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強,梁愛玲,陳文龍,于海燕,劉小利
(重慶市江北區中醫院,重慶 400020)
補肺溫腎膏方聯合西藥治療COPD穩定期臨床觀察
黃文強,梁愛玲,陳文龍,于海燕,劉小利
(重慶市江北區中醫院,重慶 400020)
目的:觀察補肺溫腎膏方聯合西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療效。方法:56例隨機分為兩組各28例。兩組均給予異丙托溴銨氣霧劑加氨溴索片治療,治療組加服補肺溫腎膏方。結果:治療組中醫證候評分、呼吸困難程度及肺功能方面均有明顯改善(P<0.05),而對照組改善不明顯,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補肺溫腎膏方聯合西藥治療可提高COPD穩定期療效,且不明顯提高不良反應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補肺溫腎膏方;西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疾病,是臨床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因其氣流受限多呈進行性發展,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COPD屬中醫“肺脹”、“喘證”范疇,穩定期以正虛為本,尤以肺腎兩虛為主。筆者應用補肺溫腎膏方聯合西藥治療COPD穩定期取得滿意療效,報道如下。
共56例,均為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我院門診及出院患者,按治療方式分為兩組。治療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齡49~85歲,平均(65.32±5.42)歲;中度19例,重度9例。對照組28例,男22例,女6例;年齡48~83歲,平均(64.82±5.38)歲;中度17例,重度11例。兩組性別、年齡、病情嚴重度分級、肺功能檢查、吸煙(包括主動吸煙和被動吸煙)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及病情分級均依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1]中關于COPD穩定期的診斷標準,56例均為Ⅱ、Ⅲ級的COPD穩定期患者;COPD急性發作經治療后穩定1個月以上。
排除標準:哮喘、結核、腫瘤、矽肺、支氣管擴張、肺間質纖維化、刺激性氣體、過敏等因素引起的慢性咳嗽、喘息;合并其他嚴重的心、肺、肝、腎等重大疾病;排除妊娠、哺乳期及精神疾病;對本藥過敏。
兩組均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1]中關于COPD穩定期的治療用藥作為基礎治療,給予支氣管舒張劑 (異丙托溴銨氣霧劑和祛痰藥物氨溴索片),異丙托溴銨氣霧劑每次2噴(40μg),日3次吸入;氨溴索片每次30mg,日3次服,3個月為一療程。
治療組加服補肺溫腎膏方。補肺溫腎膏方參照200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有關膏劑的制備規定制成。藥用黨參200g,炙黃芪200g,菟絲子200g,淫羊藿200g,巴戟天200g,補骨脂200g,懷牛膝200g,女貞子200g,阿膠200g,枸杞子100g,五味子100g,杏仁100g,蘇子100g,浙貝母100g,款冬花100g,竹茹100g,甜菊苷200g。每次約15g,日2次,開水沖服,3個月為1個療程。
合并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予以對癥處理。
癥狀積分:觀察咳嗽、咳痰、喘息、氣短、腰膝酸軟、少氣乏力、口渴、耳鳴、納呆、腹脹、自汗、易感冒等主要癥狀改善情況,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2]將癥狀分為無、輕、中、重4級,依次記0、1、2、3分。
呼吸困難嚴重程度:采用改良版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呼吸問卷 (mMRC)對呼吸困難嚴重程度進行評估,根據嚴重程度的不同,分為0~4級。
肺功能檢測:采用德國耶格公司Master Screen高級組合式模塊化肺功能儀進行常規通氣功能檢測,觀察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時間肺活量(FEV1)、第1秒時間肺活量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
不良反應:觀察兩組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有序多分類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兩組間及各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總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總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總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28 20.45±4.18 11.00±4.02*△對照組 28 21.22±5.08 16.94±5.14
兩組治療前后呼吸困難分級狀況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呼吸困難分級狀況比較 例
治療前,兩組呼吸困難分級狀況無差別(Z=-0.2,P=0.841);治療后兩組呼吸困難平均級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1.922,P=0.046)。治療組呼吸困難癥狀改善治療組優于對照組(Z=-2.356)。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時間 FEV1(%) FEV1/FVC治療組 28 治療前 40.04±8.16 50.02±10.15治療后 47.23±9.56*△ 56.2±9.41*△對照組 28 治療前 38.88±7.46 52.14±8.27治療后 40.74±11.43 53.61±12.26
不良反應: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約10.7%,其中頭痛2例、口干1例,均不影響日常生活,未中斷治療。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約14.3%,其中腹脹3例,腹瀉1例,經減量或停藥2天后均恢復正常,未再出現相應不適。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后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潛血試驗及肝腎功能檢驗均未見明顯異常。
COPD屬中醫“喘證”、“肺脹”等范疇,以咳、痰、喘為本病的主要證候。外邪侵襲,首先犯肺,肺失宣降,則咳嗽、咯痰;反復發作,肺氣虛損,經久不愈,肺虛及腎,腎乃生氣之源,腎主納氣,為氣之根,肺腎兩虛,攝納失權,則呼吸氣促,動則喘甚,不能平臥,自汗等癥候。根據“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中醫治療原則,對于穩定期患者,治療宜扶正固本,以補肺溫腎為法。方中黨參、炙黃芪、阿膠健脾益肺,菟絲子、淫羊藿、巴戟天、補骨脂、懷牛膝、女貞子補腎助陽、益精養血,納氣定喘,枸杞子、五味子潤肺養陰、兼斂肺氣,蘇子、杏仁降氣平喘,浙貝母、款冬花、竹茹清熱化痰止咳。諸藥合同,有補肺溫腎、納氣平喘之功效,臨床運用可明顯緩解咳嗽、咳痰、喘息、氣短等癥狀,改善肺功能,減少疾病復發。研究顯示,治療組中醫證候評分、呼吸困難程度及肺功能方面改善均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補肺溫腎膏方聯合西藥治療COPD穩定期療效更好,且不明顯提高不良反應率。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453.
[2]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56.
R271.917.5
B
1004-2814(2016)10-0994-0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治未病”服務能力建設項目(渝中醫〔2014〕68號)
2016-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