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虹,孔晶,唐富山
(遵義醫(yī)學院藥學院臨床藥學教研室,貴州遵義563000)
雙語教學在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教學中的應用
潘虹,孔晶,唐富山
(遵義醫(yī)學院藥學院臨床藥學教研室,貴州遵義563000)
【提要】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教學內容難度較大,單一的教學方式致使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為了提高該門課程教學質量,該文從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課程教學需求出發(fā),通過對該課程雙語教學的實踐,從雙語教學的教學安排、教學效果評價和存在的問題幾個方面進行了介紹和探討。實踐證明,雙語教學能夠豐富課程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對該課程雙語教學的深入開展及其他藥學專業(yè)課程的雙語教學的推進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生物藥學;教學方法;藥學;藥物制劑;學生,醫(yī)科
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是藥劑學的一門分支學科[1-2],是藥學和藥物制劑專業(yè)的核心專業(yè)課之一,目前我國大部分高等醫(yī)藥院校藥學類專業(yè)本科均開設此門課程。藥物動力學與生物藥劑學有著密切的關系,二者共同在藥物體內過程的規(guī)律揭示中發(fā)揮著積極作用。藥物動力學側重于藥物體內過程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研究,而生物藥劑學側重于藥物體內過程各環(huán)節(jié)的規(guī)律研究,2個學科通常結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些特定的研究工作[3]。
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涉及的學科非常多,如藥劑學、藥理學、生理學、生物化學、數(shù)學、分析化學等[3]。學生感覺較枯燥,學習積極性通常不高,教學效果并不好。因此,有必要不斷充實和完善其教學內容與方式。我國有學者認為,在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著眼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突出臨床用藥設計和評價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藥學服務的理念[4]。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多媒體教學與板書相結合、案例教學法及PBL教學與LBL教學相結合等手段,豐富課堂內容。同時,也應采用適當?shù)碾p語教學[5]。為此,作者結合本校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雙語教學的教學體會,提出雙語教學有關思路并簡單介紹本校的做法,以期拋磚引玉,促進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雙語教學的深入開展。
英國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中“雙語教學”的定義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即用第二種或外國語進行部分或全部非語言學科的教學,其實際內涵因國家、地區(qū)不同而存在差異。在我國,雙語教學主要指用英語進行的部分學科教學,值得注意的是,在雙語教學中,第二種語言是教學的語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學的內容或科目。
按照外語使用程度由高到低,將雙語教學模式主要劃分為“沉浸型”模式、“維持母語”模式和“雙語過渡”模式3種[6]。其中,“雙語過渡”模式適用于缺乏目標語環(huán)境,目標人群的語言能力以母語為主,雙語教學目的就是要逐步加強弱勢語言。中西部地區(qū)普通高校適宜從“過渡型”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向“維持型”過渡。
雙語教學是當今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之一,也是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復合型專業(yè)人才的必然趨勢[7]。在藥學專業(yè)課上運用雙語教學方法,不僅能夠鍛煉和提高學生英語能力尤其是科研論文閱讀能力和專業(yè)詞匯量,同時學生還能通過接觸雙語教學中所介紹的英文文獻,了解學科前沿動態(tài),培養(yǎng)專業(yè)意識,增加學習興趣。
2.1教學內容的選擇本校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課程為藥學、藥物制劑專業(yè)開設在第六學期,理論課時為36學時,實驗課時為28學時。雙語教學暫安排在理論課堂,為4學時,占總理論課時的10%。由于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課程中一些章節(jié)如單室模型、多室模型、統(tǒng)計矩分析等理論性和邏輯性都很強,且數(shù)學公式復雜,因此,不選擇其進行雙語教學,而是選擇應用型章節(jié)如“藥物動力學在新藥研究中的應用”進行雙語教學。
2.2教材的選擇選擇合適的教材是雙語教學開展的必然條件。截至目前,我國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權威機構尚未出版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雙語教材,同時由于雙語教學課時安排較少,因此,本門課仍選擇中國藥科大學劉建平教授主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第四版)》,該教材中含部分專業(yè)詞匯,再與任課教師從其他英文教材如《Applied Biopharmaceutics&Pharmacokinetics》或英文文獻等選取相關內容進行結合。
2.3教學模式的選擇雙語教學的模式必須和學生本身的基礎英語及藥學英語水平相匹配,在學習該門課程前,本校2013級藥學與藥物制劑專業(yè)學生中大約只有62.5%通過大學英語四級,并且尚未開設藥學英語課程。因此,在進行雙語教學中,主要以中英文交叉講授為主,多媒體課件則是以英文為主,除一些基本單詞外,均用中文注解。考慮到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本門課程的教學需求,雙語教學著重于該章內容的重點專業(yè)英文詞匯,如臨床前藥動學(pre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實驗動物(beagle、mice、rat、minipig)和生物等效性(bioe quivalence)等進行重點強調,不斷地重復,加深學生的記憶;同時,對藥物動力學在新藥研究中的研究內容通過列舉相關英文文獻題目(中英文對照)的方式進行講解。一方面讓學生對藥物動力學的研究內容有一個更深刻、直觀的了解和認識,另外一方面讓學生對相關專業(yè)詞匯更加的熟悉,培養(yǎng)他們應用英文專業(yè)詞匯的能力。
2.4其他教學安排為了鞏固和進一步提高雙語教學效果,采取下列方式鞏固和檢驗教學效果:(1)課后將教學所用PPT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抄寫其中所列英文詞匯和文獻題目(含中英文);(2)布置一篇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英文文獻翻譯作業(yè),題目為“Pharmacokinetics,Safety,and Tolerability of Amygdalinand Paeoniflorin After Single and Multiple Intravenous Infusions of Huoxue-Tongluo Lyophilized Powder for Injection in Healthy Chinese Volunteers”,考慮到學生英語水平,只要求學生翻譯文章摘要部分;(3)在本學期期末考試中增加雙語教學內容部分的考核比重。
3.1對象和方法為了得到從學生視角對雙語教學效果的評價[8],本文對本校2013級藥學、藥物制劑專業(yè)共計110名學生在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課程結束后利用專業(yè)的免費問卷調查平臺——問卷星進行問卷調查,共收回96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7.3%。
3.2關于雙語教學總體安排本次雙語教學總體安排基本與大部分學生預期教學方式相符,英語詞匯量和要求大部分學生表示基本認可,但是同時也表現(xiàn)出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一同上課對雙語教學的接受程度也不一致。見圖1~3。

圖1 您希望雙語教學的方式是?

圖2 本次雙語教學對英語的要求是否高于平時?

圖3 您覺得本次雙語教學英語詞匯量如何?
3.3關于雙語教學教學效果大部分學生認可本次雙語教學,認為激發(fā)了學習積極性,并希望多開展雙語教學。見圖4~5。同時,在調查問卷中,還設置了一個問題,即“這次雙語教學您記住了哪些專業(yè)詞匯?”,通過學生的回答可看出,課堂強調的重點內容的專業(yè)詞匯,學生已較好地掌握。在期末考試中,進行雙語教學的教學內容的得分率在85.6%,教學效果較滿意。

圖4 雙語教學對您本章內容學習積極性有何影響?

圖5 您希望以后多多開展雙語教學嗎?
3.4關于雙語教學方法的建議在調查問卷的最后,設置一個問題“您覺得在本次雙語教學中需要改善的地方是什么?”,大多數(shù)學生除了表示認可雙語教學外,還提出了一些意見,如還可適當增加英文詞匯量,可提前將相關資料發(fā)給學生預習,專業(yè)詞匯重點標注并多次強調,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希望教師教授記憶藥學專業(yè)英語的方法等。這些寶貴的意見將促進雙語教學在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授課中的持續(xù)應用與改進。
無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雙語教材,雙語教學學時較少,雙語教學師資資源貧乏[9],學生基礎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學生藥學英語基礎較差,對教師進行雙語教學激勵機制不足等問題都限制了雙語教學在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課程中的應用和其對教學效果提升的幅度。
雙語教學不僅豐富了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的教學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對于提高目前國內藥學人才所必需的雙語素質的形成還具有一定的意義。下一步,課程組還將繼續(xù)適當增加雙語教學學時、選擇合適的原版英文教材并和中文教材結合使用、培養(yǎng)雙語教學師資力量、完善雙語教學教學模式、在實驗課上增加雙語教學改革、建立雙語教學形成性評價體系和根據(jù)學時英語水平分小班授課等方面著手切實提高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的雙語教學和整體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1]王小平.高職高專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課程改革探討[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8,26(10):116-117.
[2]李小娜,李唐棣,呂立勛.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教學改革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2010(9):25-26.
[3]劉建平.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182.
[4]周雪妍,李成林,汪建云,等.提高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教學效果的思考[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5,17(7):598-600.
[5]邱利焱,趙慶賀,朱卡林.《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雙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2(17):123-125.
[6]張素群.對我國大學雙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藥學教育,2006,22(2):9-11.
[7]龍國智.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現(xiàn)狀評析[J].改革與開放,2011,18(4):173-174.
[8]卞琦娟,唐力.基于學生評價的雙語教學改進[J].藥學教育,2013,29(5):33-36.
[9]李秀娟.雙語教學形式與師資配置問題研究[J].藥學教育,2007,23(6):36-38.
10.3969/j.issn.1009-5519.2016.21.062
C
1009-5519(2016)21-3401-03
(2016-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