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勇,黎秋嬋
(1.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中醫院骨七科,廣東 廣州 511400;2.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欖核醫院子沙衛生站,廣東 廣州 511458)
中西醫結合治療胸腰椎多節段脊柱骨折34例
陳建勇1,黎秋嬋2
(1.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中醫院骨七科,廣東 廣州 511400;2.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欖核醫院子沙衛生站,廣東 廣州 511458)
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胸腰椎多節段脊柱骨折(MSF)的效果。方法:34例用手術配合中醫輔助治療。結果:總有效率94.12%,治療前后病變椎體前緣高度與脊柱后凸角度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MSF療效較好。
胸腰椎多節段脊柱骨折;中西醫結合;治療觀察
多節段脊柱骨折(MSF)指脊柱2個或2個以上節段骨折,多伴有其它部位嚴重損傷。我院用中西醫結合治療MSF效果較好,總結如下。
共34例,均為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患者。男23例,女11例;年齡20~54歲,平均(35.5±3.2)歲;高處墜落傷15例,交通事故8例,重物砸傷6例,摔傷是5例;合并顱腦損傷10例,腹腔臟器傷5例,盆骨骨折12例,四肢骨折8例;穩定性骨折18例,不穩定性骨折16例;共有60個節段受累,其中T1215個,T115個,T2、T3、T10各2個,L316個,L18個,L26個,L53個,L41個。
診斷方法:行CT、X線與MRI檢查以具體明確損傷情況,若檢查提示椎體壓縮超過1/2,后凸畸形超過20°,且三柱損傷,CT提示椎管累及超過50%則為穩定性骨折,反之則為不穩定骨折。然后對損傷椎行主次區分,若為壓縮型骨折則為次要損傷,若為骨折脫位、爆裂性骨折則為主要損傷[1]。
手術治療。多發傷均經初步急救處理,而對合并胸腹部與顱腦損傷等入院后優先處理,不穩定骨折則給予其早期臨時固定,待病情穩定后行對應手術治療。合并盆骨與四肢骨折且滿足手術指征者則同期行手術治療。同時,均行后路切開復位治療,而對間隔1個或相鄰椎體多節段骨折者用長節段釘棒系統實施連續固定處理,間隔2個或2個以上椎體者則根據單個椎體骨折分別給予其固定復位處理,系統均為TSRH-3D系統[2]。患者取俯臥位,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處理,后行正中切口以暴露椎體與上下各1~2個正常鄰椎棘突、關節突與椎板、橫突根部,后明確椎弓根進釘點,打好椎弓根釘,若為跨越2個受傷椎體時,在其上下鄰椎上各打2個釘;若2個受傷椎體間夾有一正常椎體,則于受傷椎體上中下鄰椎體各打2個釘;同時,應用TSRH-3D系統時需選擇適宜長度圓棒,并結合脊柱彎曲度進行調整,后把連接器連于棒上,借助柔軟螺釘延長釘把組合好的植入物打入螺釘底部,并臨時固定,后結合術中情況實施加壓或撐開矯正畸形處理[3]。壓縮、爆裂骨折或骨折脫位者行復位撐開固定處理,屈曲夸張型或Chance骨折行復位壓縮固定處理。此外,需注意合并神經刺激癥狀者,若術前MRI或CT檢查提示為脊髓受壓,需給予其椎管探查減壓處理、即有癥狀側給予其半椎板減壓處理,無癥狀側給予其受到椎體和鄰節段椎板間的植骨融合術處理。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叮囑其硬板床臥床休息,于術后24~48h將負壓引流管拔除,截癱者可強化截癱護理。
輔助治療。①待骨折復位后,把融化后醫用蠟(56℃熔點)倒入方盤中冷卻到表面固態,后用塑料薄膜將其包住放于胸腰椎部,熱敷20~30min,等感覺不到溫熱感時取下,每日1次,連續2周。②蠟療后,用截血膏(天花粉300g,生地200g,片姜黃100g,赤芍100g,白芷100g。研末,過100目篩,用蜜糖或飴糖30%、高糧酒70%調成厚糊狀)涂于超出患處面積1~2 cm大小的棉墊上,藥物厚度1cm,覆蓋于受傷部位,膠布固定后外纏繃帶。如有淺表皮膚損傷可在受傷處覆蓋無菌干紗布1塊,再外敷藥物棉墊,以減少藥物對傷口的直接刺激。每日換藥1次,連續2周。③術后早期肢體功能鍛煉2周。
治愈:疼痛癥狀消失, X線復查提示骨折愈合良好,肢體功能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顯著緩解,X線復查提示骨折愈合較好,但腰椎功能未完全恢復。無效:臨床癥狀未緩解, X線復查提示骨折愈合不良,腰椎功能未明顯改善[4]。
治愈20例,有效1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4.12%。治療后病變椎體前緣高度與脊柱后凸角度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病變椎體情況比較 (±s)

表1 治療前后病變椎體情況比較 (±s)
項目 治療前 治療后椎體前緣高度(mm) 22.30±4.01 33.01±4.41脊柱后凸角(°) 17.28±2.20 5.27±3.04 t 7.386 9.938 P<0.05 <0.05
MSF特別是II型非相鄰型的骨折,由于損傷椎體相隔比較遠,極易出現漏診,漏診率可達30%~43.3%,直接影響到早期治療。為此,采取有效檢查手段以提高臨床確診率很有必要。CT三維重建技術,對準確判斷骨折類型與神經損傷情況有著重要作用。MRI則對早期判定脊髓受壓情況、損傷情況及治療、預后有著重要指導意義。進而結合骨折類型與合并癥情況,給予其針對性手術治療與中醫輔助治療。骨折復位后給予蠟,可借助溶解蠟的溫熱作用使骨折部位局部毛細血管能夠得到迅速擴張,以促進機體新陳代謝,使骨折局部充血、水腫得以改善,神經根刺激與壓迫緩解,緩解傷痛[5]。
X線片、CT與MRI等綜合檢查準確判斷骨折類型與神經損傷后給予針對性手術治療,并輔之以中醫輔助治療,可提高治療效果。
[1] 朱艷艷.胸腰椎多節段脊柱骨折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9):26-27.
[2] 楊榮.胸腰椎多節段脊柱骨折臨床診斷及治療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刊),2013,7(8):82.
[3] 楊賢玉.胸腰椎多節段脊柱骨折臨床診斷及治療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2):50-51.
[4] 潘登,張長江,李洪珂,等.胸腰椎多節段脊柱骨折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1):94-95.
[5] 白寶華.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J].時珍國醫國藥,2014,25(3):658-659.
R271.917.5
B
1004-2814(2016)10-0990-02
2016-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