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梅
(徐州醫科大學 江蘇徐州 221002)
李志軍
(徐州市王杰中學 江蘇徐州 221004)
?
【資源·共享】
論我國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PDA模式的構建
●劉春梅
(徐州醫科大學 江蘇徐州 221002)
李志軍
(徐州市王杰中學 江蘇徐州 221004)
文章結合我國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現狀及美國大學圖書館PDA模式,闡述我國高校圖書館PDA模式的構成要素,包括實施原則、組織機制、關鍵影響因素、實施模式及流程;同時,結合我國高校圖書館基于讀者需求的文獻資源建設模式特點,提出我國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類讀者決策采購”(Similar PDA)觀點,并詳細分析PDA模式與“類讀者決策采購”模式的區別與共同點,提出構建我國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PDA模式的實施路徑。參考文獻21。
讀者決策采購 類讀者決策采購 模式構建 文獻資源建設
讀者決策采購(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簡稱PDA)模式是基于讀者的文獻利用需求而實施購買的一種館藏資源建設方式,它起源于館際互借服務,主要用于電子圖書的采購,對于提高圖書館資源建設效率發揮了重要作用。據Stowell Bracke調查,PDA模式采購的圖書中36%的流通次數超過5次[1],大大高于傳統采購模式。特別是PDA起源于美國高校預算緊縮的背景下,在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學等大學圖書館得到了深入實踐[2],特別適用于讀者規模小、資源建設經費緊張的中小型圖書館,因此,PDA為我國高校圖書館、特別是規模較小的圖書館的資源建設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對其它圖書館的非主流信息需求的資源建設也具有參考價值。
1.1 圖書館資源建設經費緊張
信息網絡環境下文獻資源數量激增,價格不斷上漲。據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ARL)統計,1986~2008年間圖書價格平均每年上漲2.9%,期刊價格也迅速上漲[3],不得不采取各種措施加以應對,例如,推行館際互借、控制高價圖書購買等。
1.2 用戶信息需求復雜
用戶信息需求呈現多元化、個性化、數字化和即時性的特點,傾向于即時獲取數字信息資源,除了獲取專業信息,對新興學科、邊緣學科也較為感興趣,致使讀者信息需求把握更加困難。據Ithaka調查,只有35%的美國大學圖書館認為“我的圖書館已經研究出非常有效的策略以滿足讀者日益變化的信息需求和研究習慣”[4]。
1.3 學科館員制度及館際互借系統有待深化
早在1998年國內圖書館已開始推行學科館員服務[5],隨著信息技術環境和用戶需求的變化,部分高校的學科館員的定位與功能正在走向以嵌入式服務為主要特征的學科館員3.0階段[6],但對于中小型高校圖書館的來說,找到服務切入點,切實了解用戶需求,仍然是所面臨的瓶頸之一,學科館員從事資源建設的職能發揮不充分,用于彌補資源不足而實施的館際互借服務雖取得一定成效,但依然面臨條塊分割嚴重,經費投入不足、服務面窄等問題[7]。
1.4 圖書館服務的社會效益有待提升
滿足用戶信息需求是圖書館實現社會效益的關鍵所在。為了應對讀者需求的復雜性,圖書館基于傳統采訪模式實施并不斷優化讀者薦購服務[8],但依然造就大量文獻閑置,讀者更傾向于從互聯網獲取信息。據互聯網與美國人的生活項目(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調查[9],2002~2011年,美國使用搜索引擎的網民比例從52%上升至72%,搜索引擎仍為其主要信息查找方式,提升圖書館服務的社會效益有待探索新模式。
2.1 PDA運行環境的設定
在實施PDA之前圖書館需對影響PDA運行的相關要素進行設定,主要包括遴選出版商、設立專項經費、整合圖書館集成系統以及選擇適宜的PDA模式等,如俄亥俄州立大學選擇同YBP和ebrary合作,預存經費2.5萬美元,整合本館INNOPAC系統,選擇系統PDA模式(完全由系統實施購買)從事電子圖書的采購[10],愛荷華大學基于Aleph system開發PDA平臺,預存經費5萬美元用于電子圖書采購[11]。
2.2 PDA實施策略的制定和調整
美國大學圖書館主要由學科館員制定資源建設標準,采訪館員設立預設文檔及觸發參數,加強PDA監測,并根據PDA評估結果不斷進行策略調整。如愛荷華大學在系統PDA的基礎上增加電子圖書短期租借(short-term loan,簡稱STL)的PDA模式[12],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設定讀者文獻利用次數≥4次,系統自動觸發購買,并且一年清理一次過期數據[13]。
2.3 注重評估PDA的實施效果
在選擇適宜的PDA模式并實施PDA后,注重對PDA實施效果的評估與分析,有助于及時了解PDA的實施效果、有助于PDA模式的可持續發展。圖書館在對PDA進行效果評估時主要涉及PDA所購圖書流通率、平均利用成本等要素,PDA評估顯示該模式所購文獻的平均利用成本明顯低于傳統模式,如楊百翰大學傳統模式所購圖書的平均利用成本中位數(median CPU)為9.87美元,是PDA模式的18倍[14],俄亥俄州立大學圖書館PDA所購電子圖書的平均利用次數為143次[15]。
對比我國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的主要問題,筆者認為,我國高校圖書館實施PDA要注意3個實施原則5個關鍵影響因素,建立與之匹配的組織機制,選擇適宜的實施模式,并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
3.1 實施原則
(1)適合館情原則。圖書館在實施PDA時應依據自身經費、技術及人力資源等條件,選擇和制定適當的PDA模式、實施策略、預設經費等問題。模式選擇、人員素質及經費額度關系到PDA實施的可持續性。
(2)需求導向原則。研究分析用戶信息行為,并以此設定預設文檔、觸發參數等要素,設計本館個性化PDA模式,用戶信息需求分析對PDA所購文獻是否適藏及讀者文獻滿足率等問題將產生重要影響,如堪薩斯大學圖書館調研近四年館藏文獻利用狀況,以此確定預設文檔范圍[16]。
(3)講究效益原則。PDA實施所涉及的經費、人力等投入及所購文獻的讀者滿意度等問題影響圖書館的資源建設效益,因此圖書館在實施PDA時需考慮產出/投入比,使其趨于最大。如偉谷州立大學圖書館從經濟學角度選擇、設計和評估短期租借PDA模式[17]。
3.2 關鍵影響因素
(1)圖書館組織機制。我國高校圖書館普遍采用“科層制”的管理結構,雖然帶來了崗位分工專業化等優點,但也存在抑制館員的創新精神等問題[18]。而美國大學圖書館大多采用團隊式的組織結構,這有利于組織內部的交流與協調,因此我國高校圖書館要針對PDA的建設需求,建立配套的組織機制,加強部門協作,如俄亥俄州立大學圖書館建立OSUL館藏顧問委員會并由其設定PDA資源建設標準[19]。
(2)人員配備。我國多數高校圖書館人員結構不合理,館員知識結構單一,服務能力距離PDA對館員的素質要求有一定差距。PDA要求采訪館員能熟悉PDA操作流程,具備讀者信息分析與PDA評估能力,可參與制定本館PDA實施模式及實施策略,能夠合理設定和調整預設文檔及觸發參數。
(3)圖書館經費。資源建設經費的充足度關系到PDA能否持續,如愛荷華大學圖書館預存PDA經費5萬美元,實際花費約9萬美元[20]。為此圖書館需設立PDA專項經費,可分為測試經費及預留經費兩部分,前者用于PDA測試期出版商系統的預存經費,后者用于PDA后續經費補充,合理確定二者比例。
(4)技術因素。依托現有圖書館自動化系統,豐富國產系統的讀者薦購功能,開發PDA管理平臺,利用統一認證技術實現與出版商系統的無縫對接,并根據PDA實施狀況不斷進行技術調整,這要求技術人員要有較高的技術處理能力。
(5)圖書提供商的服務水平。圖書提供商PDA平臺的可操作性影響PDA的模式選擇及實施策略的制定,國外圖書提供商的PDA系統可提供多種參數設定方式,部分提供商允許實施短期租借,并對電子圖書使用期限做出彈性規定等。我國圖書提供商可依托現有采訪系統開發PDA采購平臺,保證MARC信息的準確無誤。
3.3 PDA模式的組織機制
PDA模式涉及到PDA平臺開發及技術調整、資源建設標準制定等工作,關系到圖書館眾多部門,因此成立PDA資源建設委員會是PDA的重要組織機制,是實施PDA的關鍵。
委員會職能:
(1)館長、副館長。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決策,對PDA模式的實施策略、資源建設標準、參數設定及經費分配比例給予指導性意見。
(2)資源建設小組。資源建設小組是實施PDA的核心力量,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力量:學科館員。分析圖書館客觀條件、資源建設戰略等,制定資源建設標準。采編部。制定資源建設標準(沒有設立學科館員的院校),設立和調整預設文檔和觸發參數,監測PDA進程,評估PDA實施效果。讀者服務部。讀者信息收集和文獻流通狀況分析工作。各類型讀者代表。對文獻資源建設狀況擁有評價權。
(3)技術小組。提供技術支持,負責PDA平臺開發和技術更新。
人員構成:委員會由館內人員和館外人員共同構成。館內人員由圖書館主管資源建設的副館長、圖書館部門主任、學科館員、采訪館員和信息系統館員組成,館外人員由各院系專家、各類型讀者代表組成,委員會人數以10~20人為宜,人數過多不宜意見集中、人數過少不宜發揮委員會功能,具體包括副館長1名;采編部、讀者服務部、參考咨詢部、信息技術部主任各1名;采訪館員2~3名;技術館員1~2名;學科館員、館外專家及讀者代表分別為2~3人,可優先選擇本館業務骨干,推選樂于參與資源建設的院系專家和讀者代表。委員會可由副館長定期召開會議或讀者座談會,處理PDA運行的新問題,此外,可不定期邀請相關出版商召開咨詢會議,了解PDA服務方面的新進展等。
3.4 PDA主要實施模式及流程
美國大學圖書館PDA模式類型多樣,其中主要有:系統、網絡書店、短期租借、館際互借、快速訂購、讀者薦購、預存隊列等PDA模式。
不同的實施模式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和應用需求設計而來,即使是同一種實施模式,在中國與國外不同的圖書館發展大環境下,具體的工作流程也有所不同。
美國大學圖書館不同PDA模式的基本流程大致相同:采訪館員將出版商目錄經過詳細篩選導入OPAC系統形成PDA預設文檔,讀者檢索文獻,系統根據讀者文獻利用狀況依次匹配預設文檔及觸發參數,符合既定條件,即自動觸發購買。
筆者基于美國大學圖書館的PDA模式,構建了我國高校圖書館PDA模式的元流程,如圖1中間部分,并基于元流程,追加不同PDA模式的個性化子流程,擴展出適合我國高校圖書館實際的PDA流程,如虛線框①部分為電子圖書短期租借PDA模式的子流程圖;虛線框②部分為網絡書店PDA模式和快速訂購PDA模式的子流程圖;虛線框③為館際互借PDA模式子流程圖,黑色加粗方框為流程圖起點。
我國高校圖書館PDA元流程即:讀者通過圖書館主頁檢索圖書,系統將PDA圖書顯示在藏目錄下方,若讀者所利用文獻為預設文檔圖書,且文獻利用符合規定,如瀏覽時間超過10分鐘等,系統將對該圖書做出標記,同時匹配觸發參數,若標記數量符合參數設定,系統自動觸發購買,并自動扣除購書經費,讀者退出OPAC系統時,系統進行讀者需求滿足判斷,若需求滿足,讀者退出系統,否則讀者可進行網絡書目信息查找,并可將感興趣的書目信息發給采訪館員,由采訪館員決定是否購買及進行策略調整,同時將書目處理結果通知讀者。
以下將對上述7種PDA的實施模式及操作流程進行詳細分析,以期對我國高校圖書館的PDA實踐研究起借鑒作用。

圖1 PDA模式元流程及部分子流程圖
(1)系統PDA模式及流程。實施模式:系統PDA模式完全由系統根據讀者文獻利用狀況自動實施購買,學科館員不參與其中。圖書館在PDA前期工作如PDA平臺開發、書商及PDA模式選擇、策略制定、預設文檔及觸發參數設定等工作準備完畢的基礎上,以極低價格購入預設文檔,導入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形成PDA測試庫,系統根據讀者文獻利用,如瀏覽紙本圖書書目、復制電子圖書內容等行為,自動購買文獻。
工作流程:系統PDA模式的流程與上述元流程相同,即讀者檢索文獻,系統匹配預設文檔及觸發參數,符合條件,觸發購買,詳見PDA模式元流程。
(2)網絡書店PDA模式。實施模式:圖書館與網絡書店簽訂PDA協議,若用戶通過網絡書店購買圖書,并符合預設文檔要求,圖書館采取代為付費的方法滿足讀者需求,讀者文獻利用完成后將圖書返還給圖書館。
工作流程:該流程在原流程的基礎上,追加讀者身份判斷子流程(虛線框②),并將元流程中的觸發參數匹配這一步驟去除,即讀者瀏覽網絡書店圖書目錄,當讀者下單購買時,系統判斷其是否為具有PDA協議的圖書館用戶,若讀者身份符合要求,系統將匹配預設文檔,此處讀者已經下單,故讀者需求為真實文獻需求。所以筆者認為無需匹配觸發參數,若讀者所購文獻符合預設文檔要求,即自動觸發購買,并通知讀者還書,同時將書目發給采訪館員,如圖1所示。
(3)短期租借PDA模式。實施模式:該模式以系統自動購買為基礎,采訪館員部分干預,專門用于電子圖書采購。圖書館經過前期篩選,以較低價格從出版商租借預設文檔圖書(除復制、打印,讀者短時間瀏覽免費),按次支付讀者文獻利用費用,由于高價圖書多次租借時,其租借費用可能高于圖書價格,所以圖書館設定當圖書租借費用大于一定金額,由采訪館員判斷是否繼續實施租借或直接購買,如德克薩斯大學規定STL金額超過50美元由采訪館員實施判斷[21]。
工作流程:該流程在元流程的基礎上,追加采訪館員干預子流程(虛線框①),即讀者文獻利用符合規定,如瀏覽時間≥10分鐘等,且愿意繼續利用,系統創建STL訂單,同時實施STL費用判斷,若STL費用高于圖書館既定值,系統將阻止讀者繼續利用文獻,并將圖書目錄發給采訪館員,由采訪館員對其進行人工判斷,采訪館員處理完訂單后通知讀者圖書已可以繼續使用,否則圖書館支付STL費用,系統匹配觸發參數,STL訂單個數符合要求自動實施購買,如圖1所示。
(4)館際互借PDA模式。實施模式:館際互借PDA模式指圖書館將部分符合預設文檔要求的館際互借請求,采取購買而不是館際互借的方式予以滿足。該模式無需匹配觸發參數,故圖書館對預設文檔的范圍設定要極為嚴格。
工作流程:該流程需在元流程的基礎上追加館際互借請求子流程(虛線框③),去除元流程中的匹配觸發參數部分,即讀者發出館際互借申請,系統自動匹配預設文檔,符合要求,圖書館購買,否則實施館際互借,圖書館支付館際互借費用,如圖1所示。
(5)快速訂購PDA模式。實施模式:圖書館設立“快速訂購”按鈕,對教材、教參、重點課題等圖書執行快速訂購策略,圖書配送迅速,書商可將圖書(紙本)快遞給讀者,對不符合條件惡意運用此模式的讀者,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
工作流程:該流程基于元流程追加讀者身份判斷子流程(虛線框②),去除讀者檢索及參數匹配步驟,具體為讀者點擊“快速訂購”按鈕,若讀者為普通用戶,系統彈出快速訂購提醒“快速訂購適用于教材、教參,其他圖書點擊讀者薦購,否則將限制讀者推薦”,若讀者為特殊專家,系統引導讀者填寫書目信息,并自動匹配預設文檔,符合要求系統自動發訂,否則發給采訪館員,若讀者提供信息模糊,采訪館員告知讀者,并提供相似文獻,如圖1所示。
(6)讀者薦購PDA模式。圖書館設立“讀者薦購”按鈕,讀者薦購信息符合預設文檔要求,系統自動發訂,否則由采訪館員判定是否購買,并通知讀者,具體模式及流程與快速訂購模式相似,不區分讀者身份,圖書處理速度稍慢。
(7)預存隊列PDA模式。實施模式:圖書館根據集成管理系統中讀者對某種圖書的預約數量,由采訪館員決定是否增加圖書復本。
工作流程:采訪館員對觸發參數(圖書預約數量)進行設定,當圖書預約數量超過系統設定時,系統自動將圖書目錄發給采訪館員,由采訪館員判定是否增加復本。
當前我國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采取的是與PDA類似的模式,筆者稱其為“類讀者決策采購”簡稱“類PDA”。“類PDA”是圖書館在文獻資源建設過程中除了考慮價值性館藏資源建設,而且將讀者的文獻需求納入資源建設體系之中,采用各種方式獲取讀者信息需求,注重館藏文獻的利用率,并以此來調整文獻資源建設策略,具體表現為:
(1)實施學科館員制度。指導和協調館藏資源建設是學科館員的重要職能之一,他們依托自身專業背景,根據讀者需求鑒別選擇各種資源,決定館藏資源的保存、更新和剔除。
(2)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服務體系完備。在滿足用戶需求理念的指引下,我國高校圖書館從區域性館際互借系統發展到全國范圍內的館際互借服務,較為著名的有CALIS文獻傳遞和館際互借系統、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
(3)讀者薦購方式多樣。有傳統的表單式薦購;微信、QQ等交互式薦購;網上在線書店薦購;中圖公司的海外圖書采選系統以代表的外文圖書薦購平臺等。
可見,我國高校圖書館長期實踐著“類PDA”這一文獻資源建設模式,在滿足讀者需求方面取得了豐富經驗,為實施PDA奠定了良好基礎。
4.1 “類PDA”模式為PDA模式的實施提供了實施基礎
(1)重視讀者信息需求。PDA模式賦予讀者選書權,“類PDA”模式鼓勵讀者參與資源建設,兩種資源建設模式雖服務效果不同但都是由讀者需求催生的。
(2)讀者參與資源建設。PDA模式讓讀者分擔采訪館員的部分工作?!邦怭DA”模式挖掘讀者信息需求,鼓勵讀者參與資源建設。
(3)提升圖書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PDA模式所購文獻流通率明顯高于傳統方式,讀者滿意度提升?!邦怭DA”模式通過各種渠道獲取讀者信息需求,對提高經費利用率和讀者滿意度有益。
(4)“類PDA”是PDA的初級階段。PDA模式起源于館際互借服務,館際互借、學科館員制度及讀者薦購等是PDA模式形成的土壤,是資源建設更高級階段?!邦怭DA”模式采用學科館員、館際互借、讀者薦購等滿足讀者需求,是PDA模式的初級階段。
4.2 PDA與“類PDA”的區別
PDA相較于“類PDA”在讀者參與程度、實施效率和實施效果等方面存在截然不同的特征(見表1),具體表現在:
(1)讀者介入采訪程度。PDA模式通過讀者文獻利用自動購買文獻,讀者享有決策權?!邦怭DA”模式雖也征求讀者意見,但采訪館員享有決策權,讀者意見僅作為參考。
(2)購買機制。PDA模式多為系統自動購買,部分不符合要求的文獻由學科館員判定。 “類PDA”模式是采訪館員利用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手工操作完成訂單發送。
(3)文獻利用率、讀者滿意度及文獻滿足周期。PDA模式所購文獻針對性強,文獻滿足率高,電子圖書的文獻滿足周期為零,紙本圖書的文獻滿足周期較短?!邦怭DA”模式,文獻采訪盲目性大,所購文獻流通率低,讀者滿意度下降,館際互借服務滿足周期較短,大部分圖書館圖書滿足周期較長。
(4)讀者知情權及信息權。PDA模式讀者并不知情,可減少惡意購買,賦予讀者同等信息權,任何讀者均可通過文獻利用觸發購買?!邦怭DA”模式讀者事先知道圖書推薦,惡意推薦的可能性較大,該模式對外向型讀者,文獻滿足率高,對部分不擅長交流的內向型讀者文獻滿足率較低,間接造成讀者信息權的不平等。
(5)理論依據。PDA模式賦予讀者選書權,是需求論的集中體現,保留傳統模式,體現館藏建設的價值論,是需求論和價值論并重的資源建設模式?!邦怭DA”模式采訪館員享有決策權,考慮讀者文獻需求,是價值論為主,需求論作為補充的資源建設模式。

表1 PDA模式與“類PDA”模式的區別
通過對我國高校圖書館PDA的實施原則、組織機制、關鍵影響因素、實施模式、流程分析,以及對我國“類PDA”模式的詳細分析,形成我國高校圖書館PDA的實施模式,如圖2所示。

圖2 我國高校圖書館PDA模式的模型圖
PDA資源建設委員會受圖書館館長的領導,下設資源建設小組和技術小組,分別負責數據調研及技術支撐。資源建設小組制定預設文檔、觸發參數和實施策略,需考慮PDA的實施原則、組織機制、關鍵影響因素及本館“類PDA”現狀,黑色加粗方框是紙本圖書系統PDA模式的簡要流程,為保證PDA各實施要素的正常運行,圖書館需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考慮。
(1)政策支持。制定PDA實施的相關政策及規章制度,將基于PDA的資源建設模式寫入圖書館資源建設的戰略規劃中,結合圖書館客觀條件和資源建設目標,制定實施和推廣PDA模式的當前及中長期計劃,對PDA模式的實施經費、實施載體及預期實施效果做出詳細說明,并結合PDA年度評估對實施方案做出調整。
(2)加強部門協作。美國大學圖書館的PDA實踐經驗證明有效的部門合作有利于PDA實施。建立PDA組織機制需調動各部門人員參與其中,而我國大部分圖書館各部門缺乏協作機制、協作意識及協作精神,這需要圖書館館長及各部門領導發揮領導機制,建立可操作的合作方案,加強組織與協調。
(3)建立激勵機制。PDA資源建設委員會成員(資源建設部除外)需承擔本部門常規工作和PDA相關任務,且PDA在我國尚無完整實施案例,實施之初存在一定風險,委員會成員工作任務重、壓力大,圖書館需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使其在各工作間尋求利益平衡。
[1] Bracke, M. S. et al.Finding information in a new landscape: developing new service and staffing models for mediated information services[J].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2007,68(3):248-267.
[2] 劉春梅.美國4所高校圖書館PDA模式比較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4(10):38-44.
[3] Martha Kyrillidou. ARL statistics 2007-2008[J].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00,26(6):427-436.
[4] Matthew P. Long,Roger C. Schonfeld. Ithaka S+R library survey 2010: Insights from U.S. academic library directors[EB/OL].http://www.sr.ithaka.org/research-publications/ithaka-sr-us-library-survey-2013.[2015-04-18].
[5] 姜愛蓉.清華大學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的建立[J].圖書館雜志,1999(6):30-31.
[6] 初景利.嵌入式學科服務研究進展[J].圖書情報工作,2013(22):11-17.
[7] 吳 洋.網絡環境下館際互借的發展動向與問題[J].情報科學,2006(4):522-525.
[8] 蔡寶家.圖書薦購發展瓶頸及對策——以集美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4(16):96-99.
[9] Purcell K. Search and email still top the list of most popular online activities[J]. 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 2011(9):1-15.
[10][15][19] Hodges, D.; Preston,C. ; Hamilton M.J.Patron-
initiated collection development: Progress of a paradigm shift[J].
Collection Management,2010(35):208-221.
[11][20] Fischer K S, Wright M, Clatanoff K, et al. Give Em what
they want: A one-year study of unmediated patron-driven ac-
quisition of e-books[J].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2012,
73(5):469-492.
[12]Fischer K S, Diaz C. Four years of unmediated demand-driven acquisition and 5,000 e-books later: We gave’em what they wanted [EB/OL].http://dx.doi.org/10.5703/1288284315296.[2015-03-06].
[13][21] Macicak S, Schell L E. Patron-driven, librarian-ap-proved: A pay-per-view model for e-books[J]. The Journal for the Serials Community, 2009, 22(Sup3):31-37.
[14]Schroeder R. When patrons call the shots: Patron-driven acquisition at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J].Collection Building,2012,31(1):11-14.
[16]Stratton J, Currie L, and Claassen-Wilson M. "Grappling with changing realities" (2009)[EB/OL]. http://dx.doi.org/10.5703/1288284314743.[2015-05-07].
[17]Way D. and Garrison J. Financial implications of demand-driven Acquisitions: A case study of the value of short-term loans[EB/OL]. http://scholarworks.gvsu.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000&context=library_books.[2015-11-10].
[18]王 喜, 肖希明. 圖書館組織管理科層分析[J]. 圖書館建設, 2009(12):87-91.
(賴 寧 編發)Discussion on the PDA Model Construction of Document Resources of Chinese Academic Libraries
Liu Chunmei
(Xuzhou Medical College, Xuzhou, Jiangsu 221002, China)
Li Zhijun
(Wangjie Middle School, Xuzhou, Jiangsu 221004, China)
Combi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ctio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cademic libraries and PDA model in foreign academic libraries, the article elaborates the implementation factors of PDA model in domestic academic libraries, including the principles, organization mechanisms, key effect factors, implementation models and workflow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collection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academic libraries, which is initiated by the user demands,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Similar PDA', combining PDA model and Similar PDA to find the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models, and constructs the PDA model for Chinese academic libraries. 21 refs.
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 Similar PDA. Model construction. Collection development.
G253
A
1003-7845(2016)05-0049-06
劉春梅,館員,現在徐州醫科大學圖書館工作;李志軍,現在徐州市王杰中學工作。
2016-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