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平,孫友兵
(隆昌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內江642150)
隆昌縣2014年肺結核發病流行病學分析
劉秀平,孫友兵△
(隆昌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內江642150)
目的了解和掌握隆昌縣肺結核病的發病水平及流行特征,為結核病預防與控制策略提供決策依據。方法應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分析隆昌縣2014年18個鄉鎮肺結核病患者的資料。結果隆昌縣2014年報告肺結核患者431例,報告發病率為83.54/10萬;位居同期全縣甲乙類傳染病第1位;李市鎮發病率為123.89/10萬,高于其他鄉鎮;肺結核患者報告發病率呈年初、年末低,中間兩季度相對較高的趨勢;隨著年齡增長,結核病發病呈明顯上升趨勢,男女發病比例為2.55∶1;職業以農民為主,占報告病例數的57.77%。結論隆昌縣結核病疫情較前幾年呈逐年下降趨勢,男性發病率顯著高于女性,中老年患者高于年輕患者;大力提高對結核病患者的檢測和診斷是控制結核病的有效方法。
結核,肺/預防和控制;發病率;流行病學;四川
結核病是長期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傳染病,目前已在全球范圍內造成嚴重的社會和經濟問題。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首次為單一疾病宣布“全球結核病處于緊急狀態”,將結核病列為重點控制傳染病之一。我國結核病疫情仍然十分嚴重,是全球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結核病患者數量位居全球第2位[1]。在我國傳染病疫情網絡報告中,肺結核報告發病和報告死亡數位居甲乙類傳染病前列。同時,我國結核病防治工作還面臨著流動人口結核病、耐多藥肺結核(MDR-TB)和結核菌/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毒(TB/HIV)雙重感染等新的挑戰。為了解和掌握隆昌縣肺結核病的發病水平及流行特征,為結核病預防與控制策略提供決策依據,現將本縣2014年肺結核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如下。
1.1資料來源數據來自結核病管理信息系統及隆昌縣統計局人口資料。
1.2方法運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對隆昌縣2014年肺結核病例的一般流行病學特征、人群分布、地區分布、職業分布、時間分布情況進行流行病學分析。
1.3數據處理通過Excel 2003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報告發病率2014年全縣共發現肺結核患者431例,其中涂陽95例,涂陰355例,未查痰1例,發病率為83.54/10萬,位居同期全縣甲乙類傳染病第1位;全年全縣結核病死亡共8例,死亡率為1.55/10萬(8/516000),在甲、乙類傳染病死亡中排第2位。
2.2流行特征肺結核病屬于高散發性慢性傳染病,傳染源以患者及隱性患者為主;傳播途徑以呼吸道傳播,密切接觸傳染,如家庭聚集特性;所有人都是易感染人群,無特殊免疫力。兒童預防接種卡介苗的作用僅為幫助兒童渡過自身免疫系統未形成的0~7歲時期,目前尚無有效疫苗。
2.2.1地區分布全縣18個鄉鎮都有病例發生,報告發病率最高的是李市鎮,發病率為123.89/10萬;最低的是城區,發病率為47.66/10萬,各鄉鎮報告發病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2.93,P<0.01)。各鄉鎮報告病例數見表1。
2.2.2時間分布2014年隆昌縣全年均有病例報告,總數為431例,其中12月份病例最少,為30例,占病例總數的6.96%,8月份病例最多,為43例,占病例總數的9.98%,總體呈年初、年末低,中間兩季度相對較高的趨勢,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6.19,P>0.05),見表2。
2.2.3人群分布
2.2.3.1年齡分布從發病年齡看,隨著年齡增長,結核病發病總體呈明顯上升趨勢[2],15歲以后報告發病人數呈明顯增多,發病高峰向中老年組推移;>54~64歲年齡組報告發病人數最多,占全年報告病例總數的23.67%,>34~74歲年齡組報告發病人數占全年病例總數的79.35%。見表3。
2.2.3.2性別分布431例病例中男318例,報告發病率為117.33/10萬(318/271 021);女113例,報告發病率為46.14/10萬(113/244 916),男女發病比例為2.55∶1。不同性別發病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2.50,P<0.01)。

表1 2014年隆昌縣肺結核發病地區分布情況

表2 2014年隆昌縣肺結核發病時間分布情況(n=431)

表3 肺結核患者年齡分布情況(n=431)
2.2.3.3職業分布隆昌縣2014年結核病發病以農民為主,共249例,占總發病人數的57.77%,其次為家政、家務及待業等,醫務人員與教師發病較低。各職業病例分布見表4。

表4 2014年隆昌縣肺結核患者各職業累計發病情況(n=431)
通過對隆昌縣2014年肺結核病例分析可見,其發病率位居所有傳染病發病率之首,說明隆昌縣肺結核疫情相當嚴重,成為緊迫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結核病發病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接觸機會多,相對偏遠、貧窮落后的鄉鎮[3],說明了偏遠貧困地區結核病疫情的嚴重性,經濟條件與肺結核病緊密相連,患病率的高低能直接說明疾病本身的嚴重程度[4-5]。
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中老年,>54~64歲年齡組為最高,且隨年齡增長發病率上升[2,6],這可能與中老年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減退、診斷水平的提高和誤診的減少有關[7]。
從性別和職業分布情況來看,男性病例明顯高于女性病例[8-9],以農民為多,這可能與男性接觸面廣,外出打工,又以體力勞動為主,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生活及居住條件差,導致機體免疫水平相對較低,易患肺結核病,且文化素質相對低下,又不善于養生及自身保護,在患有疾病的情況下,往往即使生病也不就醫或者自行購買普通藥物對癥治療,常常是在務工體檢或病情嚴重時到醫院就診時才被發現。
針對本縣肺結核疫情的特點,應以人口密集的城鎮,尤其是城鄉結合部為重點防治地區,以男性農民為重點防治人群,在保證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DOTS)實施的前提下,高發現率是結核病控制工作的重要環節[10],主要防治措施:(1)繼續推行DOTS,全面開展痰菌培養檢查,加強監測,減少漏診、誤診及耐藥結核病例;(2)加強農民群體的結核病防治工作,爭取在全縣將結核病診療費用納入新農合報銷范疇,以減輕農民患者的經濟負擔;(3)加強農村地區結核病的監督與管理,改善農村地區人們的生活環境與工作環境,對于特別困難的農民家庭,給予優惠與幫助;(4)加強肺結核的健康教育宣傳,通過各種方法讓人們認識到肺結核防治的相關知識,特別是對于本次研究中發病比例較高的農民,必須要加強宣傳力度,真正提高其預防意識。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中華人民共和國醫政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實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4:1.
[2]李婷,何金戈,張佩如,等.2012年四川省結核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分析[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3,29(11):937-939.
[3]高曉鳳,張梅,許平,等.2001—2009年西部地區兩個貧困縣肺結核疫情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12,34(1):59-60.
[4]柴希棟,李俊成.永昌縣2005—2012年肺結核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3(增3):359.
[5]李靜,任福琳,邱忠強,等.2005—2011年太倉市戶籍人口肺結核流行病學分析[J].江蘇衛生保健,2013,15(2):6-7.
[6]吳莉,喬方圓,李源暉,等.2004—2012年全國肺結核流行特征及時空聚集性分析[J].江蘇預防醫學,2014,25(1):19-22.
[7]高秋菊,張世勇.2004—2011年石家莊市肺結核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醫學動物防制,2013,29(2):159-161.
[8]黃玉,鐘節鳴,陳彬,等.2010年浙江省結核病發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疾病監測,2011,26(8):601-603.
[9]鄒華,劉立球,駱宗儀.2007—2012年合浦縣結核病流行病學分析[J].應用預防醫學,2013,19(5):279-281.
[10]萬利亞,趙豐曾,池延花,等.世界銀行貸款結核病項目實施情況分析與探討[J].中國防癆雜志,1996,18(3):103-108.
10.3969/j.issn.1009-5519.2016.21.030
B
1009-5519(2016)21-3338-02
△,E-mail:s0s123@126.com。
(201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