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麗,蘇亞妮,牛 倩,張寒露,葉 璐,王 樂,賀 婷
(陜西省人民醫院,陜西 西安 710068)
?
兒科門診輸液的安全性措施分析
張華麗,蘇亞妮,牛 倩,張寒露,葉 璐,王 樂,賀 婷
(陜西省人民醫院,陜西 西安 710068)
目的 探討確保小兒門診輸液安全、杜絕給藥差錯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 通過分析發生的給藥差錯,陜西省人民醫院于2014年5月開始實施在收藥處發號、輸液時對號,以及輸液、續液時與患兒家長雙人查對制度。將實施前一年(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115 209人次接受靜脈輸液治療的患兒作為對照組,實施后一年(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132 083人次患兒作為觀察組,比較前后兩年的給藥不良事件、差錯、投訴等發生情況及家長滿意度和護士的評價進行統計比較,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實施發號、對號與患兒家長雙人查對制度后,收藥缺陷、輸液差錯、換藥差錯、流程缺陷、糾紛投訴的發生率與實施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16.311、8.284、14.905、14.076、4.808,均P<0.05)。患兒家長滿意度由實施前的75.67%提高至實施后的95.7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5.998,P<0.01)。護士評價在杜絕差錯、加強健康教育、提高患兒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提高輸液安全質量評價與實施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4.077、-7.361、-6.940、-3.563,均P<0.05)。結論 兒科門診輸液間靜脈輸液治療中實施與患兒家長雙人查對制度,能明顯減少給藥缺陷和投訴,杜絕差錯,提高患兒家屬的滿意度。
兒科;門診輸液;安全性;措施
隨著社會發展、醫療環境和治療技術地不斷更新,患者安全已成為醫院管理的首要目標,其中查對制度是醫院管理的核心制度之一,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1-2]。特別是兒科門診輸液,家長心急,環境嘈雜,更易與醫護人員發生沖突,是醫療差錯的高發區域[3-4]。雙人查對是操作者在診療過程中杜絕錯誤的重要方法,但由于輸液室的工作性質和科室人力資源不足等情況,常常無法達到雙人查對要求。考慮到門診輸液的患兒常常有家長陪同,治療操作基本在家長面前進行的特點,陜西省人民醫院于2014年5月在兒科輸液間收藥處實施發號,在輸液、續液時與患兒家長進行號碼查對,落實了雙人查對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陜西省人民醫院兒童病院門診部是一個集診療、搶救、留觀、治療(輸液、霧化)于一體的綜合性門急診,日門診量達800余人,日門診輸液量達500余人次。輸液患兒年齡為28天至14歲,每個患兒陪護人員1~4人次,主要成員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患兒的呼吸道疾病和胃腸道疾病各占40%,其他非傳染病占20%。將實施前一年(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115 209人次接受靜脈輸液治療的患兒作為對照組,男58 601人次,女56 608人次;實施后一年(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132 083人次患兒作為觀察組,男67 048人次,女65 035人次。兩組在患兒年齡、患病類型、陪護人數、陪護人關系、陪護人文化程度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1.2方法
1.2.1實行發號對號系統
患兒家長在本院藥房取藥后交到輸液間收藥處時,按照順序編號并發放號碼牌,在其治療單、輸液瓶上用記號筆寫上該號碼,并告知家長保存好號碼,作為輸液時查對的重要憑證。
1.2.2實施關鍵環節雙人查對制度
收藥時:操作者與家長共同查對患兒姓名、病歷醫囑、所取藥物及號碼牌,告知共有幾瓶液體。同時向患兒家長做健康宣教,包括:藥物名稱、作用、副作用,在輸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特別強調不能擅自調節輸液速度,在輸液過程不能將孩子抱離輸液間,以免發生藥物污染、輸液反應或其他意外事件時得不到及時的搶救。家長知情后在輸液登記本上簽字。
輸液時:操作者首先呼叫號碼和患兒姓名,得到應答后與患兒家長共同核對治療單、液體瓶上的編碼與號碼牌,一致后再次核對病歷上患兒姓名、給藥醫囑,無誤后方可進行輸液治療。
續液時:核對方法同上,信息無誤后方可更換。
1.3評價方法
①查閱科室輸液相關缺陷記錄,統計實施前后兩年間發生的輸液安全情況,包括收藥缺陷、輸液差錯、換藥差錯、流程缺陷及糾紛投訴等問題;②由護理部統一安排受過培訓的護生在輸液間向輸液患兒家長發放自行設計的《門診輸液間患者滿意度調查表》,該表分為滿意(4分)、基本滿意(2分)、不滿意(0分)3個等級。實施前、后發放門診輸液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各40份,回收有效問卷8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滿意度計算方法:所得分數/滿分;③對門診護士發放自行設計的《護士對實施發號對號管理系統及與家長雙人查對評價表》進行問卷調查,包括杜絕差錯、加強健康教育、提高患兒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提高輸液安全質量4個條目,按照Likert 5級評分法評分,分為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個等級,分別對應5、4、3、2、1分,分數越高,認可度越好。對18名兒科門診輸液間護士、10名護理部支援護士、5名進修生共33人進行問卷調查,發出33份,回收33份,回收率100%。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計軟件包,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描述,護士的評價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實施前后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實施前后收藥缺陷、輸液差錯、換藥差錯、流程缺陷及糾紛投訴的發生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實施前后不良事件發生率的比較結果[n(%)]
2.2實施前后的滿意度情況
在護士服務態度是否滿意、護士能否主動查看并詢問您的情況、您認為輸液間護士的工作責任心、您對輸液間護士的總體印象、總分方面,實施前后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項目內容實施前(滿分=160)實施后(滿分=160)得分滿意度得分滿意度tPχ2P護士服務態度是否滿意3.25±1.08130(81.25)3.85±0.53154(96.25)-3.1500.00318.028<0.01護士能否主動查看并詢問您的情況2.65±1.23106(66.25)3.80±0.61152(95.00)-5.2980.00042.331<0.01您認為輸液間護士的工作責任心3.25±1.08130(81.25)3.95±0.32158(98.75)-3.9340.00027.222<0.01您對輸液間護士的總體印象(包括語言、著裝、舉止)3.05±1.01122(76.25)4.00±0.00160(100.0)-5.9400.00043.121<0.01總分39.35±12.59121(75.67)49.85±5.77153(95.77)-4.7960.00025.998<0.01
2.3實施前后護士對工作的評價情況
在杜絕差錯、加強健康教育、提高患兒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提高輸液安全質量、總分方面,實施前后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項目實施前(n=33)實施后(n=33)tP杜絕差錯3.85±0.804.85±0.38-4.0770.001加強健康教育3.54±0.524.85±0.38-7.3610.000提高患兒對醫護人員的信任3.46±0.524.77±0.44-6.9400.000提高輸液安全質量2.85±0.694.08±1.04-3.5630.002總分13.69±2.3218.54±1.98-5.7190.000
3.1實施發號對號系統及雙人查對是保證醫療安全的重要方法
兒科患者由于對陌生人缺乏信任感,害怕就醫,具有易哭鬧反抗等特性,就醫時家長主要精力放在照顧孩子上。輸液間陪人多,環境嘈雜,查對呼叫患兒姓名時,家長容易出現錯誤應答。長期處在工作量大和嘈雜環境中的醫護人員,易產生注意力分散的情況,操作前后查對執行容易出錯。針對這種情況,陜西省人民醫院于2014年5月在兒科輸液間收藥處實行發號對號系統,實行與患兒家長進行號碼查對,落實了雙人查對制度,簡單易行,其具有以下優點:第一,能夠杜絕患兒姓名同音字、多音字、近音字所導致的輸錯液體;第二,避免了患兒家長的擁擠和無序造成的混亂,收藥時排號,可以預估等待時間;第三,避免了患方的誤解,如有無不按先后順序加藥、插隊等造成的糾紛;第四,便于直接統計出當日的工作量。
輸液間工作節奏快,工作量大,在收藥、輸液、巡回(主要進行換藥、觀察、拔針)等環節中由不同人員完成。這種流程式的工作模式使雙人查對得不到落實,不能徹底杜絕輸液差錯。再者,受工作人員數量、質量等條件所限,單獨操作時易產生過于自信,忽略查對要求,導致液體輸錯、換錯情況發生。通過實施發號對號系統與患兒家長雙人查對,第一確保了患兒身份的確認;第二確保了患兒用藥的正確,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聯系醫生;第三確保了患兒家長在輸液治療中的知情權。杜絕了多加藥、少加藥、錯加藥、早拔針、漏治療等差錯及糾紛的發生,保證了醫療安全。本資料中,實施前后收藥缺陷、輸液差錯、換藥差錯、流程缺陷及糾紛投訴的發生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尤其表現在輸液和換藥的過程中,杜絕了輸液和換藥差錯的現象,說明實施后極大地降低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兒童輸液安全得到了保障。
3.2實施發號對號系統明顯提升了患兒家長的滿意度
實施發號對號系統,既落實了雙人查對制度,同時也履行了告知義務,加強了醫患溝通,提供了優質醫療服務,使如實告知和知情同意成為雙方建立信任的橋梁[4]。患兒家長參與治療過程,使患兒家長做到心中有數,放心治療,消除了家長擔心加錯藥、打錯針、換錯藥的顧慮,從而取得了患兒家長的信任、理解和配合,有效地提高了患兒家長滿意度。
3.3實施發號對號系統提高了醫護人員對患者的安全管理水平
實施發號對號系統及與患兒家長雙人查對方法,確保了輸液安全,增進了患兒家長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和理解,使醫患關系更加和諧。本資料中,實施前后護士對工作的評價在杜絕差錯、加強健康教育、提高患兒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提高輸液安全質量、總分方面的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說明這種方法得到了護士們的普遍贊同,認可度較高。
近年來研究比較重視患者參與治療過程,將查對制度落實到與患者參與醫療安全結合起來,形成多種形式的患者身份確認方法,如呼叫應答、反問式、手腕帶等查對方式[5-7]。本研究證明我院兒科門診輸液間靜脈輸液治療中,在收藥處發號、輸液時對號,以及輸液、續液時和患兒家長雙人查對制度,有效地提高了患兒身份確認,讓患兒家長參與到治療過程中來,能明顯減少給藥缺陷和投訴,杜絕差錯,確保小兒門診輸液安全、杜絕給藥差錯的有效管理方法,值得在門診輸液間推廣應用。
[1]胡忠華,王國蓉,巴智明.護士查對行為研究[J].四川醫學,2015,36(5):748-751.
[2]Alsulami Z,Conroy S,Choonara I.Double check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medicines:what is the evidence? A systematic review[J].Arch Dis Child,2012,97(9):833-837.
[3]周萍.流程再造管理在門診輸液室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22):79,85.
[4]錢紅,吳孟爾.風險管理在門診注射室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0,9(6):533-534.
[5]O'Connell B,Crawford S,Tull A,etal.Nurses’ attitudes to single checking medications: before and after its use[J].Int J Nurs Pract,2007,13(6):377-382.
[6]Alsulami Z,Choonara I,Conroy S.Paediatric nurses' adherence to the double-checking process during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in a children’s hospital: an observational study[J].J Adv Nurs,2014,70(6):1404-1413.
[7]黃瓊,梁斯羽.終極查對法在急診輸液室中的實踐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4,12(9):783-784.
[專業責任編輯:孫曉勉]
Analysis of safety measures for pediatric outpatient infusion
ZHANG Hua-li, SU Ya-ni, NIU Qian, ZHANG Han-lu, YE Lu, WANG Le, HE Ting
(Shaanx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Shaanxi Xi’an 710068, China)
Objective To find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method for ensuring safe pediatric outpatient infusion and reducing medication errors. Methods The number of medication errors occur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afety measures was compared. Since May 2014, the hospital implemented the following methods to secure outpatient infusion safety: a registration number was given to patients when drugs were given in infusion room and the number had to be double checked by patients’ parents and nurses before beginning infusion and changing drugs. The 115 209 pediatric patients receiving infusion in the year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thod (from March 2013 to April 2014) were selected in control group. The 132 083 pediatric patients receiving infusion in the year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thod (from May 2014 to April 2015) were in observation group. The occurrences of medication errors and patient complaint, satisfaction of parents and evaluation of nurs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ccurrences of drug delivery error, infusion error, drug changing error, process defect and patient complaint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thod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χ2value was 16.311, 8.284, 14.905, 14.076 and 4.808, respectively, allP<0.05). The parent satisfaction rate increased from 75.67% before method implementation to 95.77% after implement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 significance (χ2=25.998,P<0.01). Nurses evaluated that error prevention, health education, doctor-patient trust, and infusion safety were different (tvalue was -4.077, -7.361, -6.940 and -3.563, respectively, allP<0.05).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double check by patients’ parents and nurses for the pediatric outpatient infus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medication error and patient complaint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rate.
pediatrics;outpatient infusion;safety; measures
2016-05-24
張華麗(1963-),女,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急危重癥監護及門急診管理工作。
牛 倩,副主任護師。
10.3969/j.issn.1673-5293.2016.09.027
R174
A
1673-5293(2016)09-1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