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敬東,何日,徐玉慧,馬玉才
(揚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225001)
血防綜合治理對漁船民血防行為變化的影響及原因分析
周敬東,何日,徐玉慧,馬玉才
(揚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225001)
目的分析實施漁船民血防綜合治理以來漁船民血防行為的變化及原因。方法在2005年實施漁船民血防綜合治理前和2016年實施漁船民血防綜合治理11年來,分別組織血防專業人員在4個漁船民集散地對400名漁船民開展血防行為狀況調查。結果綜合治理后調查人群6種血防行為正確率、總正確率均明顯高于綜合治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做好漁船民綜合治理,要針對漁船民的生產、生活特點,制訂一系列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并因地制宜不斷改進與創新,切實改變漁船民危險的血防行為,有效控制血吸蟲病的傳播。
血吸蟲病/預防和控制;漁業;職業衛生;數據收集;江蘇
漁船民由于其職業的特殊性,一直是血吸蟲病的主要傳染源,也是血吸蟲病流行區高危人群之一。漁船民危險的血防行為是造成血吸蟲病傳播的關鍵[1-5],減少流行區高危人群危險的血防行為是控制血吸蟲病流行的一個重要方面。
揚州市位于長江中下游,轄區內沿江區域聚集大量從事漁業生產、水上運輸的漁船民。2005年,揚州市血防部門落實以控制傳染源為主的漁船民綜合治理策略,作者在實施漁船民血防綜合治理前的2005年和實施漁船民血防綜合治理11年來的2016年分別組織血防專業人員開展了漁船民血防行為狀況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資料來源2005年3月(綜合治理前)和2016年3月(綜合治理后)均按分層抽樣方法,在全市103個漁船民集散地隨機抽取4個作為調查點,每個集散地隨機抽取100名漁船民作為調查對象,其中男80人,女20人;年齡25~60周歲。調查對象為具有正常理解能力、自愿參加本研究的漁船民。
1.2方法組織血防專業人員上船入戶,采用統一血防健康行為評價表在4個漁船民集散地對400名漁船民開展血防行為狀況調查,并進行分析。
血防健康行為評價表包含6個測試題:“下水前是否做好個人防護(涂抹防護油膏、穿防護服)(行為1)”、“是否有直接排便入水的行為(行為2)”、“是否使用江邊血防公廁和血防部門發放的糞便收集容器并定點清倒(行為3)”、“是否自愿接受血防查病(行為4)”、“是否有江灘放牧行為(行為5)”、“是否能夠主動勸阻他人下水(行為6)”,被調查者對各個項目進行“是”、“否”單項選擇,計算人群各題血防行為正確率與人群總正確率。每題血防行為正確率=各題正確人數/(有效調查人數×測試題數)×100%,總正確率=各題總正確人數/(有效調查人數×測試題數)×100%。
2.1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綜合治理前后接受血防行為狀況調查的兩組人群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綜合治理前后兩組調查人群基本情況比較(n)
2.2血防行為狀況綜合治理后調查人群6種血防行為正確率、總正確率均明顯高于綜合治理前調查人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綜合治理前后兩組人群血防行為正確情況比較
血吸蟲病流行與人類行為有關,血防行為的改變與血防健康教育密切相關。血防健康教育通過提高目標人群的血防知識、正確的態度與行為,以減少血吸蟲感染,從而達到控制血吸蟲病的效果[6]。
自2005年以來,揚州市逐步實施以傳染源控制為主的綜合治理策略[7]。針對漁船民血吸蟲重復感染嚴重、糞便隨意排放、傾倒無人管理,但停靠、休息點相對固定的特點,設計了一整套漁船民綜合治理方法,即在漁船民集散地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建造無害化血防公廁、發放糞便收集容器、開展血防查病、封灘禁牧等綜合治理。至2016年11年間,揚州市血吸蟲病防治分別于2007年、2009年、2014年達到疫情控制、傳播控制、傳播阻斷標準。綜合治理也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2005~2007年),主要以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為主,在漁船民集散地建造了少量無害化血防公廁。具體做法是在漁船民集散地設立固定或流動的血防宣傳咨詢點,通過張貼標語、宣傳畫、發放告漁船民書和宣傳單、播放血防影片、發放防護用品等簡單形式開展宣傳、咨詢和技能培訓活動;在漁船民集散地建造少量無害化血防公廁,但漁船民在水上作業期間回到岸上使用公廁也確有不便[8]。第二階段(2008~2009年),主要是開展直接面視下一對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方式,并根據漁船民實際生產生活需求,江蘇省統一定制并發放各式宣傳實物,如糞便收集容器、水桶、宣傳雨傘、雨衣、汗衫和購物袋、一次性茶杯等;在漁船民中廣受歡迎,漁船民參與血防宣傳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在漁船民集散地增建了大量三格式無害化血防公廁,50人以下的漁船民集散地至少1座,50~100人的集散地建造至少3座,100~200人至少建造5座,200人以上至少建造7座,極大地滿足了集散地漁船民的需求。第三階段(2010~2016年),開展漁船民血防行為自我效能干預,通過向其介紹推廣生產、生活中的健康行為和經驗做法,提供其正確的應對措施,以增強其對相關防護行為的信心;開展血吸蟲感染風險教育,提高其對危險的血防行為的風險意識;對其進行談話交流技巧的教育,使其善于拒絕他人危險血防行為的要求,進而成為血防健康行為的傳播者。通過增強漁船民自我效能感,促進血防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實質效果[9]。這一階段,血防部門聘用血防群眾監理參與到漁船民的綜合治理中來。血防群眾監理是血防部門動員當地有一定血防工作技能與工作經驗,在當地有一定聲望的群眾代表,每個集散地配備至少一名血防群眾監理參與漁船民綜合治理,每年由血防部門付給他們一定的工作報酬。血防群眾監理配合血防部門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發放宣傳單、宣傳品、防護油膏;及時準確摸清當地漁船民人員情況并登記造冊,便于血防部門開展查病工作;開展江灘巡查,維護江灘血防設施,掌握漁船民上灘情況,勸阻人員下水和江灘放牧;負責管理無害化血防公廁。
本調查結果顯示,實施漁船民血防綜合治理以來,其血防行為6個指標與綜合治理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漁船民的血防行為狀況有了明顯變化。本調查也發現,漁船民自愿接受血防查病的依從度較高,提示應進一步加大對漁船民的查病力度,從源頭上控制血吸蟲病傳播。
綜上,做好漁船民綜合治理,要針對漁船民的生產生活特點,制訂一系列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并因地制宜不斷改進與創新,切實改變漁船民危險的血防行為,有效控制血吸蟲病的傳播。
[1]朱蓉,黨輝,張利娟,等.2005-2008年全國血吸蟲病疫情監測[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09,21(5):358-362.
[2]戚京城,胡廣漢,彭國華,等.潘陽湖區流動漁船民血吸蟲感染情況調查[J].中國病院生物學雜志,2010,5(1):71.
[3]李華忠,陳燕國,張倩,等.湖北水上作業人員糞便管理及血吸蟲感染調查[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09,21(1):19-22.
[4]周杰,黃翠云,何永康,等.洞庭湖流動漁民血吸蟲病流行病學評估[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0,22(5):464-467.
[5]Zhou XN,Guo JG,Wu XH,et al.Epidemiology of schistosomiasi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04[J].Emerg Infect Dis,2007,13(10):1470-1476.
[6]周曉農,林丹丹,汪天平,等.我國“十二五”期間血吸蟲病防治策略與工作重點[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1,23(1):1-4.
[7]高揚,楊軍,孫樂平,等.流動漁船民血吸蟲病防治措施的研究Ⅰ漁船民集散地無害化公廁的建設[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08,20(2):102-105.
[8]魏德全.南京地區漁船民血防健康教育效果評估[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2):277-278.
[9]彭民金,肖漢,沈瑾,等.自我效能對湖北省初中生接觸血吸蟲疫水行為的影響[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6,28(2):193-195.
10.3969/j.issn.1009-5519.2016.21.066
C
1009-5519(2016)21-3410-02
(2016-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