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新
中西方文化交融下的吉林省校園戲劇發展研究
□王新新
校園戲劇源于西方,最早出現在古希臘的戲劇節上,通過戲劇表演這種藝術形式將學生的情感教育融入其中,體現了文化與教育的相互融合。西方校園戲劇文化的發展歷史悠久,有著堅實的基礎,并在其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彰顯著獨特的價值。而中國的校園戲劇在20世紀初才由西方舶來,起步較晚,雖然在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促進了文化的傳承與進步,但是就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形式不容樂觀;尤其是吉林省校園戲劇文化的發展與北京、上海、湖南等地相比,還比較落后,亟待創新與改革。
“校園戲劇”這一概念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與“校園刊物”、“校園文化”等稱謂一起出現,其概念的界定還不完全統一。有的學者認為校園戲劇是學生們在校園內所演繹的戲劇活動,主要指大學生在校園中不以贏利為目的的自發組織的有著藝術性、人文性等特點的戲劇編、導、排、演的活動,同時也是發揮宣傳和教育作用的一種先進的戲劇嘗試和實踐過程;有的學者認為校園戲劇是指以在校師生為創作主體創作、演出,體現校園人的價值判斷、審美情趣和思想觀念的非專業戲劇活動;還有學者認為校園戲劇是以反映校園生活為主兼及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主要由非戲劇科班出身的師生廣泛參與的群眾性與自娛性相結合的一種戲劇樣式。
綜上所述,作者認為校園戲劇是指在大學校園環境下所創作的戲劇作品和創作過程,對于文化傳承與發展起著不容忽視的促進作用,本文特指非戲劇專業院校中開展的戲劇編導與創作。
吉林省的校園戲劇發展歷史經歷了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萌芽階段,近代史上的發展階段,文革期間的停滯階段,80年代以來的演變階段,目前正處于自主活躍時期。吉林省從2004年開始舉辦大學生戲劇節,到2016年已經舉辦了八屆,曾有百余部作品登上舞臺,多部劇目在國家級平臺上亮相、獲獎,已然成為吉林省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第八屆大學生戲劇節上,有17所大專院校共計36臺劇目報名參賽,參賽劇目的數量居歷屆之首,并且原創作品占百分之三十,居歷屆之最,劇目包括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原創的大型音樂史詩劇《白山松水英雄魂》,以及《南門客?!?、《日出》、《金蘭劫》,等等。
目前吉林省的大學生戲劇社團基本屬于自愿結社的形式,演出的劇目為經典劇目與自創劇目相結合。劇本的編劇、導演及演出均為在校大學生,而演出的道具和服裝則以租賃為主。雖然各個學校的劇社規模大小不等,演出水平參差不齊,但是校園戲劇的發展呈現了蓬勃發展的勢頭,各個高校的劇社成倍數增長。
雖然吉林省的校園戲劇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前景,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校大學生對于各類劇目的觀看熱情并不高,很難吸引同學們的關注。戲劇家魏明倫認為:“當代戲劇的特征是觀眾稀少,根本原因在于當代人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碑斍熬W絡文化盛行,而且校園文化的內容日益豐富,各種歌手大賽、辯論賽、街舞大賽層出不窮。那么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校園戲劇本身無法適應新的社會文化發展,無論是在劇本還是表演形式上都落后于時代,因此很難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
目前,吉林省的校園戲劇創作過度重視劇本的“原創性”,而輕視經典劇目的演出。雖然這樣更能反映社會現實,但是卻忽視了經典劇目對于大學生傳統文化底蘊的熏陶,無法發揮校園戲劇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作用。古今中外那些經典的戲劇作品,都是既經得起時間的檢驗的,所以不能為了突出時代感而摒棄經典劇目的演出,盲目追求顛覆傳統、解構經典。
另外,在表演形式上也出現了兩個極端。一是為了突出自身的審美以及時尚認知而演出,不遵循主流的、正統的表演邏輯,而一味地追求另類的藝術形式與表現,不能從文化傳承的角度出發考慮校園戲劇的整體發展。另外就是過度強調校園戲劇與民間藝術形式的融合,不考慮觀眾接受與否,比如說將校園戲劇變成另類的二人轉表演,反而影響了校園戲劇的舞臺創作,長此以往,將會導致校園戲劇的畸形發展。
校園戲劇源于西方,是文化與教育的重要符號特征,歷史上出現的各種戲劇類型諸如:批判現實主義、象征主義、表現主義、現代主義、存在主義以及荒誕派戲劇等等,均在西方校園戲劇中出現,也證明了校園戲劇在西方文化傳承與變遷中的獨特價值。
鑒于此,我省的校園戲劇發展必須借鑒西方的各種經典理論,以及最新的舞臺表現形式,同時與吉林省的地域特點相結合,創作出真正意義上的“原創”作品。
(一)劇本的創作上避免“理念超越現實”
從歷屆吉林省大學生戲劇節的作品來看,大多數作品均追求“高、大、上”,給人以空泛、蒼白之感,因此很難貼近觀眾。而縱觀西方的戲劇題材,則更多地展現現實生活的溫馨或無奈,令人身臨其境。比如,2016年美國戲劇最高大獎托尼獎的獲獎作品《深夜小狗神秘事件》,講述的是一個自閉癥男孩的故事,題材簡單而貼近生活。這部劇通過舞臺來展現男孩的內心世界,讓觀眾了解自閉癥患者作為邊緣人的差異,內心的掙扎與困惑。這部作品沒有華而不實的說教,展現的是關于愛、真相、勇氣和家庭的故事,反而更能吸引觀眾。
(二)舞臺表達更具時代感
作為當代大學生,更樂于接受極具現代感和科技感的舞臺效果。這就要求大學生戲劇社團在道具的安排上既能做到節約成本,又能符合年輕人的審美要求。還是以《深夜小狗神秘事件》為例,該劇的整個舞臺是用LED燈和電子屏幕打造出的三維數字坐標系,從而展現自閉癥男孩充滿想象力的腦內部結構,使觀眾猶如親眼目睹這個男孩的與眾不同的內心世界。
另外,大學生戲劇社團基本是租借道具,那么可以借鑒這部劇的舞臺設計:通過燈光和模型箱子的排列組合來塑造出床、書桌、椅子、門,甚至房子,既節約成本又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LED燈和電子屏幕也可以用來營造立體的空間,甚至聲音,比如《深夜小狗神秘事件》就憑借電子屏幕在舞臺上投射出地圖、車站、廣告牌和各種標識,混雜著各種播報信息,以此來重塑出火車站的場景;這要比大學生戲劇節上單純利用LED燈烘托氣氛要更能吸引觀眾。
(三)積極主動追求跨地域跨國界的交流與合作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省大學生戲劇團體可憑借自身英語表達能力方面的優勢主動地與世界各地大學、甚至是大學之外的戲劇人進行交流與合作。一方面可以積極地引進西方經典的戲劇作品到我省各個高校,還可以主動地尋求并創建國際性的校園戲劇交流與合作平臺,邀請國外的劇作家、戲劇人以及大學戲劇團體來我省進行交流;另一方面,把自己歷屆大學生戲劇節的優秀劇目推向國外,讓更多的人了解我省大學生校園戲劇的風采,進而推動吉林省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在文化全球化的發展背景下,只有積極應對,采取開放性的交流與合作態度,才能有效地對東西方校園戲劇和文化資源進行整合與利用,為我省校園戲劇謀求更寬廣、更長遠的發展空間。
總之,吉林省校園戲劇的創作應該順應全球化時代文化混合的發展趨勢,在整合東西方校園戲劇資源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在吸取本民族文化資源優勢的基礎上,注重并提煉本民族文化經驗,同時多方吸收國外校園戲劇藝術資源。只有在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堅持和加強中華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借鑒外來文化的積極因素,才能不斷推陳出新,推進吉林省校園戲劇的進一步發展。
(長春工程學院外院學院)
本文為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吉林省校園戲劇文化發展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6B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