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陳允,吳慧
(皖南醫學院附屬弋磯山醫院心內科,安徽蕪湖241000)
延續性護理對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內介入術后患者效果評價
楊婷,陳允,吳慧
(皖南醫學院附屬弋磯山醫院心內科,安徽蕪湖241000)
目的評價對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內介入術(PCI)后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的效果,總結針對性的臨床護理方案。方法選擇該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行PCI治療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干預方案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行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控制效果、再入院率、并發癥、生活習慣改變情況、服藥依從性等。結果對兩組患者隨訪半年,觀察組的各項指標控制情況、并發癥、服藥依從性、不良生活習慣改變情況、再入院率等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結論PCI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地提高患者遵醫行為,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降低術后并發癥及再入院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促進康復。
冠心病;血管成形術,經腔,經皮冠狀動脈;護理
經皮冠狀動脈內介入術(PCI)作為目前治療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但是部分患者出院后無法遵循醫囑、擅自停藥、繼續以往不良生活習慣等造成患者出院后較高的復發率、并發癥、死亡率情況[1]。因此,如何做好PCI術后的護理干預成為PCI治療冠心病后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2]。本文就延續性護理(綜合出院護理計劃、聯合電話回訪和“同心管家”微信平臺實施健康宣教干預,達到改善患者預后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在PCI術后的實施效果展開分析,并對比常規護理所得效果,分析延續性護理干預實施的必要性,現詳細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本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PCI治療的冠心病患者,患者及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方法,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均為首次PCI術;患者的思維正常且口齒表達清晰[3]。
排除標準:存在嚴重的精神病合并情況;患者意識模糊;存在失語問題。120例患者中男76例,女44例;年齡40~80歲,平均58歲。按照護理方案不同,將12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干預及出院指導。觀察組患者行延續性護理干預。(1)院內階段:護理人員需為患者制訂出院計劃,一般在出院前3 d對患者的身體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及患者住院期間的各項情況錄入檔案。另外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行為指導,一般時間控制在30 min為宜[4]。
向患者發放《PCI術后健康宣教手冊》,告知患者仔細閱讀,不懂就問,并讓患者或家屬通過微信添加“同心管家”健康APP系統,填寫信息建立聯系,指導其通過微信接收PCI術后相關健康知識指導。向患者發放自我監測筆記,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的情況與患者進行溝通后設立自我管理計劃,告知患者將每天遵醫行為及運動時間、各項身體指標測量結果進行記錄。(2)院外階段:建立隨訪登記表,出院后對患者進行定期的電話隨訪和微信聯系,隨訪內容包括患者服藥情況、進食情況、運動情況、藥物管理情況及并發癥情況等,患者可將他們的監測信息、疑問等隨時通過微信聯系護理人員,進行信息登記,每月通過微信平臺發布健康教育信息督促患者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另外,需要提醒患者用藥的相關注意事項,出現不良反應時需要及時與主治醫生進行聯系。
1.2.2觀察指標觀察患者主要危險指標控制情況、半年后并發癥及再入院情況、不良生活習慣改變情況、服藥依從性情況。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5]。
2.1兩組患者術后半年主要危險指標控制情況比較隨訪半年后,觀察組患者各項控制結果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半年主要危險指標控制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半年主要危險指標控制情況比較(±s)
注:-表示無此項;1 mm Hg=0.133 kPa。
組別n 體質量指數(kg/m2)收縮壓(mm Hg)舒張壓(mm Hg)低密度脂蛋白(mmol/L)觀察組對照組60 60 t P --30.50±9.80 26.20±9.05 2.038 7 <0.05 125.40±14.50 133.02±17.80 2.099 1 <0.05 75.05±7.20 80.20±12.30 2.285 3 <0.05 2.95±0.88 3.71±1.10 4.179 0 <0.01
2.2兩組患者并發癥、再入院及支架再植入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出院半年后并發癥、再入院及支架再植入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再入院及支架再植入情況比較[n(%)]
2.3兩組患者半年后生活習慣與規律服藥情況比較對照組患者經過常規護理后生活習慣改變率及規律服藥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半年后生活習慣與規律服藥情況比較[n(%)]
國家近年來實施了多項醫療改革制度,促使部分患者在還未痊愈的狀態下回家休養,所以患者出院后的延續性護理成為控制患者出院后不良情況發生的有效保障。隨著近年來微信在人們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微信平臺在延續性護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此種方式打破了空間與時間的限制,能夠有效地滿足患者及家屬對術后康復知識的需求,充分地發揮了醫療資源的作用。除此之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醫患之間及各個部門的共同參與,并且通過微信平臺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能舒緩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6]。
冠心病作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存在較高的發病率和病死率,且患者治療出院后,存在著較低的依從性情況,最終誘發惡性室性心律失常、支架內再狹窄等問題,增加了患者出院后的并發癥及死亡率情況[7-10]。本研究對兩組患者分別采取了常規護理及延續性護理干預2種護理方案。對患者進行術后半年的調查隨訪工作,隨訪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主要危險指標控制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對兩組患者出院后的再入院情況、并發癥情況及支架再植入率情況進行對比,觀察組也同樣具有優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對患者進行延續性護理,能夠從患者的生活習慣、飲食、運動、用藥情況等諸多方面加以干預,及時對患者進行宣教,保證出院后治療的延續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但本研究半年的回訪調查仍不夠全面,患者各項指標雖有改善但是對患者后期的生活質量影響未設計量表做專門的調查,也未關注到患者心理健康的變化是需要繼續回訪改進的。
綜上所述,延續性護理為患者提供了更為計劃性、系統性且目標性的健康指導,而微信健康教育軟件的出現,作為延續性護理在患者中的應用更是能夠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水平,對于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提前預防,也更好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1]張翠萍.延續性護理對冠心病康復期患者服藥依從性社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2):4-6.
[2]張紅娟,李詠梅,趙翠俠.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實施延續性護理對血糖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8):151-152.
[3]鄭淑梅,楊秀蘭,呂燁輝,等.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心臟康復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4):297-300.
[4]涂雪梅.延續性護理干預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預后質量的影響及臨床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6):4-6.
[5]曹教育,陳霞,余華,等.延續性護理在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內介入術后患者的應用[J].安徽醫藥,2016,20(1):193-194.
[6]王曉晶,王璐璐,王如意.延續性護理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循環雜志,2014(增1):205.
[7]李蘋,林平,陶領偉,等.延續性自我管理干預對PCI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24):3019-3023.
[8]單秋菊.電話隨訪式延續性護理對PCI術后患者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的影響[D].鄭州:鄭州大學,2014.
[9]劉佳.延續性護理對提高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14,43(6):697-699.
[10]王曉娟,王新麗,白玲,等.延續性護理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患者中應用效果評價[J].寧夏醫學雜志,2014,36(3):281-283.
10.3969/j.issn.1009-5519.2016.21.051
B
1009-5519(2016)21-3378-02
(2016-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