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勇
【摘要】在體育“三自主”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把常規運動項目涉及的部分游戲內容綜合成一門體育游戲課程供學生選擇,通過教學實踐解決了高職體育教學中部分體育基礎差的同學的選課問題,同時對學前教育、旅游管理、旅游英語等專業學生專業素養的提升有所幫助。
【關鍵詞】體育游戲 課程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184-01
1.前言
體育“三自主”教學模式基本解決了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上體育課的矛盾,滿足了大部分學生對體育課的選課需求。但在教學實踐中發現,仍有兩類學生在體育選課中存在困難:不想選,沒得選。一類學生不喜歡任何項目的選項體育課,不想選課,被迫選課。究其原因主要是身體素質差、運動項目技能基礎羸弱、體育意識談薄等,這部分同學從體育教學過程中享受不到樂趣,對體育缺乏興趣,導致厭學。而另一類學生,如高職學院的學前教育、旅游管理、旅游英語等專業學生,急于想通過與本專業有關聯的體育項目的學習提升專業素養,目前我校開設的體育選課項目不能滿足這方面的需求,常規項目的體育課對這類學生的專業素養培養針對性不強,幫助不大,他們被迫選課后學習積極性也不高,學習效果不好。體育課開設的常規項目也不利于以上兩類人群實現體育課程鍛煉身體、學會一至兩門運動技能、培養健全人格、培養體育意識、養成終身鍛煉習慣,為提升職業素養服務的教學目標。針對此,設計了《體育游戲》課程供學生選擇。目的是通過游戲的趣味性、競賽性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運動興致,在游戲過程中培養運動興趣,鍛煉身體;通過游戲的組織的繁雜特性和游戲過程要求紀律性來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規則意識,提高相關專業學生專業素養。通過游戲教學達到提高學生健康水平,讓學生了解體育游戲運動項目,學會一至兩門運動技能,在學習、練習及各環節的體驗和競賽過程中,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培養學生團隊精神、規則意識、溝通交流能力,提高學生專業素養,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2.研究方法
2.1文獻資料法
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了解體育游戲研究現狀,為課題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2.2.調查與分析
對選課學生進行座談,了解具體情況,反饋課程教學研究。
2.3實驗法
自2013-2014學年開始開設體育游戲課程,邊實踐邊研究。
3.研究基礎
3.1 “三自主”教學模式及現狀
教育部頒布的《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應具有自主選擇課程內容、選擇任課教師、選擇上課時間的自由度,營造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氛圍。”[1]即“三自主”教學模式。實施“三自主”是改變體育教學內容過于競技化、剛性化,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體育活動興趣和鍛煉要求的必然選擇;是激勵體育教師奮發向上,提高自身教學素質的有效途徑;[2]自主選擇課程內容是“三自主”中牽涉面最廣,對學生的鍛煉有著最直接影響的因素。
3.2教學實驗
自2013年開始開設了體育游戲課程,兩年半來,《體育游戲》共由4名教師開課5學期130個班,上課人數6500余人次,現已是《公共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學生歡迎。課程由田徑、球類、體操等游戲及戶外拓展等內容構成?,F已編寫了完整的教學大綱、計劃、教案等教學資料,還進行了學生座談與調查。
4.教學文件
4.1“體育游戲”的概念、內涵、作用及意義
4.2“體育游戲”教學大綱
4.3“體育游戲”考綱
4.4“體育游戲”教學計劃
4.5 “體育游戲”教案
5.研究解決的問題
通過研究與實踐探索,基本解決了部分體育基礎差的同學的選課問題,通過教學培養了運動興趣,提高了體質測試成績,加深了對體育運動的認識,對他們學會一至兩門運動技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選該課的學前教育、旅游管理、旅游英語等專業學生加深了他們對體育游戲項目的了解,初步具備了創編、組織、評判體育游戲的能力,對其專業素養的提升有所幫助。
6.研究成果
6.1建立了完整的體育游戲課程體系,包括教學大綱、計劃、教案等文件資料
6.2體育游戲成為《公共體育》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學生歡迎
7.存在問題及進一步研究方向
課題對于體育游戲的教學內容研究還不夠深入,教學內容不能充分體現體育課的教學屬性,導致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出現了內容娛樂有余鍛煉不足的情況,出現了教學組織過程繁瑣,練習時間下降的情況。在后續研究中,應加強體育游戲內容的研究,游戲要重點強調體育屬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S]. 教體藝[2002]13號,2002-08-06.
[2]張哲敏,孫麒麟.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實施“三自主”教學模式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