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永剛
《亞庫班公寓》故事場景研究
□擺永剛
引言:故事人物與故事場景的選擇是現實主義小說內在要求之一,《亞庫班公寓》小說的素材都是來自現實生活,其人物與場景的選擇都體現其批判現實主義的反映現實的寫實手法。在這部小說里敘述的所有“對象”都蘊含著特殊意義及代表性,特別是故事的場景無處不在凸顯著埃及的宏觀歷史與微觀現實生活。
評判一部作品是否是現實主義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看看講述的“對象”是什么。現實主義作品往往通過攝取現實生活中典型人物故事、典型生活場景來揭示和反映現實社會生活的本質。現實主義的描寫對象是指“感性的實在及其運動”,即使寫人物心理,也大都著眼于“他們的思想的物質表現”。
《亞庫班公寓》小說被眾多文學評論家評論為,是描寫埃及社會的佳作,其中有文學評論家薩拉丁·費德勒的評論:“阿斯旺尼的創作構建了很美的藝術構架,精通細節描寫……作者具有很強的塑造創作‘大世界’能力。”埃及著名文學評論家哲拉里·艾敏對此評論道:“這本書是對埃及近三十年來的社會現狀所做的最真實的寫照。”以下我們結合這部小說所描述的具體故事場景,分析作者為何會選擇這些故事場景,以及這些場景能對現實主義刻畫客觀現實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作者選擇一座曾經高大宏偉、風光無比,如今卻灰蒙蒙的老公寓,作為整個故事的起點,為反映埃及由過去到如今的宏觀歷史背景做鋪墊,也是歷史演變的真實寫照。現實中的亞庫班公寓真實存在于開羅,但是作者所構建這個虛擬又真實的大廈,既代表著埃及的過去,又能體現埃及的社會變革與發展軌跡。
作者講述的公寓曾經很耀眼且歷史悠久,過去它是“光彩奪目的寶石”,因為它的地址在開羅市中心“最佳地點”,施工的是有名的意大利建筑公司,走的是歐洲風格,使讀者不禁想到埃及的歷史與其獨特性。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國,它的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它曾經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古埃及文明。然而,在這之后,特別是公元前300多年亞歷山大大帝以自己的名字在埃及建城以來,埃及就已印下了外族勢力入侵的烙印與創傷。《亞庫班公寓》處處都能勾起人們對它歷史的記憶,這仿佛處處在提醒著埃及人,近代亞庫班公寓的輝煌是殖民主義者建造的,并且公寓的名字還是以拉丁文刻上去的,“屋主要求意大利建筑師以大大的拉丁字母刻上自己的名字—亞庫班的名字仿佛因此永垂不朽,讓人更注意到他擁有這棟大廈的事實”。作者選擇的這個場景恰到好處地凸顯著埃及的這段歷史,說明了埃及古代的輝煌,以及近代遭受殖民主義入侵后雖有過的短暫的繁榮,但隨之而來就是衰敗,甚至是倒退不前的這段歷史。
大場景使人想起宏觀的埃及歷史背景,而公寓樓的小結構、小場景的選擇,也再現了當時,乃至現在埃及各個階層的眾生相與微觀生活。“十層高挑的樓房,走高級古典歐式風格,陽臺飾以希臘石雕面像”。
過去這座公寓的基本格局為最底層是商鋪門面與車庫,上面是住宅公寓,屋頂則是用來住人的鐵皮窩棚房,其中住戶有大外交官、大地主貴族、外國廠商、猶太富豪。那時公寓屋頂的鐵皮房也是有一定的用途,要么屋頂做公寓住戶的糧倉,要么做大型寵物犬的圈養室,也做過女傭的洗衣房,“但那時屋頂從來沒住過人”。公寓“小結構”與過往住戶充分說明了埃及在大革命前短暫的繁榮與開放時期,但是好景不長。到了1952年,革命爆發,公寓的一切隨之而變,猶太人與外國廠商紛紛離開了埃及,這些空下的住房都被軍隊的軍官所占,“公寓半數的住戶都是軍隊官員,此時屋頂也變了,這時屋頂的房子成了從鄉下帶來的管家、廚子、與傭人的住房,至此窩棚房也頭一次成為人住的房子”。到了70年代,埃及實行門戶開放政策,此時有錢人開始逃離市中心,搬到了富人街區居住。從此這里的住宅樓也開始租給普通住戶,而屋頂的窩棚鐵皮房也開始租給了鄉下來的農民和城市打工者。
從這座公寓樓及其住戶的歷史變遷,我們了解了埃及的現實生活的歷史變遷。其中大小場景描述與“如巴爾扎克自愿充當法國社會與歷史‘書記員’的觀念;別林斯基將普希金的現實主義杰作譽為俄羅斯社會的‘百科全書’的觀點一樣,盡顯現實主義的寫實手法。此外,這樣的場景選擇有其現實與歷史意義,即符合現實主義文學要選擇現實生活本身的要求,而且再現的文學手筆超越現實,達到了通過文學看現實,透過現實看歷史的目的,有著對過去與現在承接,進而更能體現客觀現實的意義。
《亞庫班公寓》的大小場景選擇,既體現了埃及宏觀歷史背景,恰到好處的代表了埃及二十世紀初期社會轉型的整體記憶,又反映和再現了變革時期人們的微觀現實生活。同時從敘述角度來看,以公寓為外在敘述主線,不僅能貫穿著整個埃及歷史,也聯系著所有故事人物,使得整個故事組成了有機的整體,不再零散。如此場景的設計堪稱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場景描寫的典范,同時也體現出了作者對真實社會的刻畫能力,以及作者細微的觀察能力和文學表達能力。
(石河子大學外國語學院東方語言文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