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競 肖鄉(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廣州市飲食業油煙污染狀況及其對空氣質量影響分析調查
彭競 肖鄉(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隨著油煙污染研究的不斷深入,油煙對于城市顆粒物及VOCs的貢獻越來越受到關注,油煙對空氣質量的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等報道不斷出現。此次調查是通過收集廣州市2012年飲食業油煙監測數據,采取統計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廣州市飲食業油煙污染狀況,探討其污染特征及存在的問題,提出防治措施,以期為環境管理決策提供科學的支持。
廣州;飲食業;油煙污染;空氣質量影響;分析
隨著城市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居住人口不斷增長,飲食業的發展及其產生的相關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作為與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一起被列為城市大氣污染的“三大殺手”的飲食業油煙,引起了各方關注[1]。2001年原國家環保局公布了《飲食業油煙排放實行標準》(GB18483-2001);廣州市也于2008年下發了《轉發市環保局關于廣州市2008-2012年飲食業污染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穗府辦〔2008〕53號);2011年7月,市環保局組織開展2011年廣州市餐飲業油煙綜合整治試點工作,在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和天河區四區劃定區域作為餐飲業油煙污染綜合整治試點區域;2013年8月19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廣州市餐飲場所污染防治管理辦法》。
通過多年的整治工作,尤其是“油改氣”工程的實施,廣州市城區的飲食業基本使用液化石油氣或天然氣等清潔燃料,燃燒完全,火煙污染問題已基本解決。但隨著油煙污染研究的不斷深入,油煙對于城市顆粒物及VOCs的貢獻越來越受到關注,油煙對空氣質量的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等報道不斷出現,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城市油煙污染狀況及其對空氣質量的不利影響。
資料顯示,2012年,廣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551.21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第三產業完成8617.33億元,增長11.1%。目前,廣州市登記注冊的飲食業有5萬多戶,大多設置在商業繁華區和居民住宅區。2008年,僅廣州市天河區環境保護局受理的群眾投訴,油煙污染就占了61.97%。2012年,廣州市受理的14678宗環境信訪件中涉及餐飲業的1002宗,占總數的18.32%。
雖然廣州市經過5年多的飲食業油煙整治工作,目前城區油煙投訴占比已明顯下降。但由于飲食業數量較大,且部分地區還存在無證經營、處理設施閑置甚至不安裝處理設施等情況,油煙排放仍然是不可忽視的污染源。以往研究顯示,飲食業排放的顆粒物粒徑在0.010~10μm之間[2],餐飲業排放顆粒物PM2.5占到PM10的80%以上[3],而PM1.0/PM2.5為50%~80%[4],說明飲食業油煙中PM1.0的比例較大。廣州飲食業采用的高壓靜電除塵技術,主要去除油煙中粒徑大于1μm的顆粒物,對于粒徑小于1μm的顆粒物去除效果不是很好[4],油煙中的氣態部分(主要是VOCs),無法通過目前的油煙處理設備獲得有效處理,從而直接排入大氣或吸入人體中,對大氣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此次調查是通過收集廣州市2012年飲食業油煙監測數據,采取統計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廣州市飲食業油煙污染狀況,探討其污染特征及存在的問題,提出防治措施,以期為環境管理決策提供科學的支持。
由于廣州市飲食業數量眾多,類別復雜,調查圍繞廣州市10區兩市(縣)進行,調查對象為日常監管的飲食業油煙企業。
本次調查的范圍包括: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白云區、黃埔區、花都區、番禺區、南沙區、蘿崗區、增城市、從化市等12個區縣的行政轄區范圍內共1232家飲食企業。飲食企業以中心城區居多,其中海珠、越秀、荔灣、天河等4個區的飲食企業分別為372家、299家、110家、145家,占調查總數的75%,白云、黃埔、花都、番禺、南沙、蘿崗、增城、從化等飲食企業數占25%(見圖1)。從廣州市整體情況來看,登記注冊的飲食業戶有50000多戶,而各區上報的納入監管范圍的僅有1232戶,監管比例僅為2%,開展監測的比例僅為1.7%;中心城區監管比例略高,但開展監測的戶數也較少,以海珠區為例,登記注冊的飲食企業4950戶,監管377戶,監管比例為8%,而開展監測的僅為1.4%??傮w來看,由于全市飲食企業數量巨大,靠常規的監管、監測模式難以全面覆蓋。
本次調查的1232家餐飲企業中粵菜有742家,占調查總數的60.1%;西餐169家,占總數的14%;火鍋81家,占總數的7%;湘菜、川菜分別是48家和22家,占總數的6%。
按照《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試行)》(GB18483-2001)表1飲食業單位的規模劃分標準劃分,本次調查的餐飲企業中以中型飲食企業居多,有596家,占調查總數的48.4%,大型飲食企業有480家,占總數的38.9%,小型156家,占總數的12.6%。
圖1 飲食業企業的地理分布
此次調查10個區和兩個縣級市的1232家飲食業中,完整填寫治理狀況的共有966家,資料不完整的266家,其中未提供排放高度的按低于15米統計,未提供處理裝置的按無安裝處理裝置統計,依此對1232家餐飲單位進行治理狀況的統計分析(詳見表1)。
4.1 飲食企業主要采用清潔能源為燃料
本次調查的1232家飲食業均使用清潔能源作為燃料,其中有33.8%的飲食企業使用天然氣,5.4%的單位使用電能,60.8%的單位使用煤氣。
4.2 飲食企業基本都安裝了油煙治理設施,并以靜電吸附治理為主
已安裝治理設施的飲食企業共有951家,占總家數的99.5%,尚有0.3%的飲食企業未安裝治理設施。其中97.6%的單位使用靜電吸附或靜電吸附+其他,1.0%的單位僅使用運水煙罩,0.4%的單位僅使用水噴淋,0.5%的單位使用其他治理措施(活性炭吸附等),0.4%的單位沒有安裝任何治理設施。資料顯示靜電吸附與運水煙罩對油煙處理能力均達95%以上,能有效去除2微米以上或更大的顆粒物。
4.3 油煙廢氣排放大都經由專用煙道,且排放高度高于15米
此次調查的企業情況顯示:96.5%的單位使用1條或1條以上的專用煙道,3.5%的單位并無使用專用煙道。其中44.1%的單位排放高度低于15米(未提供排放單位的視為低于15米處理)。55.9%的單位排放高度高于或等于15米。
4.4 近半數飲食企業安裝了油煙排放在線監控設施
41.2 %的單位安裝了在線監控設施,58.8%的單位未安裝在線監控設備。安裝在線監控設施的飲食企業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天河、越秀、荔灣、海珠四區已安裝在線監控設施占全市的比例為94%。
根據飲食業油煙排放濃度、風機風量和主營時間核算,此次各區報送的飲食企業油煙排放總量為15.6噸/年,其中越秀區6.31噸/年、海珠區1.10噸/年、荔灣區1.25噸/年、天河區2.52噸/年、白云區0.401噸/年、黃埔區0.522噸/年、花都區0.679噸/年、番禺區2.40噸/年、南沙區0.241噸/年、蘿崗區0.0885噸/年、從化市0.130噸/年、增城市0噸/年。
本次調查的876家有監測數據企業中粵菜類型餐飲企業油煙年均排放量為20.8kg/年·家、湘菜為18.7kg/年·家、川菜為17.9kg/年·家、西餐為11.3kg/年·家、火鍋11.5kg/年·家、其他為15.6kg/年·家。與此次調查的企業油煙排放均值(17.9kg/年·家)比較,西餐、火鍋和其他類型的餐飲企業油煙年均排放量低于全市均值,川菜類型餐飲企業油煙排放量與均值持平,粵菜、湘菜類型餐飲企業油煙排放量高于平均值。
表1 廣州市各區(縣級市)飲食業基本情況表
根據溫夢婷、胡敏在《北京餐飲源排放細粒子理化特性及其對有機顆粒物的貢獻》(《環境科學》第28卷第11期)中對飲食企業營期間排放細粒子PM2.5質量濃度的平均值2.0mg/m3的研究結果和對油煙中細粒子有機顆粒物PM2.5的估算方法,對廣州市飲食業油煙排放細粒子進行估算。按照《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試行)》(GB18483-2001)表1飲食業單位的規模劃分標準,設定本次調查中大型飲食業爐頭數為8個、排風量為16000m3/h,中型飲食業爐頭數為4個、排風量為8000m3/h,小型飲食業爐頭數為2個、排風量為4000m3/h,主營時間為2h,則本次調查的1232家飲食企業1年排放的顆粒物為19061.76kg。而按照廣州市登記在冊的50000多家飲食企業來看,保守估計一年全市的飲食企業的顆粒物排放總量約770多噸。
表4 廣州飲食企業細粒子排放估算
針對飲食業油煙擾民問題不斷的情況,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對策建議如下。
7.1 全面開展廣州市油煙成分調查
目前飲食業油煙成分尚無權威的數據發布,所了解接觸的僅是一些科研的零星調查數據,而居民小區的油煙排放更是沒有監測數據,為了全面摸清廣州市的油煙成分,了解其中細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的組成及排放總量,為進一步加強油煙污染治理提供技術支撐,建議相關職能部門全面開展廣州市油煙成分調查研究工作。
7.2 加快油煙污染治理技術研究
推進油煙污染治理技術研究,加強對細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同時去除技術的投入等,如美國、日本等國家較多采用的催化法控制技術,能較好的去除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但由于價格較高,在我國的研究、應用都較少。
7.3 加強飲食業油煙監管力度
嚴格執行《廣州市餐飲場所污染防治管理辦法》,政府相關部門嚴把審批關,推進餐飲場所與居民住宅樓分離,建設相對獨立的餐飲場所集聚經營區。
推行餐飲業排污許可證制度,對環保手續齊備、達標排放的餐飲業戶核發排污許可證,并納入日常監管,確保餐飲業戶持證排污、按證排污。
推行油煙污染治理設施集中運營制度,加強油煙處理設施的日常維護、保養,提高油煙排放處理效率。
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強油煙排放監管,對中、大型飲食企業安裝在線監控設備并聯網監管,有條件的地區應裝備在線監測設備,掌握油煙排放具體情況,避免因常規管理方式導致的人手不足、監管不到位的情況。
7.4 完善城市飲食業油煙污染防治的法規、辦法
增加對農村生活區范圍、風景區、療養區的油煙排放管理要求,在油煙成分調查的基礎上,逐步推進對飲食企業油煙排放中細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限制。
7.5 加大宣傳力度
對飲食企業、廣大市民加強油煙污染宣傳,推動飲食企業守法經營,提倡公眾參與監督飲食企業污染排放。
[1]羌寧,蔣大和,都基峻,楊靖波.城市空氣質量管理與控制[M].科學出版社,2003:352-362.
[2]程希,季學李.烹調油煙污染及其凈化技術探討[J].環境保護,2001,(12):15-16.
[3]趙云良.餐飲源排放顆粒有機物和典型城市大氣顆粒物化學組成及特征[D].北京:北京大學,2005,42-45.
[4]溫夢婷,胡敏.北京餐飲源排放細粒子理化特征及其對有機顆粒物的貢獻.環境科學,2007,(28):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