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農委扎實推進農機深松整地遠程電子監測技術應用

10月14日,省農委組織召開全省農機深松整地工作暨遠程電子監測技術應用現場會
當前,全省大規模深松整地工作已經開始,為扎實做好今年秋季和“十三五”期間農機深松整地工作,加快推進信息化技術在農機生產中的應用,10月14日,省農委組織召開全省農機深松整地工作暨遠程電子監測技術應用現場會,統一思想,交流經驗,部署工作,全面落實省政府2016年大力推進機械化深松整地的工作任務。省農委副主任包維國對此項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我省自2008年在全國率先實施農機深松整地,9年累計投入農機深松作業補助資金9.98億元,累計補助深松作業面積9200萬畝。2014年我省被農業部列入深松整地試點省,深松作業補助標準提高到每畝20元。2015年底全省大中型深松機達到2.1萬余臺,80馬力以上拖拉機達到2.5萬余臺,為開展農機深松作業提供了裝備支撐和保障。
會議指出,農業機械化與信息化技術融合是現代農業、現代農機裝備發展的必然,是全面提升農業信息化水平,推進農業技術進步和效率提升的有效手段。農業部深松整地作業任務達300萬畝以上的省份,今年力爭實施信息化遠程監測的作業面積占實施補助面積的20%以上。我省也將加快推進深松以及所有農機作業補助項目的信息化技術應用,有效解決現階段農機作業人工檢查驗收人手少、成本高、效率低、風險大等諸多問題,推進質量監管和農機作業智能化管理水平。
今年我省投入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和省級財政資金1.6億元,對秋季純深松作業給予補助,補助作業面積800萬畝,作業深度不低于30厘米,補助標準為20元/畝,補助對象為實施農機深松整地作業服務的提供者。為了強化監管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在公主嶺、梨樹、東豐、通榆等4個縣(市)啟動了遠程電子監測技術整縣推進試點,面積175萬畝,以電子檢測數據為檢查驗收和補助資金發放依據。
為了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全年農機深松整地工作任務,會議要求全省各級農機部門要重點抓好六項工作。一是加強領導。將農機深松整地工作納入政府工作績效考核內容,積極爭取支持,形成政府統一領導、農機部門主抓、相關部門協作的工作格局,共同推進深松整地工作落實。二是加強指導與服務。積極推進農機深松整地技術集成創新,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作業模式和技術路線,促進農機農藝融合。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到鄉、村、地塊適時指導,幫助解決技術問題,及時排除技術故障,提高作業效率,降低作業成本,保證深松整地作業的質量與效果。三是培育發展主體。優先安排裝備實力強、社會信譽度高的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等農機服務組織承擔深松整地作業,逐步走向由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取代一家一戶分散深松作業。四是規范補助操作。嚴格按照操作程序做好作業面積、作業質量的核定與抽查,堅決防止虛報作業面積,套取、挪用、侵占和截留補助資金現象的發生,省里將安排調研督導組進行督查指導。五是推進遠程電子監測。2017年我省所有農機作業補助將全部實行遠程電子監測,省級財政將安排專項資金對安裝使用電子監測設備給予補貼,引導推進農機作業信息化遠程監測。六是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新聞媒介,采用現場演示會、可視農業、掛圖、展示田等形式,廣泛宣傳農機深松的重要作用,總結宣傳深松遠程電子監測的成功經驗和做法,為推進農機深松整地作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會前,會議代表觀看了農機深松和免耕播種遠程電子監測作業演示,直觀了解不同類型的機具和電子監測。會上,通榆縣、梨樹縣、公主嶺市、汪清縣從組織管理、宣傳發動、落實政策、規范技術、項目監管等方面,介紹了他們的成效、做法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