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棠
[摘 要]面對著如火如荼的語文課程改革,面對著紛紛出現的各種新的教學方案與方法,自問語文課到底該怎樣上?怎樣的語文課才算一節好課,這雖是老生常談卻也確實值得深思的問題。怎樣的語文課才算好課?我認為,“大道至簡”,有語文味道、能散發語文獨有魅力的課就是好課。語文課的獨特味道可以用三個字描述,就是“實”、“活”、“美”。
[關鍵詞]語文;扎實;靈活;美感
從事了多年的語文教學,面對著如火如荼的語文課程改革,面對著紛紛出現的各種新的教學方案與方法,自問語文課到底該怎樣上?怎樣的語文課才算一節好課,這雖是老生常談卻也確實值得深思的問題。怎樣的語文課才算好課?我認為,“大道至簡”,有語文味道、能散發語文獨有魅力的課就是好課。語文課的獨特味道可以用三個字描述,就是“實”、“活”、“美”。
一、好的語文課必須符合“實”的要求
“實”是扎實、實在、平實。首先要明確教會學生什么?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和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學會積累,積累字詞句,積累語文素養,積累語文中的情感。小學語文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閱讀,不但要閱讀課內的語言材料,還要閱讀課外讀物,而大量閱讀課外材料更能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任何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花多些力氣去引導學生早些進入課外的閱讀層面。小學語文教師更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盡早把學生引進寫作的層面上來。寫作對于一個人來說,更是比積累和閱讀難得多。教師要注意豐富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時刻做個有心人,把所見、所思、所感用日記,周記的形式寫下來,這就是取之不盡的作文材料。其次,要弄懂語文學科所包涵的內容。語文的“文”指字、詞、句、篇。語文教學要夯實基礎,對字、詞、句、章,總結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好辦法。字、詞、句、章的教學萬萬不能脫離原文的語境,在講解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要貫以文章的思想內容,做到以情感人,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的靈魂。
二、好的語文課必須符合“活”的要求
所謂的“活”就是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以興趣為先導,以知識為工具,有目標,有準則的“活”,是方法的“活”,是過程的“活”。
首先要進行教學預設。教學預設是依據學生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選擇最佳的教學突破口,結合作品德個性,巧設教學情景,疏理教學思路,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有一點不容忽視:在圍繞教學目標選擇教學突破口時,應注意角度要巧,切入口子要小,目標要準,體現教學水平、體現教學特色。
其次是對教材的靈活處理。不必一味遵從課堂預設,所謂“計劃沒有變化快”,就是這個理。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一些課堂,授課者過于受限于教案,為了完成課前預設的教學內容,往往在學生生疑之處不敢深入探討,生怕耽誤了時間,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同時,課堂中的“活”,還應表現為讓學生有活兒干。我認為,那種教師講學生聽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讓學生有活兒干”,為了達成“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這一目的,教者應根據教學的需要,讓學生全方位的活動起來,該問時讓學生問,該說時讓學生說,該議時讓學生議,該讀時讓學生讀,該寫時讓學生寫,該練時讓學生練,讓學生充分地做學習的主人。總之,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再次是對輔助手段的采用。如課堂板書,有經驗的教師是非常注重的,編排有序的課堂板書,也是幫助學生打開知識窗口的一種重要手段。板書中,教師流暢優美的書寫,無一不給學生帶來賞心悅目的美。現在好多學生的字寫不好,可能與老師的字寫不好有關系。彩色粉筆的使用,能夠豐富板書的視覺感受,也能突出重難點,引起學生注意。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呈現課堂中的“活”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但切忌喧賓奪主。為了幫助學生更形象直觀地理解課文,教師適時適度地對課文內容做表演性質的示范,也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好課宛如泉眼,會涌出長流不斷的活水。好課就是能把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挖掘課堂中學生的動態的生成,并就勢創造條件促使生成的轉化,從而達成提高語文素養的目標,好課非常注重教學的生成。
三、好的語文課必須符合“美”的要求
教師的精彩是成就學生的精彩。如何成就學生的精彩?從教師的角度而言,語文課必須是洋溢著美感的課堂。
一是教師的語言要美,老師的教學用語典雅、生動、規范,會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激發學習興趣。教育語言應遵循互相尊重的原則,切不可輕易使用“暴力語言”攻擊謾罵學生;批評學生時應有理、有節、有度、因人、因事、因地而異、和風細雨、靈活多樣、多肯定、少否定。老師表揚鼓勵學生必須實事求是,恰如其分,語言要講究分寸,既不能千金難買,又不要一錢不值。既不要人為地抬高,慘水使假又不管言辭吝嗇,蜻蜓點水。否則,都會使學生產生一種虛偽感,不平感和不安感。
二是教學內容要美,教學最忌照本宣科,枯燥說教,語文教材本身就富含美的質素,可以利用多媒體,輔以聲畫進行教學,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增添了美感,可謂一舉多得。比如閱讀教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育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環。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在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的同時,還必須抓住詩歌、散文、小說、寓言、童話等不同文體特點,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營造審美氛圍,在審美的心態下求知,發掘蘊含著的美的因素,有機地滲透美育,使學生的身心得到美的熏陶。
三是教學手段要美,豐富教法學法,如“配樂朗誦”可以提高學生背書的興趣。“我的名語錄”摘錄學生作文中的好詞句,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成就感等等,只要用心,語文課就會變成散發美、陶冶美、傳播美的天地。
語文課的“實”、“活”、“美”是魚水交融、和諧一體的,這是好課的缺一不可的評價標準。自然,并不是每個老師都能達到這個要求,需要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認真揣摩鉆研實踐。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夏家發 劉云生 教育科學出版社.
[2]《方利民的小學語文教學主張》 方利民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3]《小學語文精彩教學片段賞析》 金感芳 寧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