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晨昕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京衛生分院,江蘇南京210038)
同伴輔導在高職護理專業病理學實驗中的應用
邵晨昕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京衛生分院,江蘇南京210038)
目的探討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實施同伴輔導教學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在該校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二年級11個班中隨機抽取4個班級,2個班為試驗組,在病理學實驗課中采用同伴輔導教學方法;另2個班為對照組,采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學期結束時,比較兩組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及實驗報告完成情況,并用自設問卷調查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結果試驗組學生各項操作成績、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結論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采取同伴輔導輔助教學方法可以較好地達到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提高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病理學;教學方法;教育,護理;同伴輔導
病理學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重要橋梁學科,側重從形態學角度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變化及臨床表現的關系,為疾病的診治和預防提供理論基礎[1]。同時,病理學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2-3]。優質的實驗教學可以鞏固、加深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細致觀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能力。同伴輔導或稱同伴教學,是指一位有能力的學生在接受一定培訓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幫助相同或相似年級水平的同伴去學習一種技能或習得一個概念[4-6]。現將同伴輔導應用于病理學實驗課中,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1.1一般資料在本校2013級高職護理專業二年級學生中,隨機抽取4個班級,其中2個班作為試驗組,共91人,在病理學實驗課的教學中采用同伴輔導教學法;另2個班作為對照組,共92人,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在本次研究開展前,對兩組學生的成績進行統計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學方法首先試驗組每班由班主任推薦及自愿報名方式初定候選同伴輔學員,再通過面試的方式從中選拔。面試內容為病理學第一章的理論知識、大體標本特征的描述角度、顯微鏡的正確操作,同時對輔導員溝通能力進行考察。通過上述方式,共選出操作、理論、責任心、溝通能力較強的前15名學生作為同伴輔導員。每次實驗課前對輔導員采用集中講授、直觀演示、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訓。將其余學生分為15組,由15名同伴輔導員分別擔任15個組的組長。在大體標本、切片標本觀察時,教師先對全班學生進行理論授課,并演示顯微鏡操作。其余時間由同伴輔導員指導本組組員進行標本觀察、操作,教師不定時進行抽查。在輔導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及時地去了解和管理小組的活動,提供合適的指導,糾正錯誤、強調重要知識點等。
對照組教師先進行理論知識回顧,再講解大體標本病變特征,組織切片的顯微鏡操作演示,然后學生分組觀察大體標本,自行使用顯微鏡觀察切片,教師在實驗室內巡回并指導學生。
1.2.2評價指標兩組采用統一的考核標準,在考核前,使兩組學生均明確考核標準。(1)實驗報告書寫:要求學生課后完成相應的實驗報告,包括所觀察大體標本的特征描述,切片標本重要病理特征的繪圖標記、動物實驗的機制分析。(2)實驗技能考核:按照統一的評分標準在同一時間內對兩組學生進行考核。通過抽簽,大體標本選擇口試法,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對指定大體標本進行形態特點的簡要描述。操作考試用于切片標本的考查,包括顯微鏡的調節、寫出典型的病變名稱。(3)教學效果調查:設計教學效果評價問卷,問卷包括7個封閉式問題,對兩組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83份,收回有效問卷183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學生4項實驗成績比較實驗成績是實驗報告書寫成績和實驗技能考核成績的總和,試驗組學生4項實驗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4項實驗成績的比較(±s,分)

表1 兩組學生4項實驗成績的比較(±s,分)
實驗項目對照組(n=92)t P組織損傷循環障礙炎癥腫瘤試驗組(n=91)85.4±7.7 84.8±7.7 82.8±7.4 84.4±7.3 82.2±6.8 81.5±7.2 80.4±7.8 80.7±7.5 2.90 3.00 2.15 3.40 0.002 0.001 0.016 0.004
2.2兩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兩組在“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項目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其余各項目上,試驗組學生的評價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
病理學是一門以形態學為主的課程,學生在理論課上學到的知識,需要通過實驗進行驗證和強化,所以要注重和加強實驗教學環節。病理學實驗教學主要側重于病理變化的觀察,病理學實驗課一般都是教師先講解,學生再自行觀察,單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感覺實驗枯燥乏味,缺乏興趣,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失去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學習。教師已意識到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各學校都在進行實驗教學改革,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實驗教學向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開放式教學轉變[7]。實驗中采用同伴輔導教學的形式,同伴輔導員和組員年齡相仿,語言表達方式相似,他們生活學習在一起,互相熟悉。組員在實驗中有困難時,他們可以毫無顧忌地向輔導員提問,當輔導員的觀點與自己不同時,也能毫不猶豫地與輔導員溝通,這樣激發了組員的學習興趣,從而變無奈被動的接受為熱情主動的參與,使病理學實驗教學質量得到明顯的提高。
3.1同伴輔導教學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病理實驗能力和學習效果試驗組學生實驗報告書寫成績、實驗技能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表明同伴輔導可有效提高高職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傳統教學中講解大體標本時距離學生較遠,一些病變特征學生無法清晰地看到;由于普通光學顯微鏡的限制,除非學生本人提出問題,否則教師無從知曉其實驗進度及切片觀察情況;有的學生由于某些原因即使有不明白的地方,也不愿向教師提問請教,存在師生互動性較局限等問題[8-9]。同伴輔導員通常是學生中比較出色的,在學習態度與品德上是學生的表率,能夠正面影響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同伴輔導員分布于學生中間,指導練習更有針對性,方便組員及時獲取新知識,對標本的辨識能力、畫圖能力、顯微鏡的熟練使用能力都有提高。同時因為有“被提問”的壓力,也會促使輔導員在培訓時、上課時更加仔細聽講,教學相長。
3.2同伴輔導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同伴輔導教學方法能提高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高職學生中獨生子女占了大多數,他們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突顯,尤其在人際溝通方面。而護理工作者需要具備較好的人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10],同伴輔導的教學方法正可以解決這對矛盾。作為同伴輔導員除了在實驗相關內容上要熟練外,語言表達要清晰,同時在輔導組員時,如何做到融洽、事半功倍,如何讓組員容易接受,都是他們需要關注的問題,在與輔導員溝通中,不少人反映在輔導過程中花了心思,也很有收獲。而被輔導的組員,他們也反映是在輔導員的榜樣作用下,學習態度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大家相互幫助、相互影響,使學生間關系更為密切。
3.3同伴輔導教學方法彌補了實驗帶教資源的不足病理學實驗要求學生能直觀地看到疾病發生后的病理變化,但是大體標本往往呈現出復雜的病變結構,學生常找不到病變之處,需要教師反復指導,容易顧此失彼。切片標本的形態結構、染色與學生參考的示意圖、圖譜等存在著差異,而且學生顯微鏡只能單人使用,教師即使不斷地穿梭于學生間,也只能指導部分學生,即使有實驗員,仍會使不少學生得不到及時的指導,變得無所事事,失去興趣。同伴輔導中的小組長能分擔實驗的指導工作,當組員有困難了,能及時給予指導,幫助部分學生克服學習自覺性差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伴輔導方式使教師及實驗員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處理更復雜的情況,大大彌補了實驗帶教資源的不足。
本校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實施同伴輔導教學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此方式將繼續在以后的實驗課中開展。這種教學法也受到學生的歡迎,大家希望在理論課中也能以這種同伴輔導的形式出現。今后教師可以在部分理論課內容中嘗試采用,希望能成功地探索出新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理論教學質量。
[1]劉青華,王曉輝,李靈敏,等.病理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索設想[J].基礎醫學教育,2015,17(1):16-18.
[2]王永霞,王利霞,千新來.病理學實驗課改革設想[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2,29(3):234-235.
[3]陳雅靜.淺談高職醫學類專業病理學教學方法[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1):54-55.
[4]宋萍萍.試析同伴輔導對輔導者的惠育[J].基礎教育,2014,11(1):97-103.
[5]張先庚,曹冰,安雪梅,等.同伴教育在國內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現狀[J].護理研究,2015,29(35):4363-4365.
[6]高敏,常紅娟,張瑞芹,等.同伴教育在基礎護理學操作技能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7):310-312.
[7]胡建明,李玲,李鋒,等.病理學實驗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醫學研究與教育,2012,29(2):85-88.
[8]谷從友,李楠,柴大敏,等.提高病理學實驗課教學效果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1):43-45.
[9]苗宇船,劉楊,郭繼龍,等.基于學導結合的中醫院校病理學實驗教學實踐[J].基礎醫學教育,2015,17(1):42-44.
[10]董靜靜.同伴輔導教學在護理教育中的研究進展[J].上海護理,2013,13(1):51-54.
10.3969/j.issn.1009-5519.2016.21.063
C
1009-5519(2016)21-3403-03
(201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