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宏
試論怎樣搞好群眾文化工作
□高麗宏
在現代化市場經濟環境下,歷史中傳統的群眾文化遭受到了強大的沖擊,為此,若想促使各項群眾文化工作能夠順利地開展,則必須要采取各種有效的策略。群眾文化是廣大人民群眾自我實施的,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與知識需求為最終目的,將文化娛樂作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活動。日常生活當中,群眾文化時刻存在,是人民群眾自娛自樂、開展自我教育、掌握先進文化、創造新文化的一種藝術性活動,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民族特色。可見,搞好群眾文化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國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民族,總人口近14億,群眾文化的覆蓋范圍十分廣泛,參與對象是其他文化不能相比的。我國群眾文化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并且最早形成、最為古老的藝術活動都是從這里起源的,大致上貫徹了我們整個國家的歷史。為表達人類的精神寄托及對理想的追求,原始社會時期,人類就創造了狩獵舞、求神娛神、擊石而舞等都是群眾通過歌舞的形式對自己思想的一種呈現;中國共產黨自始至終對于群眾文化建
設是非常重視的,縱使是在戰爭年代,也從未對建設群眾文化松弛。1929年《古田會議》、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我國頒布了一系列的文件,對于革命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的具體開展做出了詳細的指導;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開創多元化的群眾文化,各種靈活風趣的故事會、流動于大街小巷的業余文藝小分隊等,都是群眾文化的具體呈現。
1.地域性強
群眾文化有著強烈的地域性特征,有著明顯的地區差異性。譬如:河南豫劇、河北梆子、山東呂劇等文化、東北二人轉文化,等等。
2.內容豐富
群眾文化與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與生產活動是息息相關的。在人們的長期生活生產過程中,群眾文化不斷形成,豐富的文化內容決定其具有豐富的特征。只要是人們所需要的精神生活,都可納入到群眾文化工作內容當中。除此之外,因群眾文化是從各地區當中形成的,這樣的文化體系未進行明確性的具體劃分,通常是藝術、教化、娛樂等集于一體的。可以看出,群眾文化有著非常明顯的個性,種類繁多、門類齊全。
3.具有一定的狹隘性
從某種層面上來看,群眾文化是某地區人民群眾的一種集體性的無意識行為,將那些個性化的需求進行封殺。
1.大眾傳播媒介對群眾文化的沖擊
這里所說的大眾傳播媒介指的是,電視、網絡等新媒體迅速發展起來的傳播工具,它們不僅給人民大眾帶來了娛樂,同時為人們供應了豐富的信息。在現代化的今天,無論人們在世界的哪個位置,在有突發性事件發生之后便能以最快的速度傳播開來。從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電視、網絡在人們的文化生活當中已經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為此,怎樣通過現代化的傳播工具促使群眾文化工作得以順利開展是值得我們進行研究的熱門話題。
2.多元化的文化消費
目前,人們文化消費的選擇越來越多,譬如:音樂餐廳、電子游戲廳、KTV、桌球室等,因其靈活多樣的文化方式,在短時間內獲得了人們的喜愛。與此同時,過去傳統的群眾文化早已不能滿足人們的基本精神需求,開始逐漸地被人們所遺忘。
3.人們的個性化需求對群眾文化提出了高標準的要求
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自主意識、獨立意識不斷地增強,其中,以文化上的自我參與和自我欣賞最為顯著。群眾文化消費上會受到年齡、社會閱歷、知識結構的影響,在文化欣賞結構上存在明顯的不同,在群眾文化結構日益變化的今天,群眾文化也必須要作出相應的改變,這樣才能夠創建與大眾需求相吻合的文化消費市場。
1.抓好人才隊伍建設
搞好群眾文化工作最為重要的是人。人才的培養是搞好群眾文化工作的基本前提,相關文化院校則需進行人才資源的重組與整合,通過人才培養方式的不斷創新,對文藝人才的評價不可以統一的職稱、學歷作為唯一的判斷指標,需要綜合每個人的業務技能與業績來作出綜合性的客觀評價,從而創造有效性的評價及用人機制,這是確保人才隊伍建設的一個強有力的基礎性保證。加強人事制度改革,促使群眾文化管理制度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上地發揮。上級文化部門需對文化業務骨干來進行系統性專業培訓,鼓勵支持群眾自發性的組織文化社團、演出團隊,同時對其不斷加強業務上的科學專業性指導,舉辦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從另一層面上幫助群眾共同搞好文化建設工作,另外還要征集計算機軟件或者新媒體從事人員,通過互聯網進行全面傳播,更快的適應新媒體的發展。
2.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作為一名群眾文化工作人員要具備以下基本綜合素質:第一,具備良好的政治素養。有良好的敬業精神、吃苦耐勞精神、風險精神;第二,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第三,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及全方位的業務知識。群眾文化活動當中,每一位群眾文化工作人員的身上肩負著重大的組織指導任務。第三,提高工作人員的計算機的使用效率,開展計算機的學習活動。所以,具備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及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非常重要,是確保群眾文化活動能夠順利進行的關鍵。從自己所學的專業及日常工作過程中涉及到的業務情況來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這是促使從業人員自身綜合素質得到明顯提高的有效途徑。
3.廣泛吸收社會力量
群眾文化活動屬于一項公益性文化事業,這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在社會化的人類活動當中,可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吸收社會力量,爭取人民群眾與民間藝術團體、社會機構能夠積極地參加,從而促使文化資源得
到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文化事業需社會各方面的積極配合,需進行社會文化資源與群眾文化的有效性整合,與此同時,多鼓勵非文化機構和境外資金到我國群眾文化事業建設當中來,從而逐漸形成多元化的共同經營模式,促使全社會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群眾文化工作當中來。
4.創新活動開展方式
創新更多的活動方式,通過多種不同的手段,舉行健康有益的活動去占領更多的文化陣地。舉行文化競賽活動,從而調動廣大群眾參與文化的積極能動性。開展有計劃、分層次的文藝演出、群眾文化活動表彰大會、文化工作現場會等比賽活動,這些活動對于群眾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及群眾文化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尤其是對一些群眾文化比較落后的地區,競賽評比活動的開展有著更為重大的意義,相關部門領導要側重于群眾文化工作,利用現代化計算機網絡,促使群眾文化工作能夠順利地開展,從而促使群眾文化與電子網絡的有效性連接,促使群眾文化信息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得到精準性的傳播。
5.拓寬活動發展空間
最近幾年,我國各地區的基層黨委不約而同地創建起村文化室、家庭文化示范戶,很多鄉村的藝術文化活動逐漸活躍開來,社區性的文化活動可以說是辦得如火如荼。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效利用對于搞好群眾文化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可通過多種不同的途徑加以實現,這不但局限在某種環境中或者某一種單一的方式。企業文化、商業文化等文化的發展空間都有可能演變為搞好群眾文化工作的有利條件,若對這些條件進行充分性的利用,那么對于群眾文化工作的未來開展將會是十分有益的。
6.發展通俗文化事業
越是通俗易懂的文藝作品,才能夠與平常人的心態最為鄰近,生動親切地呈現出一般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在世界各個地區,人民大眾通常會傾向喜歡那些通俗的文化藝術。在我國,群眾文化的整個發展過程當中,通俗文化反而受到了一定的制約,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在今后的群眾文化工作過程當中,需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群眾文化工作模式和工作體制,注重做好人才的培養,去創造更多的條件促使群眾文化工作人員能夠深入到通俗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進行學習,這樣才能夠促使當下的群眾文化工作水平得到進一步地增高。
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需要國家及地方政府部門保障人民群眾所享有的基本文化權益為前提,是為了促使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更為豐富的優質服務。在現代化市場經濟環境下,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需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同時又要探索更多的途徑來得到進一步發展。群眾文化工作肩負著公益性文化的重要責任,我們唯有通過多元化的群眾文化活動才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與精神文化需求,促使群眾文化工作水平得到顯著性地提高,創造群眾文化的大發展與繁榮的局面。
(寧夏固原市原州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