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斌(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甘肅肅南734400)
?
民族博物館展覽形式與觀眾認知關系研究——以肅南縣中國裕固族博物館為例
李曉斌
(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甘肅肅南734400)
[摘要]博物館展覽形式與觀眾認知是相互聯動、互為因果的關系,觀眾需求是博物館展覽形式設計的重要原則之一。民族博物館因其自身的“民族性”特征,在展覽形式與觀眾認知關系方面有一些需要特別關注的因素。在形式設計方面應考慮觀眾的感覺與認知系統,觀眾的自然特征差異、參觀心理與行為特征會影響展覽形式與內容設計,觀眾構成、參觀目的與時代變化也會促使展覽形式產生新變。本文以裕固族博物館的布展為例,就此問題做一些探討。
[關鍵詞]民族博物館;展覽形式;觀眾認知
民族博物館一般指屬于少數民族的或是反映民族地區歷史文化的某種專業性博物館。它以該地域內所有民族或某一民族為對象,對區域內少數民族歷史文化遺產和對本民族歷史、文化、藝術具有代表性的物品進行收藏、保護、陳列和研究,旨在弘揚少數民族文化,加強民族文化的交流與傳播,促進民族團結。民族博物館是包含在博物館范疇內的,在陳列形式及其與觀眾認知關系上有一定共通性。但因其地域性與民族性的典型特征,本文將之作為獨立的研究對象,故本文所指的展覽形式與觀眾認知關系研究均是納入民族博物館范疇之內的。
從某種程度上講,觀眾與博物館是連體雙生的,二者呈現相互塑造的關系。觀眾是民族博物館的知識傳播對象,民族博物館是觀眾了解區域生活、獲取民族知識的來源。因此,民族博物館展覽形式與觀眾認知也呈現二元共生的關系。
社會教育是民族博物館的基本職能之一,觀眾需求是民族博物館展覽形式設計的重要原則,也符合目前我國民族博物館發展的公眾化、民主化進程。尤其是隨著公眾參與的逐漸增強與公眾評估機制的逐步完善,觀眾認知將會被置于展覽形式設計考慮更為重要的位置。
(一)形式設計應考慮觀眾感覺系統
民族博物館展覽目前仍以靜態陳列為主,因此,感覺系統處于觀眾信息認知系統的第一步,具有直觀性,直接影響觀眾的信息認知與理解。因此,在展覽形式設計中應首先考慮到觀眾的感覺系統。開展科學的布展,光線、色彩、排版、字體、展品擺放位置等陳列設計,都應符合觀眾感覺系統的特性。以肅南縣中國裕固族博物館布展為例,其展覽的內容不僅是本地區觀眾獲取本民族歷史文化最直觀、最形象的窗口,也是外界了解裕固族的一個重要載體。對于民族博物館來說,裕固族服飾、生產勞動用具、生活用品的展示和陳列是核心內容,日用器物、服飾、裝飾品以及宮室模型、風俗照片等的展示大都是靜態展示。因此,陳列的合理性就更為重要。同時,要抓住觀眾認知心理學的特點,輔助使用氣味、聲音及冷暖氣等手段,充分激發觀眾感覺系統,誘發觀眾良性的心理效應,加深對展示內容的理解記憶。
首先應重點關注視覺系統,視覺是普通觀眾獲取展區空間信息的第一感覺系統。民族博物館的教育功能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知識傳播,它要起到改變民族偏見、傳播民族文化的作用,要以視覺陳列來實現關于民族的定位和說明,需要以小見大,陳列物品選擇、擺放次序、說明文字結撰等都必須經過精心設計。這些內容無論是通過展板、視頻還是模型、實物來呈現,視覺都是觀眾獲取信息的第一步。
陳列的形式能否充分為觀眾接受,展示的內容能否完全被觀眾獲取,重要的方面即在于形式設計能否充分考慮觀眾的視覺特性。光線和用色也是重要的視覺輔助信息,要根據展示內容的不同特性來確定所需照明的不同照度、光質及亮度,天花板、墻面、展示背景、展柜、展板的用色要與光線呼應,配合實現展品的突出與解釋功能。此外,觀眾的聽覺、嗅覺及觸覺系統也是重要的輔助手段。比如為了展示肅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祁連玉文化,中國裕固族博物館設置了資源環境展示廳,充分運用溫度、氣味、音樂及觸摸裝置,調動觀眾的全部感覺系統參與觀展活動,全面激活觀眾思維,從形式設計上幫助實現展覽的最佳效果。
(二)形式設計應考慮觀眾認知系統
認知系統是上升到理性的更高階段。它與觀眾的認知系統、知識構成、理解方式等息息相關,也是觀眾觀展的核心部分。因此在民族博物館展覽形式設計過程中更要考慮觀眾的認知系統。這主要體現在文字信息的設計及展示方面。由于歷史的原因,裕固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民族博物館的許多展品名稱和說明涉及少數民族語言或文字與漢語的互譯問題,我們在征集文物、登記、冠名各個環節當中,力爭在翻譯過程中保持原義,充分保留民族語言和生活的原汁原味。具體來講,標題要簡明恰當,適應認知心理學“先置導標”的心理法則,以簡潔的設問方式激發觀眾興趣。展品或展示內容的說明文字也應符合觀眾認知系統特點,排除冗余信息,使用符合展品時代特點、民族特性的語言風格,同時也應盡量通俗易懂,以避免大量生詞術語帶來的展品說明文字與觀眾認知系統的隔膜。如果展品本身不含有觀眾所需要的信息,或是文字無法對展示內容進行充分說明時,也要借助圖示和其他輔助手段來幫助觀眾利用原初知識理解展品所包含的信息。
陳列內容和表達形式的設計是知識化、情感化的過程,要把民族特征生動傳遞出來,使民族博物館具有鮮明個性與時代性。裕固族博物館在布展中就重點突出了以下幾個方面作為主軸來貫穿整個陳列內容。一是如何在中華56個民族歷史的大背景下展示裕固族獨特的文化特色;二是能否在歷史發展的因果鏈條中展示裕固族文化的亮點;三是如何把民族歷史發展脈絡與當代經濟文化建設的輝煌成就有機結合起來;四是如何運用實物的形式來填補裕固族文字遺失、歷史斷檔等。這些問題設計都要考慮觀眾的認知特點。同時也要注意引起觀眾的強烈情感,實現共鳴。讓觀眾通過參觀就能直觀了解展覽背后的情感因素:弘揚什么樣的民族情感與精神,歌頌什么,鞭撻什么。
(一)觀眾因素影響展覽形式
近年來,隨著肅南旅游業的發展,外地游客的進入量增大,民族博物館成為必不可少的首選參觀目的地。不同地區、不同文化層次的觀眾對展覽形式也呈現多樣性特點。首先,觀眾的自然特征差異會對展覽形式產生不同影響,這包括民族、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收入水平乃至居住地等方面。以年齡構成為例,即使是同樣的展品和展示內容,針對青少年與成年人的展覽形式設計都應有所區別,要適應不同年齡層次的心理認知特點和知識水平構成。同時,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文化程度較高的人會更多地參與文化展覽活動,并對展示內容有著良性的反應機制。所以在展覽形式設計中應重點考慮這部分觀眾的需求和行為特點。
對于民族博物館來說,觀眾的民族性差異是重要的考慮因素。對于本民族觀眾來說,民族博物館是了解本民族歷史、對自身生活和習俗等進行理論化總結和實物化呈現的渠道;對于非本民族觀眾而言,民族博物館是展示民族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窗口。在一個文化多樣性的社會里,民族博物館連接不同民族文化,促進不同民族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它的觀眾考慮要關注到不同民族間的審美、文化差異,尤其要注意不觸犯民族禁忌。
其次,觀眾的參觀心理與行為特征也影響到民族博物館的展覽形式設計。參觀目的是影響展覽形式與內容說明的重要方面,動機與期望是一致的,觀眾是出于旅游、閑逛還是學習、研究、教育的目的來參觀,會導致期望內容的巨大差異,這就影響到形式設計的差異。此外,觀眾的感受評價反饋是民族博物館提高改善的重要信息來源,這是觀眾直接的心理感受呈現,之后的形式設計優化都可以在觀眾后期的反饋中得以實現。不僅是陳列展覽方面,對博物館服務工作、宣傳工作、教育工作的提高也有很大幫助。這也是觀眾認知研究的重要意義和作用之一。
(二)觀眾更新促進展覽形式新變
中國民族文化的大規模搜集展示是從建國后才真正開始的,隨著時代變化,民族博物館受眾群也在發生變化,這也要求展覽形式設計中要考慮這些新變因素。
首先是觀眾構成的變化。民族博物館實際上是基于遺產保護和研究的社會教育機構,是進行愛國教育的重要窗口。目前全國有1000余座博物館被核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有逾3000萬名青少年到博物館接受教育,這是博物館與教育領域內的必然趨勢。這就促使民族博物館在進行形式設計時考慮到青少年的心理和行為特點。同時,隨著肅南旅游事業的高速發展,更多外國游客來到肅南,成為民族博物館的觀眾,在展示內容方面也要考慮到外國觀眾的需求,導視牌、說明文字和講解語言盡量采用雙語或多語言制。其次是參觀目的的變化?,F在觀眾構成更加多元化,除了學習研究外,參觀目的也帶有旅游獵奇、休閑娛樂性,因此在形式設計中要注意科普性和趣味性。再次是要適應時代與觀眾行為習慣的變化。民族博物館傳遞給觀眾的信息量越來越多,科技含量也越來越高,展覽形式由過去的單向傳播變成教與學的雙向互動交流。中國裕固族博物館在布展前期就充分考慮到肅南旅游事業大發展、旅游與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機遇,采用了國內比較先進的新材料和科技手段,充分運用先進的電腦技術和多媒體手段,增強民族博物館的時代性、科技性、趣味性與互動性。
民族博物館是民族文化淵源物證的場所,除了收藏、陳列的基本功能外,教育職能在當今社會也越來越受重視。觀眾認知研究是現代博物館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對觀眾心理與行為的研究了解有助于博物館展覽形式的設計研究,同時也裨益于博物館教育、宣傳與服務工作。只有在展覽形式設計的過程中充分考慮觀眾認知情況與訴求變化,才能讓民族博物館的社會教育作用充分發揮,與時俱進。
[中圖分類號]G26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6)4-00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