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海
【摘要】高職高專院校是我國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的教育機構,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的開展,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將是高職高專院校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金融業在獲得空前發展的情況下也在不斷深化改革,社會對于金融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高。基于高職高專院校的職能定位以及社會對金融人才的需求現狀,高職高專院校應當結合當前我國經濟改革的實踐以及金融行業的現狀,研究具體的、結合行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培養出合格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關鍵詞】高職高專院校 金融人才 應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225-01
“經濟發展是金融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而金融發展則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手段。”金融行業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個經濟大國也必然是一個金融大國。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金融行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顯現出來。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必然產生對不同類型金融人才的需求,而培養金融人才的渠道和途徑也是各種各樣的,基于高職高專院校的職能定位,本文就高職高專的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討,重點分析了高職高專院校金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策略。
一、創建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模式的必要性
1.人才培養模式之于高職高專教學活動的意義
具體來說,模式是一種科學的思維和操作的過程,它是對具體問題的一種抽象的解決過程。而人才培養模式是在科學的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對培養目標進行的一種有組織的教學活動。人才培養模式具有一定的計劃性、系統性和規范性,是既包含過程又包含結果的一種教學活動。高職高專院校是我國高等院校中一個特殊的存在,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目標是培養能夠在技術、服務、管理等第一線工作的專業性人才,其培養目標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實踐性。高職高專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高專院校教育主張的一種具體化體現,而這種教育思想則影響著教學對象的培養目標和方向。而人才培養模式也涵蓋了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的主要形式與內容,有什么樣的教育主張,就會有相應的教學模式,同樣也會培養出相應的專業人才。人才培養模式對人才的培養具有一定的定向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人才的發展方向。
2.創建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模式的必要性
提高高職高專院校專業金融人才的素質,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自我成長、自我奮斗的需要,更是高職高專院校提升自身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需要。從社會角度來看,市場經濟的發展已經使我國形成了一定規模的金融格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使各國的金融市場的連接日益緊密,間接的推動了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多層次的金融發展格局呼喚更多的不同層次的金融專業型人才。而從學校角度,不同學校有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高等職業院校就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學校,應用型人才又有不同層次的劃分,有技術應用型、知識應用型和創新應用型。隨著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的擴招,學生生源發生了重要的變化,高職高專院校必須結合實際,研究不同層次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對金融行業而言,金融市場層次不同,對人才的要求標準也有較大的差異。高職高專院校應結合金融市場的發展,更多的要培養具有實際操作技能的、社會實踐素質較高的人才,才能接地氣,才能會被更多的社會部門所接受。因此,高職高專院校必須重視對應用型金融人才的培養,必須結合自身的辦學特色以及師資力量,探索出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高職高專院校金融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落后,金融實踐應用教學意識不強
傳統的高職高專院校主要培養一些一線技術專業的應用型人才,金融專業教育在我國高職高專院校開設的時間較晚,發展時間不長。因此,一些高職高專院校沿襲了一般財經類高校的金融教學模式,從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上都存在一定的照搬現象,沒有很好的突出金融專業的高職高專類的特色。一般的財經類高校的金融專業的教學,是以培養研究型金融人才為主要教學目標的。其教研內容相比其他金融院校來說也乏善可陳,遑論體現高職高專的教育特色了。高職高專院校應該加強教學人員的應用方面教學意識,將教學目標與市場的需求相掛鉤,提高金融實踐課程教學的比重,突出高職高專院校金融專業的教學特色。同時,由于金融改革的實踐性比較強,信息容量比較大,信息更新速度比較快,而學校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又過分依賴金融教材,金融教材的滯后性導致金融教學的時效性較差,導致學校金融理論教育的泛泛性,金融實踐實施的滯后性以及實踐教學的不足,從而導致高職高專金融人才培養的三不像,不像重點院校的研究型人才,不像一般本科院校的綜合性人才,也不像中職類的技術型人才。
2.金融教學課程設置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由于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的金融專業教學發展時間比較短,因此在教材和教學內容上對其他高等院校的金融課程設置進行了一定的借鑒,而教學課程和教學內容的設置,正是教學思想的一種體現。現在的高職院校所采用的教學模式,其課程的設置有著重理論、輕實踐、重宏觀、輕微觀的特征,不注重培養學生的金融方面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解決具體問題的思維。這種缺乏一定的教學實踐的課程設置,不能更好的培養社會需要的專業應用型金融人才。課程設置的不合理使教學模式的發展方向也產生了一定的偏差,一些高職高專院校的金融專業的教學內容交叉重復的現象,同樣不利于學生對金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應用型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缺乏師資力量保障
師資力量是進行學科建設的關鍵,當前高職高專院校在創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最缺乏的就是相應的專業金融教師資源。由于高職高專院校培養人才的特殊性,其教學模式也有著一定的特點。只有建設一支符合高職教學特色的師資隊伍,才能更好的突出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的教學優勢。當前高職高專院校引進的金融教師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教師本身就是金融科班出身的學生,其教學思維同樣是偏重于理論知識而對實踐教學經驗的缺乏。這些教師在理論方面一般有著較好的素養,但由于他們是從學校到學校,一線的金融服務經驗比較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職高專院校金融教學過程中實踐環節的薄弱。金融行業涉及到很多的方面,金融技能涉及很多實務操作內容,如果任課教師不懂期貨的實際操作、不了解外匯操作的交易過程、缺乏股票實務操作基本技能,很難想想他們會如何教會學生怎么做,也就無法談論學生的金融技能的提高了。因此,我們應該更加注意應用型金融專業教師團隊的建設。
三、應用型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1.與時俱進,建立符合高職高專特色的金融教學理念
人才的培養是高等教育最主要的職能,對于高職高專院校來說,無論發展哪個方面的學科,都要注意突出高職高專的教學特色,培養社會需要的專業應用型人才。人們對于高職高專院校的評價標準不是以其學術水平以及師資力量作為標準的,而是以能否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為標準的。只有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能以及較深的專業造詣的人才,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
2.突出特色,構建高職高專院校應用型的人才培養體系
高職高專院校金融教學體系的建設,不能照搬普通財經類大學的金融教學模式,必須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教學體系,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金融教學途徑。金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過程,其中更應該突出高職特色,對實踐應用教學有所側重。首先,要搞好金融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要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其次,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上,應該進行大膽的學科探索,要搞好實踐教學方案的設計,教師要認真研究實踐教學內容并制定實踐教學大綱。
3.加強專業型金融師資教學團隊的培養和建設
雙師型的教學團隊的建設是高職高專院校進行教學實踐改革的必然趨勢。雙師型的教學團隊的建設,就是要提高教師的理論研究素養和實踐教學操作能力。在金融專業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中,雙師型的教學團隊的建設也顯得十分必要。一方面,隨著市場的發展金融知識在不停的更新換代,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理論研究基礎。而另一方面,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實踐教學能力,以突出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特色。建立雙師型的教學團隊,一方面需要加強金融教學師資隊伍社會技能技師的培養和證書獲取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強教師業務崗位頂崗的鍛煉,使教師真正掌握金融一線崗位的知識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高職高專院校金融專業應用型教師團隊的綜合教學素養,也才能培養出更多的金融應用型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陳雨露、汪昌云.金融學文獻通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