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慧芳
《百年孤獨》與《紅樓夢》的比較研究
□田慧芳
引言:古今中外,文學史上有些大家名作可以被稱之為瑰寶,《紅樓夢》和《百年孤獨》就是這諸多瑰寶中的兩部。《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集大成者,《百年孤獨》達到了拉美文學的巔峰。兩部小說是兩位生長在不同國家不同時代世界級巨匠在思想上的碰撞,將這兩者放在一起比較研究,其產生的火花必將振人精神,讓人耳目一新。兩部小說無論是創作手法,還是作品的人物及思想內容上,其異同點都是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研究的。因此,本文將客觀地比較兩部作品的異同之處,并嘗試提出創造性的見解。
無論在中國還是外國,長篇小說都能發展得很好。因為它本質上不受任何固定形式所限。《紅樓夢》與《百年孤獨》的作者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們不是簡單地反映現實世界,而是要揭露、批判它的假惡丑,并且重新創造了一個發自內心的世界,并且證明了這個世界按其自身規律去發展的可能性。反復品讀后,不難發現,這兩部巨著,其形式上以及內容上異同,是十分有必要研究一番的。下面,我們將就其主要特點逐一進行比較。
(一)異在主題內容上。
由于作者所處的環境和創作的意圖不同,這兩部作品在主題上有著較大的差異。
《紅樓夢》的主題思想是什么,這在緣起詩里已經交代得很清楚:“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作者曹雪芹就是以感傷、回憶、批判等共存的復雜心情,唱出了封建貴族階級逐步走向滅亡的挽歌。同時,《紅樓夢》還大膽地控訴了專橫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腐朽和墮落。其表達的主題思想比較豐富,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對封建包辦婚姻以及封建禮教的控訴,二是客觀地反映了封建家族和封建社會必將走向衰亡這一歷史發展必然趨勢。
《百年孤獨》則只有一個主題,作家主要是要通過布恩蒂亞家族充滿神秘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整個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小說始終圍繞“孤獨”的主題來表現人物命運和揭示人性,以此來剖開拉美民族長期落后的根源。
(二)異在敘事結構上。
二者在敘事結構上各具自己特色:《紅樓夢》,由于其縮寫內容覆蓋面很大,因此采取了一個空間結構,該結構由社會、賈府、大觀園、怡紅院等組成;它從宏觀入手,從一開始的天地變化,到幾千年的歷史興衰,最后自然過渡到細致具體的事件,是一種整體性的立體視角。這樣,它就包含了豐富的文化意蘊。而《百年孤獨》是一個按時間順序的鏈狀結構,從第一代的霍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分成阿卡迪奧與奧協良諾兩個系統,直到第七代長豬尾巴的奧雷良諾,其開始時間是宏觀的,但是從微觀事件入手。
兩種不同的敘事結構各具特色,各適其境,各和其時,各司其職。曹雪芹的手法有助于以小見大,見微知著。馬爾克斯的敘事結構安排則更加利于表現現世的真實更迭狀況,給人以親切感和可信度。
(三)異在表現方法上。
同工異曲。大觀園里的人物很清醒地看待一丑一美兩個世界。《紅樓夢》的作者就于強烈的對比中把這兩個
世界寫出,從而彰顯充斥假惡丑的現實世界每時每刻都在對真善美的理想世界進行圍剿。而《百年孤獨》的作者則是自始至終寫的同一個世界,把這一個世界描寫得淋漓盡致。
應該這么說,《百年孤獨》在反映現實世界時,是創造了一面鏡子,照射出了現實;而《紅樓夢》則是創造了一面哈哈鏡,甚至是魔鏡,其對現實社會的反映不免有些虛幻,甚至類似一場夢境。這兩種不同的表現方法是分別契合于各自作品的需要的。
從表面上看,《百年孤獨》和《紅樓夢》好像是并無任何聯系,天各一方的兩個大洲,其風土人情也大不相同,同時,兩部作品所誕生的年代相隔甚遠,看起來似乎確實截然不同。然而,它們卻跨越了時空的障礙,凸顯出極大的相似性,這說明兩位作家在創作時的心理以及請工作臺上擁有著強烈的精神共鳴。
(一)相似的諷刺效果。
藝術的最大效果在于諷刺。當然,文學、小說也不例外。對這兩部巨著來講,最大的諷刺點莫過于:雖然故事中都是一片極盡繁榮的景象,但謝謝捉摸,作品中的每個人物都暗含著深深的“孤獨”。
馬爾克斯所寫的《百年孤獨》中,每個人物都是孤獨的。阿瑪蘭塔過了一輩子織布拆步循環模式的生活,這是她用以保持孤獨的方式。奧雷良諾上校最終將自己關在了一個暗無天日的小作坊里,與世隔絕地生活,為了尋求晚年幸福而選擇孤獨。在作品中,孤獨充斥著人們的內心及生活。
《紅樓夢》里,曹雪芹先生的確沒有直接寫明孤獨的是誰,但讀者認真讀完全文后,便會發現作品的字里行間溢滿著孤獨,孤獨占據著讀者的頭腦和內心。《紅樓夢》人物繁多,每個人物個性極強、性格特點大不相同,他們之間又充斥了各種矛盾,大家都各自為營,各自為陣,這本身就是最大的孤獨。
(二)相同的奇幻色彩。
這兩部作品都存在著奇幻色彩,作者均運用了魔幻文學的創作手法。他們所營造的氛圍均亦真亦幻,亦實亦虛,描寫的整個故事類似社會現實又超脫社會現實,看似發生在當時當地,實則發生在每時每處,實際上是發生在作者的心里,表現出整個社會的停滯不前、不進則退。他們創造了一些鬼怪神仙,但是他們都很有機地把虛和實統一在了一起。藝術作品的使命不是真實地還原再現世界,而是再造一個理想世界以表達人的美好愿望。
《百年孤獨》中,每個人物的言行舉止,都充斥著神秘玄幻的氣氛。例如,奧雷良諾上校和烏蘇婭,他們都具有一種超越自然的能力,他們似乎是先知,他們能夠看出事情發生的預兆,并且語言非常準確。佩拉達清楚地預知了麗貝卡的死亡,也具有相同的超能力。
相似地,《紅樓夢》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第94章節中,賈寶玉院中海棠開花,人們紛紛認為這花開的不是當時,這是不祥的預兆。果然,在后面的故事情節中,賈寶玉的通靈寶玉丟失,家族的頂梁柱——宮中元妃也接著過逝。第100章中,王熙鳳求得差簽,于是,之后,鳳姐的身體和精神狀況愈來愈差,最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從這樣的比較中,我們都可以看出,兩部巨著都與民族神話有著貼切的融合。
(三)相似的藝術原型。
《紅樓夢》和《百年孤獨》這兩部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具備相似性,兩部巨著中存在著諸多相似的原型,而且這些原型在文本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基本一致。
一是鏡子原型。《紅樓夢》中有風月寶鑒,《百年孤獨》中有鏡子之城。它們在作品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或是治愈疾病、警醒世人,或是認識自我、預告未知,這兩個鏡子原型對于作品主題的揭示,都有很大幫助。二是鬼魂原型。兩部作品中都存在著光怪陸離的鬼魂,而且這些鬼魂原型在小說中都不約而同地起到了一定的預示和救護作用。三是母親原型。兩部作品中都有能夠體現母親原型的人物,例如《紅樓夢》中的賈母、元妃、邢夫人、王夫人,《百年孤獨》中的烏爾蘇拉·伊瓜蘭、庇拉爾·特爾內拉、佩特拉·科思特等。這些母親原型在作品中主要起到以下三種作用:一類是生殖作用,二是拯救作用,三是回歸作用。這些相似的藝術原型起著相似的藝術表現作用,頗為重要。
結語:《紅樓夢》和《百年孤獨》是東西兩個不同文化領域里的高度傳統化的文學巨著。二者既具有明顯的相異之處滿含著深刻的精神共鳴。通過對兩者的異同點的比較分析研究,可以得出結論:二者已經超越了時空、民族、國界的限制,共同成為世界文學大家庭里共享共賞的作品。
(寶雞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