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秋娟(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太原 030031)◆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消費金融和商業流通互動的相關性探析
■ 任秋娟(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太原 030031)
◆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我國的金融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費,促進了商業流通的發展。然而,從我國當前的消費情況看,仍存在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因此必須對其進行相應的調整,降低對商業流通的負面作用,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本文將著重對消費金融與商業流通的互動關系進行探討,并提出有效的良性互動策略,為消費金融與商業流通的協調發展提供有效的參考。
消費金融 商業流通 互動 相關性 協調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然而在經濟運行過程中也出現了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商業流通的發展。作為我國國民經濟中一項極為重要的產業,商業流通不僅影響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且關系著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消費金融與商業流通的互動性關系,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刺激消費增長,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
新時期,我國國內的經濟增長主要依賴于投資、出口與消費,這三個因素共同拉動了我國國民經濟的有效增長。然而,從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現狀來看,我國的經濟長期依賴于出口經濟與投資經濟,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國內需、外需的嚴重失衡,經濟結構不合理,致使經濟發展中的矛盾日趨尖銳。此外,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歐美地區的消費需求出現了大幅的下滑,不僅使國內投資減少,而且還造成了我國出口額的大幅度下降(鄭春艷,2013)。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的特殊時期,國內投資在短時期內并不會大幅度增加。外部需求不足,投資增長受限,這些都嚴重削弱了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基于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式,必須注重商業流通的發展,開辟多種路徑推動消費增長,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1990年后,我國的消費需求不足問題日益凸顯,對商業流通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消費金融作為商業流通的助推劑,能夠有效刺激消費需求,帶動經濟增長,有關消費金融與商業流通的互動關系成為經濟學領域研究的一個熱點(張慶,2014)。首先,消費金融能夠有效緩解流動性約束,刺激居民消費需求,進而帶動經濟增長;其次,在商業流通過程中,消費金融思想得到了宣傳,為消費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其互動關系如圖1所示。
(一)消費金融對商業流通的消極影響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以及多年的實踐認證,社會消費需求對商業流通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社會交換、分配以及消費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共同推動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所謂商業交換,實際上是生產與消費實現連接的重要橋梁,商業流通一方面受消費模式的影響,另一方面又影響著社會消費。而消費則是商業流通實現發展的基本前提,若消費規模增大,商業流通的規模也會隨之增大,反之則減小,其對商業流通的影響是社會經濟學關注的一個焦點(魯陳豪,2015)。20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國的經濟陷入消費不足的困境,消費率與往年相比大大降低,且呈現出逐年遞減的趨勢。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消費率達到64.4%,截至2013年,消費率已降至43.2%,與世界平均消費率水平相比有著明顯的差距,這嚴重阻礙了商業流通的順利發展。基于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我國提出了擴大內需的經濟發展戰略,以激發社會消費內在動力。
(二)消費金融對商業流通的積極影響
當前,我國已經普遍認識到了消費力不足對商業流通的負面影響,并提出了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的經濟發展戰略,以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長足發展。我國的消費不足原因復雜多樣,社會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等都會影響到商業流通的發展。通過對社會居民消費情況調查可以發現,影響居民消費需求的因素主要有收入、資產、流動性約束以及不確定性,居民收入及資產與社會經濟發展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其在短時期內很難有所改變,而流動性約束作為影響居民消費的一大因素,可以通過消費金融對其進行有效改善(竇鵬娟,2014)。所謂流動性約束,就是居民在向金融或非金融性機構進行個人貸款來滿足消費需求的過程中所受到的制約,一旦缺乏有效的社會資金支持,居民的消費行為將會大大降低,因此消費金融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緩解這種流動性約束。例如,將居民未來收入轉化為即時收入,這不僅能夠提升居民的消費水平,而且有利于維持社會消費的穩定性。通過金融市場化的作用,消費需求與可支配收入之間的矛盾將會大大削弱,保障消費跨期平滑的實現。消費金融對流動性約束的環節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據中國人民銀行2014年調查計算,平均1元的消費信貸能夠拉動1.8元的商品消費,進而促進社會經濟的增長(孫文章等,2014)。
圖1 消費金融與商業流通的互動性關系
圖2 消費金融對商業流通的脈沖響應曲線
圖3 商業流通對消費金融的脈沖響應曲線
(三)消費金融促進商業流通的途徑
激發居民消費需求。消費金融對商業流通的促進作用主要通過多個途徑實現。首先,消費金融作為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居民的消費需求,保障消費市場的長期穩定運行,為居民提供了多個消費途徑,尤其是借貸金融的發展,不僅能夠降低銀行儲蓄,而且能夠鼓勵居民通過借貸滿足消費需求,進而增加社會商業流通。此外,消費金融能夠幫助居民有效應對未預期消費或增加消費的情況,促進消費市場的健康發展。
帶動商品消費市場發展。為了滿足居民的消費需求,消費金融積極開辟供給渠道,對目標群體進行有效劃分,滿足了不同層次、不同經濟水平居民的消費需求,共涉及到裝修、旅游、家電、耐用品等多個領域,充分考慮到了社會各個層次居民的多樣化消費需求,形成了一個新的消費熱點,推動了商品消費市場的蓬勃發展(尹麗,2013)。
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消費金融一方面滿足了社會居民個人消費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由點到面,活躍了商品消費市場,增強了我國居民的整體消費能力,在商品消費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消費金融在旅游、教育等方面的投入,不僅提升了消費者的文化素養,而且將先進的消費觀念與消費行為傳達給消費者,在潛移默化中使消費者的消費觀得到轉變,增強消費動力,為商品消費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保障居民便利消費。作為一種新型的消費金融業務,信用卡支付業務在社會商品消費中得到了廣泛地應用。它不僅能夠滿足人們的計劃外消費,為人們提供便利的消費途徑,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電子商務、網購等消費市場的發展,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人們可以通過網絡滿足消費需求,并通過信用卡的付款方式提前消費,極大地促進了新型消費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常兵兵,2014)。
表1 指標相關數據(單位:億元)
商業流通作為我國居民實現消費需求的有效途徑,不僅能夠促進國內居民消費觀念的轉變,增強人們的金融意識,而且對居民的消費需求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為消費金融的發展、壯大提供廣闊的途徑。
(一)商業流通對消費金融的直接影響
首先在商業流通過程中,人們能夠通過各種消費活動,增強對金融知識、金融服務以及各項金融產品的認識,進而轉變消費觀念,加強對金融產品的應用,激發城鄉居民的消費潛力,推動消費金融的進一步發展。另外,商業流通能夠為消費金融開辟更多的應用渠道,將消費金融的服務理念、業務內容進行有效的推廣,使人們認識到消費金融帶來的便利,增加消費金融業務(卞詠梅等,2015)。經過了長期的實踐發展,商業流通對消費金融的促進作用體現得越來越明顯。如某金融公司聯手包括蘇寧電器、迪信通手機連鎖等在內的多個服務商,充分滿足了城鄉居民的消費需求,使人們享受到了真正的實惠,擴大了消費金融的業務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消費金融的有效發展。
(二)商業流通對消費金融的間接影響
拓展商業業態,激發消費需求。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呈現出多樣化、高層次的消費需求,社會商品流通以新型零售業以及連鎖經營為主,或以專營店的消費形式出現,這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消費的品牌需求,而折扣店則主要是滿足人們對商品低廉價格的需求(鄭良芳,2014)。這些商業業態盡管有著不同的發展內容與發展特征,擁有不同的消費群體,卻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消費金融的發展。
創新經營模式,增長消費需求。商業流通的經營模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社會經濟形態的變化做出相適應的調整,體現出鮮明的優越性。當前的商業流通經營模式更傾向于促銷、展示等營銷方式,這一方面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可靠的消費信息與商品詳情;另一方面也使消費者產生了主動消費動機,成為消費需求增長的新動力,有效推動了消費金融的業務擴展(鄭春艷等,2013)。
開拓新興服務功能,增加服務性消費需求。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需求逐漸向享受型、發展型以及服務型轉變,這為消費金融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增長點。當前的商業發展更加注重商品與服務,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增添了多項新型服務功能,為人們的娛樂、文化、醫療等需求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同時也使消費金融的服務內容得到了有效擴充。
發展新型消費模式,促進消費需求增長。當前,我國提出了擴大內需、帶動經濟發展的戰略決策,這對人們的消費觀念有著一定的影響。在這種經濟發展模式下,消費更富于文化性,對于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此外,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逐漸強大,在市場經濟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這也是商品流通新型消費模式的具體體現。當前,網上消費、網上購物越來越普遍,電子商務的便利性與新穎性對人們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不僅為人們提供了更廣闊的消費渠道,而且激發了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帶動了消費量的增長,成為消費金融實現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消費金融與商業流通互動關系構建
近年來,我國的商業流通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2015年我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了25.3萬億元,在商品流通的過程中消費率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因此,必須對消費金融與商業流通的關系進行準確把握,為社會經濟增長服務。在消費金融業務中,短期貸款對居民的消費需求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可以將短期貸款作為消費金融的一個因素,探究消費金融與商業流通的互動性關系。本文選取了2013-2015年共12個季度的數據,如表1所示。
(二)消費金融與商業流通互動關系分析
通過對消費金融與商業流通互動性因果關系分析,可以發現其InCIR與InSCL互為因果(見表2),當消費金融水平呈現上升趨勢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資金流動性約束,增強城鄉居民的消費能力,帶動國內消費率的增長,同時也為商業流通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商業流通的發展,又反作用于消費金融,在商業流通過程中宣傳了先進的消費理念,帶動了居民消費需求的增長,進而維護了社會金融市場秩序。此外,本文對消費金融與商業流通的相關性進行了脈沖響應分析,其脈沖響應曲線如圖2、圖3所示。消費金融水平提升,商業流通水平也隨之提升,且通過該曲線可以發現,在未來時間內,消費金融與商業流通的正向趨勢凸顯(游春等,2013)。當商業流通水平得到提升時,消費金融也呈現出漸進增長的趨勢,且在未來一定時間內,這種正向影響將會呈現出波動下降態勢。這些分析結果都體現了消費金融與商業流通的互動性關系。
(一)積極推動惠民消費
當前,我國針對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式,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策略,積極促進消費金融業務的發展,帶動商業流通,進而帶動經濟增長,尤其是各項惠民消費政策的實施,更是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消費積極性與主動性,為國民經濟增長提供了新動力。首先,要注重提升城市便民服務,與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相結合,為人們提供搬遷、租金等日常消費貸款服務,這不僅能夠緩解中低收入家庭的經濟壓力,而且能夠增加消費金融(羅自琛等,2014)。其次,可適當增加教育培訓方面的消費金融業務,為經濟困難家庭學子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提升人文素養。這些活動一方面能夠使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真正的便利與實惠,另一方面對消費金融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轉變人們的消費觀念,提高社會消費率,進而促進市場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
表2 InCIR與InSCL的ADF單位根檢驗結果
(二)創新消費模式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形態滲透于人們生產與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近年來電子商務模式的出現,為消費金融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消費金融將各項業務拓展到網絡電子平臺,不僅促進了網上交易與網絡消費,而且帶動了商業流通的發展,滿足了人們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同時也為商業銀行、消費金融業的發展提供了動力支撐。
(三)引導綠色消費
新時期,我國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提出了綠色消費的理念,強調發展低碳經濟,在這樣的發展環境下,消費金融業必須充分貫徹落實綠色消費的相關要求,積極推進綠色、節能、環保等綠色消費模式的實施,為人們提供優質的服務。同時應該引導大眾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念,增強城鄉居民的消費能力,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推動消費結構的轉型與優化升級。
(四)拓寬農村消費市場
我國為農業大國,農業人口數量眾多,具有強大的消費潛力,為了有效擴大內需,帶動國內經濟的增長,必須從農村消費市場入手,積極推行惠民政策,刺激農村地區的消費需求增長。近年來,我國的農業經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發展,農民的經濟收入增加,對家具、家電以及農業機械的消費需求逐年增長,然而受消費金融供給影響,這些需求并未得到有效滿足,農村地區的消費信貸比較繁瑣且種類少,限制了農村地區消費增長(周中明,2013)。因此,必須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調整金融政策,向農村傾斜,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有效的途徑。
新時期,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已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未來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消費金融與商業流通的互動關系,從我國的國情以及當前的經濟發展實際出發,積極擴大內需,促進消費金融業務的發展,進而為商業流通提供廣闊的發展途徑,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做出貢獻。
1.鄭春艷.關于消費金融與商業流通互動關系的思考[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3(3)
2.張慶.試析消費金融與商業流通的互動關系[J].現代商業,2014,17(21)
3.魯陳豪.我國商貿流通業與消費性金融的互動關系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5,23(12)
4.竇鵬娟.消費金融公平發展的法律突破路徑—基于普惠金融視角的思考[J].現代經濟探討,2014,9(4)
5.孫文章,李延喜,陳克兢等.消費金融公司與地區居民消費的關系研究—基于雙重差分模型的估計[J].中國軟科學,2014,12(7)
6.尹麗.后金融危機時代消費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協調發展的邏輯路徑—基于消費金融公司的視角[J].學術論壇,2013,36(6)
7.常兵兵.如何實現商業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業務互補[J].杭州金融研修學院學報,2014,4(8)
8.卞詠梅,王品之.小額消費信貸領域中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電商的雙贏模式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5,13(8)
9.鄭良芳.充分發揮消費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對金融業促進建立消費需求長效機制的研究[J].金融與經濟,2014,46(8)
10.鄭春艷,王陽,張海云等.消費金融與商業流通關系的實證研究[J].區域金融研究,2013,9(5)
11.游春,李新潔.關于對我國商業銀行開展消費金融業務的思考[J].海南金融,2013,18(5)
12.羅自琛,耿明齋.消費金融需求激活路徑及風險服務安全邊際分析[J].商業時代,2014,16(20)
13.周中明.對當前我國住房消費金融模式發展的思考和探討[J].環渤海經濟望,20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