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亨飛
(河西學院醫學院,甘肅 張掖 734000)
綜合方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98例觀察
王亨飛
(河西學院醫學院,甘肅 張掖 734000)
目的:觀察綜合方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方法:196例隨機分為兩組各98例。兩組均給予常規針刺聯合牽引的療法,治療組聯合頸椎操、循經刮痧、葛根榮筋湯治療。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6.9%、對照組89.8%,治療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后(VAS)評分均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P<0.05),治療后治療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頸椎操、循經刮痧、葛根榮筋湯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可明顯改善臨床癥狀,調整機體內外環境,促進免疫調節機能和周圍神經的傳導功能。
神經根型頸椎病;綜合方法;對照治療觀察
神經根型頸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radiculopathy)是因單側或雙側脊神經根受刺激或受壓所致,其表現為與脊神經根分布區相一致、運動及反射障礙。本病較多見,約占頸椎病的60.2%[1]。各種有針對性的非手術療法均有明顯的療效。40~60歲為頸椎病的高發年齡,而70歲以后患病率高達90%[2]。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頸椎病的患病率漸呈年輕化趨勢[3]。我們用葛根榮筋湯配合刮痧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196例,均為2012年5月至2015年10月本院門診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98例。治療組男53例,女45例,年齡18~46 歲,平均(32.5±8.5)歲,病程3~6個月,平均(3.87±0.63)個月。對照組男54例,女44例,年齡18~48 歲,平均(31.5±10.5)歲,病程3~5個月,平均(3.79±0.72)個月。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均自愿參加本課題綜合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
排除標準:①不能表達主觀的不適癥狀、精神病;②孕婦及哺乳期婦女,近半年有生育要求。③有糖尿病史。④合并感染或出血、過敏體質。⑤正在參加其它臨床試驗。⑥頸椎骨關節結核、腫瘤。⑦椎管內占位性病變。⑧有高位脊髓壓迫癥。并除外頸椎外病變以上肢疼痛或麻木為主的疾患。
兩組均給予常規針刺聯合牽引的療法。選取C5-7頸夾脊穴、風池、肩三針、曲池、合谷,選取合適毫針,平補平瀉,留針30min;牽引取坐位,采用四頭帶手動牽引架。患者全身放松,頸前屈15°,將四頭牽引帶的前帶托住下領,后帶究住枕骨粗隆;以體質量1/6左右的重量拉緊牽引帶,并以患者能耐受為度,持續牽引20min。
治療組加用頸椎操、循經刮痧,葛根榮筋湯治療。頸椎操為“十字形”彎曲,即頭部依次向前彎—復位—向左彎—復位—向后彎—復位—向右彎—復位,然后依次做左前彎—復位—左后彎—復位—右后 彎—復位—右前彎—復位,每天3次,每次5min。循經刮痧選擇合適的水牛角刮痧板,患者取俯臥位,以刮痧油為介質,自上向下,循督脈和膀胱經在頸背部的皮部分布區域、手三陽經在肩頸部和上肢的區域進行刮壓,隔2天1次,每次10min。葛根榮筋湯藥用葛根120g,黃芪20g,赤芍10g,柴胡12g,川芎10g,當歸12g,桂枝12g,炙甘草6g。每天1劑,水煎2次兌合分早中晚3次溫服。
兩組均每周治療3次為一療程,每一療程間隔2天,連續治療10個療程(共治療90天)。
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最痛為10分,完全無痛為0分,患者自己在0~10之間取整數評分。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痊愈:疼痛、麻木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肢體活動及功能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大部分消失,肢體活動及功能接近正常。無效:達不到“有效”標準。
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98 7.8±1.3 2.5±0.7*治療組 98 7.6±1.5 1.2±0.4*△
神經根型頸椎病癥狀是在神經根管狹窄的基礎上損傷誘發神經根理化性質的改變所致[5]。牽引和針刺治療是目前在臨床中最為常用的治法。
頸肩僵硬疼痛幾乎是所有頸椎病患者共有的癥狀。神經根型頸椎病屬中醫 “痹證”、“頸肩痛”等范疇。如《素問·逆調論》謂:“骨痹,是人當攣節也。人之肉苛者,雖近衣絮,猶留者也,是謂何疾?曰:榮氣虛,衛氣實也,榮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榮衛俱虛,則不仁不用,肉如故也。人身與志不相有,曰死。”其描述與今之頸椎病的臨床表現十分類似。《靈樞·經脈》中所提到的“不可以顧,肩似拔,臑似折,頸、肩、臑、臂后外廉痛”, 這些描述均類似于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放射痛表現[6]。《傷寒論》桂枝加葛根湯條文中描述為“項背強幾幾”,治療外感風寒,太陽經氣不舒,津液不能敷布,經脈失于濡養之證。認為該病多為外感風、寒、濕邪,閉阻經脈,筋脈失于潤養所致,痛無非“不榮”和“不通”,治療當用升津舒筋、散風祛濕、活血化瘀等方法。根據臨床經驗在經方葛根湯的基礎上加大葛根用量,去麻黃,加川芎、當歸、柴胡、黃芪,白芍易赤芍,命之為“葛根榮筋湯”。方中葛根升津舒筋,有歌云“葛根四兩走經輸,項背幾幾反汗濡”。臨床實踐證明,使用大量葛根可以使患者頸肩部溫熱汗出而有一種放松舒適的感覺,“濡”是北方語系中“舒服”的意思。桂枝“通行十二經脈”以溫陽化氣,赤芍、當歸、川芎活血化瘀,柴胡疏理氣機以升陽,黃芪鼓舞氣血達病所,炙甘草之“甘”與溫藥之“辛”相合以化陽而散“風寒濕邪”。諸藥合用,可達散邪、通絡、止痛、舒筋之效。刮痧療法是在中醫經絡理論指導下的外治法,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絡、排除毒素的作用,現代研究表明[7],刮痧既可以減輕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通過一系列的免疫反應達到消除病痛的目的。頸椎操簡便易學,是自我調理的最佳方法,可通過放松頸部肌肉達到緩解頸椎壓力的作用。持之以恒的練習和鍛煉則可以增強頸肌力量、增大頸部活動度,恢復或改善頸椎生理曲線和力學平衡,防止頸椎病的復發。
綜上所述,在常規針刺和牽引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頸椎操、循經刮痧結合葛根榮筋湯可達到內外兼治之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顯著,方法簡便易行。
[1] 孫宇,陳貴存.第二屆頸椎病專題座談會紀要[J].解放軍醫學雜志,1994,19(2):156-158.
[2] 趙定麟.頸椎傷病學[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4,8:147.
[3] 王擁軍,施祀.頸椎病發病因素的流行病學概況[J].中醫正骨,1999,(3):41-43.
[4]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6.
[5] 王東.電針配合頸椎操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觀察[D].湖北中醫藥大學,2013,53.
[6] 曾景釗.電針結合推拿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觀察[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4,43.
[7] 張冬梅,陳麟,徐準,等.電針配合刮痧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光明中醫,2012,27(1):101-103.
R271.917.5
B
1004-2814(2016)10-0964-02
2016-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