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漫游費”只能等運營商“良心發現”?
“人家國與國之間都取消了,咱們市與市之間還收著呢!”
這項“化石費用”收了22年,逆來順受的中國消費者似乎從來沒有想過——為什么要收漫游費?
漫游費,通俗地講,就是手機到了別人的地盤上使用時所產生的費用。早在幾年前,就有人提出取消手機漫游費,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從技術層面來講,實現全面取消國內漫游費并無大的問題。既然如此,為什么漫游費還會一直存在呢?根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2012年我國移動漫游費收入累計718-5億元,基本穩定占國內移動通信收入的8%至10%。看了這個數據,你是不是對其中的原因略知一二了?
漫游費是2G時代的產物。業內人士認為,在通訊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運營商過分依賴語音通話收入,抱著漫游費這棵“搖錢樹”不放手是種短視行為,只有企業自身創新發展、改革運營模式才能應對趨勢。
4月23日,工信部就取消漫游費的問題作出回應:制定出臺資費方案,逐步擴大使用統一價格套餐的用戶規模,加快取消漫游費步伐。
新華社:有關方面應該盡快把全面取消漫游費納入“提速降費”改革方案中。一方面,應該要求運營商完善內部管理機制,不再依靠漫游費管理用戶;鼓勵運營商通過“提速降費”、推行4G刺激電信消費增長,以彌補取消后的營收損失;建議運營商改革內部考核機制。另一方面,應該明確取消漫游費時間表。
新京報:而三大運營商,其實也應摒棄這種短視之舉。一方面,調查顯示,九成以上的網友支持取消國內漫游費,罔顧民意繼續收費,必然會讓企業的公信力有所損傷;另一方面,一旦運營商習慣于“躺著賺錢”,必然會影響其內在的創新機制,不利于長遠發展。當歐盟準備取消28個國家之間的漫游費時,我們還在糾結省與省、市與市之間要不要取消漫游費。落后的,顯然不是一星半點。
華商報:站在企業的角度看,運營商并沒有意愿和誠意推動取消漫游費,這能夠理解。反倒是,如果要給收取漫游費加個期限的話,一萬年也不是沒有問題。進而,在“推動企業逐步取消”的語境下,企業的應對策略很可能是,要么拖延,盡可能地拖延,要么玩花樣,最大化地利己,就如去年“提速降費”中把便宜流量包設置在半夜。
長江日報:形成共識、解決問題需要時間,但需要時間不是漫漫無期,不能讓人無限等待下去。更何況,有些問題并非難以解決,關鍵是有沒有決心,有沒有“自我革命”的勇氣。這也決定了,回應社會時應該清晰地告訴公眾什么時候做什么事,最終什么時候解決。拿取消漫游費來說,根本沒有共識障礙,也不存在技術難題,就看有關方面想不想解決,能不能解決。當目標和決心定了之后,怎么做就剩下做填空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