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踐
一、變易理論的核心觀點
變易理論(Variation Theory)變易理論的核心觀點是:為了認識某個事物,就必須注意到這個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不同。變易理論旨在強調學習者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審辨到學習內容的變化。
二、變易理論與英語語法教學的關系
變易理論認為,學習是改變學習者對事物看法的活動。如果一節課結束,學生的知識水平沒有任何提高或對事物的看法沒有任何改變,那么這一節課的學習則是無效的。
同一項學習內容有不同的特征,其中一些特征對于學到該學習內容是必不可少的關鍵,稱為關鍵特征。要學到學習內容,學生必需審辨其關鍵特征。
怎樣才能讓學生快速關注到學習內容的關鍵特征呢?變易理論指出,學習主要是通過觀察事物之間的異同,而我們通常比較容易看出事物或現象改變的部分。比如,我們單獨呈現句型“Su Hai plays the piano every day”學生很難歸納一般現在時主語為三單的動詞特征。但如果再給出幾個其他句型“Su Hai and Su Yang play the piano every day.They play the piano every day.”,那么學生就很容易歸納“動詞加s”的現象了。所以,變易理論主張透過聚焦關鍵特征的變易圖式(保持其他特征不變,針對教學重點改變某個或某些特征)讓學生體驗事物間的異同,關注、審辨關鍵特征。
三、變易圖式在小學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
第一,對照性變易圖式是指在教學時,通過“對照”,凸顯事物不同或者變化的方面,以此讓學生認識到改變的部分,有效審辨事物的關鍵特征。比如:為了讓學生了解動詞形式不是由賓語決定的,可以舉以下的范例。
(1)All the boys keep ten books.
Everybody keeps ten books.
(2)Everybody keeps a secret.
All the boys keep a secret.
由這兩組例句的對照,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動詞的變化是由句子哪一部分結構決定的。
第二,區分性變易圖式指的是要學習一件事物的某一方面時,我們就必須把這方面的因素從事物的整體中區分出來。要從一個整體區分出其關鍵屬性,學生必須經歷這維度上的值的變易,其方法是開創一個新的變易維度,而使其他各方面保持不變。
歸納性變易圖式是我們目前教學中最常見的變易圖式,比如五年級教材中涉及了副詞的運用。在教學時教師會列舉很多副詞的例子,如quietly,carefully,quickly等,之后教師會告訴學生這類詞叫做“副詞”,還會舉例闡述它的功能。
但僅使用歸納性變易圖式還不能讓學生掌握“副詞”的概念及其功能。只有利用對照性變易圖式,讓學生體驗“形容詞”和“副詞”的對照,才能區分兩者不同,形成“副詞”概念。
所以,教師在教“副詞”時,可提供以下例子,讓學生有效區分新舊知識,加強對概念的理解。
(1)Lily is a beautiful dancer. → Lily dances beautifully.
(2)He has a loud voice. → He speaks loudly.
對照性變易圖式除了有利于學生清晰地掌握概念之外,還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掌握正確的表達方式。
第三,類合性變易圖式指的是通過聚焦于什么是不變的,從而推論出定理或規律;類合有助于我們區分關鍵特征和非關鍵特征。通過“類合”,可以使學生從變化中審辨出不變的維度,而這個具有普遍性的維度會成為這幾類事物的共同特征。
在英語高年級閱讀時,經常會出現一些生詞,學生經常因為一兩個生詞而放棄整篇文章的閱讀。在答題時或瞎填或留白。如果能夠教會學生通過上下文了解詞性或詞意將會事半功倍。如有這樣一句話:A long time ago,there were two foolish farmers and everyone said they were stupid.其中劃線部分foolish為生詞,學生如何能夠理解呢?foolish一詞有的學生可能認識后文的stupid從而猜測意思為“愚蠢的”。如果學生根本不認識stupid,我們可以在平時這樣教授:同時出示這樣幾句話,She is a pretty girl.He has two big apples.There are three old books on the desk.讓學生觀察劃線前后的共同點,學生會發現前面有量詞、后面有名詞的中間詞為形容詞,這些詞都是描述后面的名詞的。如果學生有這樣的認知,那么在閱讀時就能大致理解生詞的含義。
第四,融合性變易圖式指的是學習者除了審辨到學習內容的關鍵特征外,還需要審辨出關鍵特征與關鍵特征之間的關系,以及關鍵特征與整體的關系。學習過程中必須把事物不同的方面有機地融合起來,能夠覺察到事物各方面的變化,對事物進行整體認識。
在進行語法時態辨析時,許多教師會將時態像公式一樣寫在黑板上,或是反反復復地告訴學生:時間變化,我們的語法時態就要發生變化。這樣的灌輸,學生記憶不牢,遇到練習或寫作時還是會犯很多錯誤。利用融合性交易圖式,可以讓學生了解句型結構中哪些內容的變化會導致時態變化,而變化的內容又是哪些。例如,先給學生第一組范例,討論句中動詞為什么改變了。
(1)Su Yang is singing in the music room now.
(2)Miss Li sang at home yesterday afternoon.
(3)Grandma sings in the park everyday.
之后,給出第二組句子:
(4)Grandma is singing in the music room now.
(5)Su Yang sang in the park yesterday afternoon.
(6)Miss Li sings at home every day.
學生通過對兩組范例的分析,會得出結論:動詞的變化與時間有關。
所以,教師在確定學習內容時,要審視和分析課程和教材對英語知識結構的要求,然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課堂的重點和難點。在設計和實施課堂教學時,要使用適宜的變易圖式,抓準學習內容的關鍵屬性,應用恰當的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生掌握預期的教學內容,有效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