,受合唱團成員音樂素質參差不齊等影響,常常使合唱訓練過程顯得枯燥乏味,互動式訓練模式能有效解決這樣的問題。
第一,音色的互動式訓練。發聲訓練是解決音色的重要途徑,音色對一個合唱團來說是相當重要的。與其通過傳統式的方法一直反復不停地練習,不如利用現有的互動式訓練模式來達到更好的效果。例如,一個簡單的五度音階,要求團員用唱名演唱,速度由中板到快板,讓團員們在所在的范圍內走動發聲。訓練過程中,團員之間將mi加上鼓掌的方式;而其余的音程繼續保留只用唱的方式進行,通過音色的控制來把握旋律所體現的情緒。
也可由兩人首先演唱標準音,然后四個人、八個人,以此類推,尋找共同的音色,感受音色在這個過程中的變化。同時,可用母音的變化來訓練腔體的穩定性。
第二,音準節奏的互動式訓練。音準和節奏在合唱音樂當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可利用各種不同的互動式訓練模式來幫助團員們。在音準的互動式訓練中,我們可以在音階的訓練上加上手勢來幫助團員們掌握對音階的高低意識。這手勢當然也是其需要注重的環節。在音階基礎上,通常對初學者來說都會以六聲音階為起步練習。那就是do-re-mi-so-la-do?;A打好后,才會再加上fa和ti。音階訓練是加強團員們內耳聽力的最佳方法。除此之外,識譜能力、音準、記譜能力與聽寫能力等也能獲得相應改善。
節奏的互動式訓練上,可玩的游戲種類更是繁多,運用游戲的方式來訓練節奏對任何一個人都是極有趣味性的。我們可以讓團員們3~4人分為一組并選取一首兒歌,一起討論節奏后用拍打四肢的方式演奏;也可以利用任何一種小巧的敲擊樂器,如響板、三角鐵來奏出歌曲該有的節奏。將節奏分為強拍組和弱拍組,一部分的人敲打每個小節的強拍,其余的敲打弱拍;還可以讓團員們在導師指定的拍號上用唱的方式即興創造出各式各樣的節奏,在進行過程中不能發生中斷。以上的訓練能幫助團員對節奏有更敏銳的意識,激發他們的即興創作。不論是在音樂上還是節奏上,每個拍號里都一定會有強拍和弱拍。
3 即興創作訓練
即興創作不僅可以豐富教學課堂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很大程度地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因此,即興創作是合唱教學與訓練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手段。
3.1 對節奏朗誦的運用
合唱作品是多聲部的音樂作品,每個聲部的節奏又是不同的,節奏亂則音亂,無節奏便無音樂。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在平時的教學與訓練中加強這方面的練習,把節奏單獨取出來進行訓練,同時還要在教學與訓練中重視多聲思維的建立。
還可將合唱團分為若干組,給出一個基礎的節奏型(可用字念出來)由其中一個組別完成,其他組別自行商量確定出節奏型,然后依次展示,或兩兩組合。最后所有組別同時完成,感受過程中不同節奏相互交織帶來的音響,從而達到創作的目的,同時也鍛煉了團員對節奏的把控能力。
3.2 模仿自然界聲音的嗓音聲響
這是一種創造性的運用,同時也是對想象力的培養。通過對某些合唱曲名或表達情感的需要,創造性地加入一些模仿自然界聲音的聲響,進一步烘托音樂作品的內涵,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即興性、創造性,也有利于學生準確理解作品的內涵。在訓練聲音時可以將一些具有特殊表現的模擬音色進行訓練,諸如風聲、雨聲、小鳥的叫聲等;也可以借助一些器具將作品中的音色表現出來,如《傾盆大雨》中用鐵皮和大鼓來模仿雷聲,響指來表現雨滴等,使得作品更加形象化,音響效果更加有層次。
參考文獻:
[1] 姬紅兵.世界三大音樂教學法在高師合唱課中的運用實踐[J].黃河之聲,2013(15).
[2] 武敏,鄭妙云.以“互動式訓練”促進合唱聲音和諧教學方法探析[J].大舞臺,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