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中鐵—軍功保護分區是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8個分區之一,主體區域位于瑪沁、同德、興海3縣交界處的黃河干流峽谷地帶,東北端是藏族人民心中的神山——阿尼瑪卿雪山,海拔6282米,終年積雪,地勢高亢雄偉,山勢陡峻。雪山腳下泉水交錯,溪流蜿蜒,灌溉著無數的草灘,夏季草灘花團錦簇,牛羊成群。
保護區境內河流縱橫,溝大谷深,黃河在保護區東南部由南向北縱穿而過。這里孕育著江群、中鐵、軍功、洋玉等原始森林,建成了黃河源頭的天然林場。林場里松杉遍地,古柏參天,物產豐富,有珍貴的蟲草、黑枸杞等,棲息著藍馬雞、馬鹿、林麝、雪豹等珍禽異獸。
紅外相機調查
中鐵—軍功保護分區是一個主要以保護和恢復區域自然生態環境、維持和增強水源涵養能力、保護生物多樣性為主要功能的自然保護區網絡。但由于保護區海拔較高,氧氣極度稀薄,自然條件極端惡劣,加之復雜多樣的地形及道路,人們對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一直知之甚少。在“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鐵—軍功野生動物調查”項目資助下,我們終于有機會考察該保護區的動物多樣性。為了解該區域野生動物資源狀況, 2015年6月我們深入中鐵—軍功保護區,以林場為中心,使用紅外相機進行了為期70天的調查。
2015年6月27日,我們踏上了趕往保護分區的路程,28日早上把紅外相機準備好之后,我們就開始往山里趕路。強烈的陽光穿透稀薄的空氣,甚是刺眼。漸漸地,我們出現高原缺氧狀況,大家開始頭暈、心慌不適。一群兀鷲好像發覺了我們身體的不適,飛到我們上空盤旋,它們也許正在尋找獵物目標,有只兀鷲在我們頭頂上盤旋了一段時間才飛走。
經過2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終于到了松柏成林的山里。這里的大多數野生動物生性警惕,白天隱蔽起來,我們通過野生動物留下來的排泄物、獸徑、臥跡等痕跡來判斷野生動物的出現概率,從而選擇紅外相機放置位點。安裝好相機后,已經下午4點多,剛剛還晴空萬里的天氣,突然烏云密布,暴雨傾盆,導致許多地方都有塌方,路面也變得非常光滑。我們回到林場廠部已到晚上7點,由于這里沒有通電,我們要趁天完全黑下來之前把第二天用的紅外相機準備好。
4個林場的紅外動物影像
在中鐵林場安放了2天紅外相機后,我們向下一個目的地——江群林場前進,路上又遇到70-100只的高山兀鷲、禿鷲、鵟等猛禽在一個山頂盤旋,原來那里進行著藏族的傳統喪葬儀式——天葬。在安置紅外相機的過程中,當地人說他們在山上聽到一種類似貓叫的動物叫聲,希望紅外相機能幫助他們拍攝到這只神秘的動物。兩天后我們又聽說護林員家的10頭羊被野生動物叼走了,他們也希望借助我們的紅外相機拍攝到“肇事者”的證據,為他家的牛羊損失提供補償。帶著疑問,我們于7月9日到達最后的目的地——洋玉林場。整個林場在黃河支流兩側,山勢非常陡峭,在河的對面山巖上我們觀察到有數百只巖羊在活動,這增加了我們拍到許多野生動物的信心。至此,在中鐵—軍功保護區的4個林場一共放置了47臺紅外相機。
兩個月后,老鄉提醒我們10月前這里大雪封山,我們必須趕在入冬前把所有的紅外相機收回來。9月我們再次來到中鐵—軍功保護區,抓緊時間把紅外相機收回,因為葉子脫落容易暴露紅外相機,容易丟失。但我們還是丟失了2臺紅外相機,并有2張內存卡數據無法讀取,因此共有43個位點的相機正常工作。可喜的是在兩個多月的監測時間內,相機共拍到2486張能鑒定出來的獸類照片,去除同一位點同一物種30分種內的連續照片,我們共獲得660張有效獨立照片,拍攝到13個物種。
馬麝、馬鹿、
藏狐、金貓的身影
夏季是青藏高原最美麗的季節,也是野生動物最活躍的時候。紅外相機記錄到的野生獸類中,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馬麝,它因麝香而被嚴重盜獵,現存數量非常稀少,很少能看到它們活動的痕跡。紅外相機中出鏡率最高的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馬鹿,它們因其體型似馬而得名,體大力強,有巨角作為武器。然而,紅外相機拍到一段沒有長角的馬鹿爭斗視頻,就像兩只袋鼠一樣,后腳站立前腳互斗。
在中鐵—軍功保護區內數量最多的野生獸類是旱獺,它們是松鼠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陸生和穴居的草食性、冬眠野生動物,四肢短粗,但速度特別快,如果聽到任何風吹草動,會立即跑回洞穴。旱獺是成功的“建筑師”,它們挖的洞穴非常復雜,深且避敵口多。紅外相機記錄到數量第二多的是藏狐,精明的藏狐通常利用旱獺的洞穴作為自己的居住場所,以旱獺、鼠兔、鼠等動物為食,對調節高山草原生態平衡有一定作用,能有效防止草原有害類動物數量增長,是對牧業十分有利的益獸。
之前提到的盜走軍功林場護林員家10多頭羊的“肇事者”,從紅外相機觀察和經專家鑒定應該是狼。這突顯出備受世界關注的“人獸沖突”問題,即人類的無限擴張縮小了許多野生動物的活動空間,導致許多動物“作惡多端”,但還是應該保護好這些野生動物,同時也應盡快落實野生動物肇事補償機制。
江群林場那只神秘的貓也在紅外相機下露出真面目,它是一只變種為黑色的金貓。金貓是獨居動物,數量非常的稀少,隱藏在森林深處,行蹤比較詭秘,其野外種群的研究資料非常少。這是我們在野外調查第一次記錄到金貓的身影。由此可見,紅外相機技術已成為研究人員調查行蹤隱秘的野生動物的“神器”。
紅外相機不僅可用于對野生動物本地資源及動物多樣性調查,還可用于分析動物行為的研究。對紅外相機數據深入挖掘發現,中鐵—軍功保護區野生有蹄類動物活動時間主要集中在6:00-8:00和20:00-22:00,對比該區域的牛、羊活動時間(10:00-16:00)。借助紅外相機數據,我們發現野生有蹄類活動時間與牛、羊活動時間恰好完全錯開,說明這里的野生有蹄類動物為避免與牛、羊活動時間沖突,調整了自身的活動時間,從而減少暴露自己的風險。
由于調查時間較短,調查區域非常有限,無法精確掌握中鐵—軍功保護區野生獸類資源多樣性現狀及其分布,如生活在高山裸巖的雪豹,非常遺憾沒有記錄到。為進一步掌握中鐵—軍功保護區野生獸類資源現狀,還需在更大區域內展開長期調查和監測。同時,還需要調查放牧、圍欄等干擾對野生獸類造成的影響,為該區域獸類資源的多樣性保護和管理提供數據支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