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財經大學信息管理與工程學院,上海 200433)
自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正式推出以來,市場規模快速增長,截止2015年11月20日,已有484家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總市值從剛掛牌時的(28家企業)1399.67億市值上升到2015年11月的54586.64億元,增長了近38倍。
目前,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創業板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一支龐大的力量,創業板企業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關鍵原因是其公司的創新能力,這也是推動企業未來價值上漲的主要動力。然而,對于規模較小的創業板企業來說,獨立完成從產生創新構想到最終商業化的過程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自主創新的周期往往較長,企業無不希望自主創新周期越短越好,這也是創業板企業采取合作共享知識并實施開放式創新的主要原因。因此,對于創業板企業創新網絡的研究將具有較為重要的實踐意義。已有創新網絡研究多圍繞規模較大、采取多元化合作經營的企業,而忽視了更加需要合作創新的創業板企業,目前對于創業板企業創新網絡的研究尚不多見。因此本文將基于創新網絡理論和社會資本理論,探索構建創業板企業創新網絡的方法,以期為創業板企業嵌入創新網絡、利用社會資本提高創新能力提供參考。
隨著開放式創新模式的發展,加強企業間的合作創新,將有助于創業型小企業成長(陳春花、趙曙明,2004)[12]。傳統的封閉式創新雖然可以保證企業的技術保密和技術領先地位,但是內部研發越來越困難甚至成為了企業持續發展的障礙。在這種情況下,面臨著市場全球化和創新研發的高投入,開放式創新模式打破了傳統企業內部“增加研發投資——基礎技術突破——新產品——獲得更多利潤”的封閉式創新循環。為了應對經濟全球化、新的科技革命、產業重構和調整以及越來越激烈的行業競爭,企業間合作創新成為高技術產業生存發展的主要動力(Enkel, et al.,2009)[4]。高技術企業的創新活動不僅是少數企業交互作用的過程,更是同行業甚至跨行業的大量企業不斷聯盟、結成創新網絡的過程。開放式創新方式將企業與顧客、供應商、競爭對手以及科研機構、創新中介組織聯系在一起形成了創新網絡(Lee,et al.,2010)[6]。
創新的網絡化合作極大地縮短了研發周期、提高研發質量、加速了創新資源和知識要素在更大范圍內的配置和流動。與獨立研發相比,創新網絡能更好地滿足創新的資源要求和環境要求,并推動創新進程,緩解企業在開發投入、人力資本投資和知識積累上的不足,突破自身資源瓶頸限制。關于創新網絡的意義,很多學者認為創新網絡是應付系統性創新的一種基本制度安排,網絡構架的主要連結機制是企業間的創新合作關系。這種觀點得到了之后多數人的接受,但是并沒有涉及到非正式關系的概念。Olaf和Rolf(2000)[9]認為,創新網絡是不同的創新參與者的協同群體,參與者之間的這種聯系可以通過正式合約或非正式安排形成,而且網絡形成的整體創新能力大于個體能力之和。陳偉、張永超和田世海(2012)[13]則認為創新網絡內合作伙伴之間的信息和知識共享對彼此學習和合作提供了機會,進而激發了成員的創新行為。
社會資本是社會科學研究中的一種新概念,將個體(包括個人、企業以及其他類型的組織機構)之間的社會網絡聯系以及由此形成的社會結構和社會規范,看作一種可以給個體以及所屬的群體(比如企業網絡、人際關系網絡等)帶來收益的資本(Lin,1999)[7]。最早將“社會資本”這一概念引入社會學研究領域的是學者Bourdieu(1985)[2],他認為社會資本是實際或潛在資源的集合體。之后Coleman(1988)[3]提出社會資本是產生信任的一種機制,信任關系、規范信息網絡、多功能的組織等都是社會資本的特定形式。Raider和Burt(1996)[10]則認為社會資本是社會行為者從社會關系網絡中所獲得的一種資源,而企業是一類重要的社會行為者,所以社會資本應該擴展到企業層次。企業之間的關系是企業社會資本主要來源,也是競爭成功的最終決定者(曾江洪等人,2014)[14]。
企業社會資本實質上是企業的關鍵性資源之一。而目前對于社會資本的研究多從兩個角度展開:(1)微觀層次的社會資本,指個體通過自己的個體社會網絡可以獲取的嵌入性資源,這種層次的社會資本來自于個體行動者的外部社會關系。(2)宏觀社會層次的資本,是在群體內部行動者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之上逐步形成,可以提高群體成員的集體行動水平和行動績效。也有些學者從結構、關系、認知三維度研究社會資本(Nahapiet&Ghoshal,1998)[8]。也有學者將社會資本劃分為商業關系和政治關系兩個結構維度,唐小飛等(2013)[15]在此基礎上把社會資本劃分為制度社會資本和商業社會資本,制度社會資本指的是與政府官員等有關社會團體的關系;商業社會資本是與其他企業高管、供應商等的關系。
在創新網絡中,存在一類關注較少的網絡形式:非正式創新網絡。對于公開市場企業創新網絡的研究,多是通過問卷調查得到企業間合作的一手數據或者國外統計企業間戰略合作、兼并或者成立合資企業等形式的二手數據。這些數據是基于企業之間的正式合作關系,但是沒有考慮到企業間的非正式創新網絡。在很多組織內部或者組織之間,由于人員或部門之間的非正式聯系,產生了對隱性知識的傳遞與共享有促進作用的非正式創新網絡。這些非正式創新網絡的形成基礎是正式組織中由具有互補知識的員工或者不同組織管理者之間因為相近的興趣、愛好或共同的情感所組成的非正式聯系,但目前不管是在學術界還是產業界,對于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非正式創新網絡的關注還比較少(黃海艷,2015)[16]。
和企業之間通過正式的契約關系(戰略合作合同、股權交換合同、合資公司等)形成的正式創新網絡不同,企業之間的非正式創新網絡往往是基于人際關系等非正式聯系形成的,而小企業可以通過非正式聯系獲取物流支持、市場信息、技術援助等,從而克服組織弱勢進行跨領域投資(黃海艷,2014)[17]。關于正式創新網絡和非正式創新網絡的區別,可以從網絡聯系的明確性、是否有正式的規章制度、是否有共同且明確的目標、網絡節點是否明確(網絡成員是否能感知到所處的創新網絡)等幾個方面加以區分。
有學者總結了影響企業間創新網絡形成和演進的因素,認為企業的組織特征(比如組織結構、組織文化、戰略意圖等)和企業管理者的個人特質(比如教育背景、合作意識、擴張愿望等)是影響企業間創新網絡構建和演變的主要因素(張偉峰,萬威武,2004)[18]。因此,可以認為企業管理者或者股東之間的聯系,可以看作企業社會資本的重要來源,所以企業管理者或者股東的投資行為是形成企業之間非正式聯系的主要形式之一。對于創業板企業來說,可以利用企業股東間聯系所形成的非正式創新網絡,以較低的成本獲取和整合資源的能力,從而為創業板企業持續發展、技術創新提供動力,從而增加企業提供新產品和新服務的機會。因此,本文將探索創業板企業股東的投資行為所產生的非正式創新的構建方法,并對這種非正式創新網絡進行分析。
從創業板企業年報中可知,企業的多個股東有時會同時投資多個企業,企業股東的多元投資將使得企業之間產生一種和正式、直接的企業間合作聯系不同的非正式聯系。而創業板企業之間會通過共同的股東產生非正式的網絡聯系,從而形成非正式創新網絡。因此,本文將以此為依據,探索創業板企業非正式創新的構建方法。
關于創新網絡的已有研究,大多使用1-模(單模)網絡探索創新網絡與企業績效等變量之間的實證關系。但是與1-模網絡數據分析側重集合內部的關系相比,2-模網絡理論和方法側重對不同集合間關系的定量分析,為復雜的社會網絡結構分析提供了理論支持。傳統的創新網絡研究一般是構建單模網絡,即針對一種行動者集合構建網絡并對網絡進行測量,而雙模或者2-模網絡則描述了兩種行動者集合間的相互關系或者一種行動者集合和一種事件集合間的對應關系。
本文基于共同股東和創業板企業之間的關系構建了“企業-股東”2-模網絡,企業和股東之間的網絡聯系對應著創業板市場中股東對企業的投資關系。創業板上市企業在公司年報中必須要公布企業的十大股東信息(包括股東份額、股東姓名或者機構名等),并且每個創業板上市企業的前十大股東和只注重企業短期盈利性的其他股東(比如流通股東)相比更能為企業成長帶來有利的社會資本,所以本文在構建“企業-股東”2-模網絡時選取了企業的十大股東。
本文所構建的“企業-股東”2-網絡數學定義為(吳亞晶等,2010)[19]:設定G=(V,E)為無向的“企業-共同股東”2-模網絡圖,網絡節點集合V可分割為兩個互不相交的子集(U1,U2),即企業節點集和股東節點集。2-模網絡圖中的任意一條邊αi,j所關聯的頂點i和j分別屬于企業頂點集和股東頂點集(i∈U1,j∈U2),則圖G為一個二部圖,即2-模網絡。在進行2-模網絡到單模網絡的映射時,一個2-模網絡圖可以得到分別由節點集U1和U2構成的兩個單模網絡,并且兩個單模網絡中的網絡聯系均是通過同一個2-模網絡中同類節點間的間接聯系產生。此外,本文構建的2-模網絡為無向無權網絡,即不考慮網絡聯系的方向和權重,只要企業和股東之間有被投資和投資關系,則反應在網絡鄰接矩陣中的遠足取值為1,沒有被投資和投資關系則對應的網絡鄰接矩陣元素取值為0。
在得到了創業板企業和股東之間的2-模網絡之后,可以通過網絡的映射得到企業單模非正式創新網絡(以下簡稱“企業非正式創新網絡”)。從2-模網絡通過投影轉化為單模網絡的轉換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吳亞晶等,2010)[19]:
1. 對應乘積法(Cross-product Method)考慮到行動者A所在行的每一項,分別乘以行動者B的對應項,然后加總。這種方法用于二值數據,因為乘積是對“共同發生”次數的累加。對于二值數據來說,只有當每個行動者在某個事件上都出現的時候,乘積的值才是1。如果兩個企業都沒有得到某一股東的投資,則計算結果為0*0=0,如果一個企業有某股東投資且另外一個企業沒有該股東的投資,結果是一樣的:0*1=0。如果兩個企業有共同的股東,即1*1=1,那么在結果矩陣二者對應之值就為1。本文就是選取的這種轉換方法。
2. 最小值方法(Minimums Method)考察每個事件上的兩個行動者的每一項,并選擇出最小值。對于二值數據來說,計算結果與Cross-product Method是一樣的。對于多值數據來說,兩個行動者間的關系為二者與事件之間關系最小值。
本研究選擇的數據為2009~2014年5年內的429家企業及其股東數據。這429家企業的行業分布如表1所示。
可以發現:在這429家企業中,信息技術行業的創業板企業數量最多,有74家,其次是通信設備行業,且制造業企業占據了創業板企業的很大比例。根據上文的“企業-股東”2-模網絡的定義,通過對數據的整理、處理得到2009~2014年共5年(2013年創業板市場停板一年)的2-模網絡。圖1為2009~2014年5年內429家企業及其股東之間形成的2-模網絡(左圖),以及經過2-模網絡映射得到的429家創業板企業的非正式創新網絡(右圖)。
通過企業之間的共同股東所建立的企業間非正式創新網絡并不能說明在實際市場中,這些企業之間確實存在著如網絡圖所示的網絡聯系或者合作關系。但是圖中所示的網絡聯系可以描繪出對于創業板企業來說可能存在的尋求外部創新合作的關系渠道以及獲取創新資源的途徑。比如,在2009年創業板企業“創新網絡”中,神州泰岳、愛爾眼科、華測檢測、迪安診斷、東方財富、安居寶、榮科科技等企業之間有網絡聯系,隨后的幾年時間里,這些公司在醫療信息化(智能醫療)、新型醫療診斷和檢測技術、互聯網金融等領域開展新業務。雖然這些之前有網絡聯系的企業之間并不一定會建立正式合作關系,但是股東的多元投資行為對企業創新網絡會產生影響,從而促使企業業務的多元化發展。

表1 創業板企業所屬行業及其數量(2009~2014年)
本部分將對通過上文所述方法得到的創業板企業非正式創新網絡進行社會網絡特征分析,從而進一步了解創業板企業之間的非正式創新網絡。從社會網絡的角度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企業在市場中的相互作用是社會網絡關系的一種具體體現形式,而基于此類關系的規律模式則反映了企業的社會結構。本文使用社會網絡分析軟件Ucinet6.0計算了創業板企業非正式創新網絡的節點中心度、網絡結構洞、小世界性和無標度特性,并使用派系過濾算法分析了網絡的一類凝聚子群結構,從而進一步了解創業板企業的非正式創新網絡特征。


圖1 2009~2014年創業板“企業-股東”2-模網絡(左)和非正式創新網絡(右)
可以發現,在2009~2014年“企業-股東”2-模網絡中,企業節點的中間中心度遠低于接近中心度,且中間中心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差別較大,說明較少有企業處于許多其他企業交往的網絡路徑上,即控制其他企業間交流的能力差,企業對資源控制的程度較低(Gilsing, et al.,2008)[5]。而所有股東節點的點度中心度均低于或等于企業節點,說明股東之間聯系很少且很少在2-模網絡中處于核心位置,2-模網絡的形成依賴于少數點度中心度較高的股東。在2009~2014年創業板企業非正式創新網絡中,三種中心度指標大小為介于2-模網絡中的企業節點中心度和股東節點中心度中間。網絡中有部分核心成員,節點之間的資源傳遞需要經過一定數量的橋梁位置成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其他節點。

表2 2009~2014年“企業-股東”2-模網絡中企業節點中心度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3 2009~2014年“企業-股東”2-模網絡中股東節點中心度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4 2009~2014年創業板企業非正式網絡節點中心度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可以發現,結構洞特性較為顯著,網絡冗余度較低,說明創業板企業網絡中,企業節點的分布出現了核心成員和邊緣成員的差異,網絡中資源的傳遞需要依賴部分結構洞位置的企業成員。
1. 小世界特性檢驗方法
小世界性被認為是客觀世界眾多復雜網絡運動中最為有效的信息傳遞方式,連同一些隨機的有助于產生短路徑的長距離隨機連接可以提高信息傳遞效率,它具有相對較大的集聚系數和較短的平均路徑。聚集系數和平均路徑長度是考查小世界特征的兩個重要指標,可以使用小世界商數σ=(C/Cran)÷(L/Lran)驗證實際網絡與隨機網絡的小世界特征(Uzzi&Spiro,2005)[11],當網絡滿足(C/Cran)>(L/Lran),即小世界商數σ>1時,網絡具有顯著的小世界特征。本文用Ucinet軟件生成與2009~2014年的創業板企業非正式創新網絡有相同規模和密度的ER隨機網絡。結果如表6所示。

表5 2009~2014年創業板企業非正式創新網絡節點結構洞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6 2009~2014年企業非正式創新網絡和對應的ER隨機網絡聚集系數和平均路徑長度
與ER隨機網絡相比,2009~2014年實際網絡的平均路徑較短,而聚集系數較大且滿足不等式,且小世界商數σ=(C/Cran)÷(L/Lran)=7.85>1,因此創業板企業非正式創新網絡具有顯著小世界性特性,網絡模塊化程度較高,這與上文的網絡凝聚子群分析結果相吻合:網絡的模塊化產生了凝聚子群,且子群內網絡信息流通效率較高。當網絡中出現一些內部密度較高的子群體時,一般認為這種網絡結構是非常理想的結構,同時,各個群體之間在某種意義上存在類似“中間人”的聯系(即團體間的橋聯系),這種網絡中存在部分核心位置企業,有利于提高網絡資源流通的有效程度并且避免網絡聯系的冗余(葉春霞等,2015)[21]。
2. 無標度特性檢驗方法
無標度特性的意義之一在于幫助人們認識到網絡的結構和演化不可分割,即真實的網絡是動態的而非靜態的,研究創業板企業創新網絡的無標度性可以找出對于網絡整體具有較為重要影響的樞紐節點。本文使用Matlab計算出2009~2014年創業板企業非正式創新網絡度分布,然后求出logp(k)=γlogk+α的參數γ和α,且當γ∈(1,2)時,網絡中存在較多中樞節點,當γ∈(2,3)時中樞節點數量較少(車宏安,2004)[22],γ值越小意味著出現高度數節點的可能性越大,網絡中出現樞紐企業數量越多,即高度數節點出現的頻率高。結果如圖2所示。
可以發現,參數γ=2.0625∈(2,3),網絡中有少量的高度數樞紐節點,即網絡中存在部分網絡節點度高的樞紐節點,比如2010年創業板上市的深圳市銀之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圖像識別、數據庫等金融信息服務),2011年創業板上市的上海天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高端IT服務和解決方案)和浙江迪安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醫學診斷服務)等。可以發現這些企業在傳統的業務領域之外,開拓了新的技術領域或者進入了新的技術市場,比如深圳銀之杰的互聯網保險業務、上海天璣的綠色IT與云數據服務、浙江迪安診斷的互聯網云診斷系統以及北京北信源的大數據分析等。說明網絡樞紐位置為企業帶來的異質性資源和合作渠道能夠大大提高企業的創新效率。
凝聚子群結構是網絡中部分節點之間基于聯系緊密等的聚類現象。在社會網絡和復雜網絡研究中,有很多凝聚子群概念和凝聚子群提取算法。考慮到凝聚子群之間的重疊現象,本文選取派系過濾算法對2009~2014年5年時間形成的創業板企業非正式創新網絡進行凝聚子群提取(Adamcsek, 2006)[1],結果如圖3所示。
可以發現不同的派系-團體之間有多重聯系,這些聯系來自于派系-團體內的企業節點之間的網絡連接。派系過濾算法找到的n-派系-團體為網絡中規模為n的派系之間通過共享n-1條邊所形成,n的取值越大,則找到的n-派系-團體越大,且團體之間允許有重疊。結果發現網絡中存在較多的派系-團體,并且派系-團體之間的聯系也很多,其中規模最大的編號為3的3-派系-團體(包含86個節點)同時和其他13個派系-團體有聯系。因此,在進行網絡凝聚子群分析時,需要將子群之間的聯系考慮進來,從而發現更多子群特征及其對網絡資源傳遞、網絡成員創新等的影響。通過對創業板企業創新網絡凝聚子群的分析,可以看出網絡中的企業節點“成員關系”劃分如何,哪些企業會產生更為緊密的聯系,哪些企業之間的聯系屬于不同的網絡子群體,這些分析結果將為企業嵌入網絡的不同子群中提供依據。整體的創新網絡可以被分為不同的子群,不同子群代表了不同的利益團體,或者可能產生的不同企業聯盟,依據企業戰略規劃和業務領域選擇嵌入不同的網絡子群,將會對企業的創新活動產生不同影響。

圖2 2009~2014年創業板企業非正式創新網絡節點度分布圖

圖3 2009~2014年創業板企業非正式創新網絡的3派系-團體劃分圖
本文基于創新網絡理論和社會資本理論,使用創業板企業的多元投資數據構建并研究了創業板企業之間的非正式創新網絡。研究發現,創業板企業創新網絡的節點中心性度大小介于2-模網絡中的企業節點和股東節點中心度之間,且網絡有較為顯著的小世界性和一定的無標度特性,即網絡中存在網絡核心樞紐成員,這些企業的出現為創業板企業嵌入創新網絡獲得較多創新資源提供了參考。同時,創業板企業非正式創新網絡的結構洞特性比股東單模網絡更顯著,且存在大量的內部聯系緊密、相互之間有聯系的子群結構,因此可以通過對不同子群結構的選擇性嵌入尋找利益共同體,尋求創新競爭的規模效應。尤其是對于戰略性新興行業的上市公司而言,這一結論對于其構建和完善創新網絡有著較強的參考價值。
本文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對于創業板企業非正式創新網絡構建方法的合理性還需要尋找更多實際案例,分析這種非正式創新網絡如何促進創業板企業建立正式的創新合作關系,以驗證本文所構建的這種非正式創新網絡對企業創新的促進作用;其次,對于這種非正式創新網絡如何影響創業板企業的創新或者成長,以及PE/VC股東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尚未進行進一步的實證分析,因此,未來研究可以對創業板創新網絡結構對創業板企業創新、企業成長與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提出一系列假設,并通過計量經濟學手段進行數據分析,以進一步檢驗創業板企業非正式創新網絡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