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莉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秦皇島醫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1)
醫生評藥
地榆升白片治療兒童感染相關粒細胞減少癥療效觀察
董莉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秦皇島醫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1)
目的:觀察地榆升白片治療兒童感染相關粒細胞減少癥的臨床療效。方法:12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60例,兩組均采用常規對癥治療,治療組加服地榆升白片,對照組加服利血生,觀察兩組治療后粒細胞計數上升情況。結果:治療組粒細胞明顯高于治療前及對照組(P<0.05)。結論:地榆升白片可有效提高兒童感染相關粒細胞減少癥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細胞水平,療效確切,且較為安全。
粒細胞減少癥;地榆升白片;對照治療觀察
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為兒童常見病,是指由于血循環中性粒細胞絕對值計數減少低于正常[1]。我院對60例感染相關中性粒細胞減少癥患兒采用地榆升白片治療取得滿意療效,報道如下。
共120例,均為本院的門診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小于1歲19例,1~3歲31例,大于3歲10例;原發病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1例,急性支氣管炎7例,幼兒急疹12例,皰疹性咽峽炎7例,輪狀病毒腸炎3例。對照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齡小于1歲17例,1~3歲32例,大于3歲11例;原發病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2例,急性支氣管炎8例,幼兒急疹11例,皰疹性咽峽炎7例,輪狀病毒腸炎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實用兒科學》[2],即成人及兒童的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于1.5×109/L,出生后2周至1歲嬰兒的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于1.0×109/L,均未服用引起粒細胞減少的藥物,無毒物、放射線接觸史,無免疫功能缺陷病史及血液系統疾病史,并排除嚴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及需要全身合并使用糖皮質激素。
兩組均給予抗生素和中藥抗病毒藥物,并給予對癥支持治療,治療原發病。
治療組口服地榆升白片(成都地奧集團天府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6497),每次0.5~2片,日3次。
對照組口服利血生片2.5~10mg,日3次。
兩組均盡可能避免與其他感染性疾病患兒密切接觸,服藥期間不用其他升白細胞藥物,于治療1周后復查血常規。
顯效:中性粒細胞數恢復正常。有效:中性粒細胞絕對值比原來增加0.3×109/L。無效: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增加小于0.3×109/L。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中性粒細胞計數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中性粒細胞計數變化比較 (×109/L,±s)

表2 兩組中性粒細胞計數變化比較 (×109/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t=2.52,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60 1.14±0.37 2.41±0.49*△對照組 60 1.12±0.33 2.18±0.51*
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可分為先天性和后天獲得性。兒童以后天獲得性為主,發病與感染、藥物、自身免疫疾病等多種因素相關,其中感染所致最多見。原發病主要為上呼吸道感染,其次為下呼吸道、腸道感染[4]。本病癥臨床并無特異性表現,常常在進行血常規檢查時才發現中性粒細胞減少。許多病原體感染均可引起兒童中性粒細胞減少,包括病毒、細菌、支原體等。不同病原體可通過以下機制引起粒細胞減少:①感染時產生造血負調控因子作用于骨髓,使粒細胞增殖或成熟障礙,引起中性粒細胞生產減少;②感染時中性粒細胞在血液或炎癥部位聚集,外周血粒細胞破壞過多,造成粒細胞減少;③病毒血癥時粒細胞過多附著于毛細血管壁,循環池中粒細胞減少.邊緣池中增多,而周圍血中白細胞總數正常,為粒細胞分布異常導致的假性粒細胞減少癥[5]。中性粒細胞是機體最重要的防御細胞,其減少的程度和持續的時間與病情輕重、病程長短及預后密切相關,減少的時間越長,病程越長,發生繼發感染的機會就越多,因此促進粒細胞盡早恢復是治療的重要方面。
地榆升白片是由地榆制成的純中藥制劑,功效為益氣養血、健脾益腎、扶正補虛,其主要的藥理成分為皂甙、鞣質等,能調整和改善機體免疫功能,增加血細胞生成數量,可以有效提高白細胞減少患者的白細胞水平。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其升白作用可能與促進骨髓粒-單造血干細胞增殖、分化,提高DNA合成期細胞數,保護細胞DNA免疫受損,促進受損細胞DNA修復,改善骨髓造血微環境有關[6]。觀察結果顯示,地榆生白片升高中性粒細胞速度較快,在較短時間內即可使中性粒細胞恢復至正常水平,且安全性好,對肝腎功能無影響,未見其它不良反應。
[1] 于潔,徐酉華.感染相關粒細胞減少癥臨床研究[J].重慶醫學,2005,34(2):176-178.
[2]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1785-1788.
[3] 孟飛云.108例感染性粒細胞減少癥患兒病例分析及脫氧核苷酸注射液療效評價[J].內蒙古中醫藥,2011,30(21):17-18.
[4] 郭俊英,潘小亞.小兒中性粒細胞減少癥97例臨床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2,41(7):861-863.
[5] 宋培紅,蘆惠,黃先玫.兒童感染相關粒細胞減少癥103例[J].實用醫學雜志,2007,23(4):530-531.
[6] 吳慶強,竇連軍,黃效生.地榆升白片聯合利血生治療Graves病粒細胞減少療效觀察[J].中國醫師雜志,2005,7(5):713.
R271.917.5
B
1004-2814(2016)10-1010-02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