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肖鋒
對于第一代獨生子女,全社會都沒準備好怎么培養,沒有獨立擔當的角色培養,沒有心理預示,突然加給他們養老育兒的重擔,是難為他們的。
“算你狠!”一位80后主管最近嘆服90后下屬的我行我素,“90后表面一套,實際一套,狠著呢!”
通常,80后和90后都可歸為“我世代”,但顯然兩者屬于一個物種里的兩個科。首先都是:
自我中心:不只因為是獨生子女“小皇帝”,也是受西方個人主義思潮浸淫所致。
無歷史感:每當提起那個狂飆突進的80年代,他們總是一派茫然,“拜托,大叔,那年我們在哪兒啊!”
娛樂至上:受屏幕文化影響,所有的傳播都要帶上娛樂元素。他們是《奇葩說》和粉絲經濟的忠實擁躉。
平等觀:對待小狗小貓的態度上與國際接軌,網上聲討“狗肉節”“虐貓行為”的主體就是他們。支持不給老人讓座的也是他們,當然有些老人的確為老不尊。
90后在以上方面只是比80后更極致。怎么區分80后與90后?比如自我中心,80后當年也抗爭過、反叛過,但對于高房價、職場壓力他們最終屈服了;90后對你什么也不說,表面應付,但到時候該怎么做還怎么做,我行我素。
80后的成長主題是妥協,90后的成長主題就是變通。你愛咋說,我就是不聽,表面應付,做出來的事絕對夠狠。
《人民日報》曾批80后“暮氣沉沉”。作為占中國人口1/6的一個龐大群體,有可能還沒閃光就被時代“晃”過去。80后最大的都36歲啦,今年本命年,就出了個韓寒、郭敬明?
80后的時代主題難道是懷舊嗎?是初老癥嗎?都不是。其時代主題是證明給你們看,我們不是被房價和各種棒殺毀滅的一代。希望如此吧。
但80后是分裂的一代:85前與85后在行為和做派上都不是一個調調兒。85后更靠近90后。所以郭敬明說過,“韓寒和我都代表不了80后”。
似乎,社會對這一代人是有虧欠的。曾經的“我的地盤我做主”,其實什么也做不了主,小皇帝是偽皇帝。1980年,只生一個好,80后成獨苗;1997年,大學收費,80后步入大學;2004年房價大漲,80后步入結婚買房;2015年,中國實行二胎,80后成為生育主力軍;2030年,人口老齡化,80后將迎來上4老下2孩的窘境。80后抱怨:咱能不能換一代人坑,別逮著一代坑到底?
80后的父輩50后不是被坑得更多?網上有“58同坑”的說法。都有了虧欠感。但哪一代沒有虧欠心理?為老不尊那批人,覺得社會虧欠了他們,所以倚老賣老,不但強索車座還要諄諄教導你一番。80后雖沒有倚小賣小,但覺得目前拼爹的社會環境都是老一輩造成的,所以不奮斗、初老癥、“暮氣沉沉”,你怪我哦。但至少有一點是肯定的,對于第一代獨生子女,全社會都沒準備好怎么培養,沒有獨立擔當的角色培養,沒有心理預示,突然加給他們養老育兒的重擔,是難為他們的。
80后如今也為人父母了,“80后的首要任務是生育08后”。但生出來多數還是甩給50后父母,自己HAPPY。我家阿姨的兒子兒媳是80后,平時不管孩子只打游戲。小夫妻有時候還像小孩那樣打架,打完再一塊打游戲。農村的80后夫妻和城里的一樣,自己還是個孩子呢。
你不能說一代不如一代。80后至少在全球化、平等觀和規則意識方面比上一代強多了。他們將是未來合格的選民。為何總是對他們百般挑剔呢?就是為了把擔子早日卸到他們肩上嘛。
《新周刊》曾做專題《向八十年代致敬》,由80后執行,但人家總是“致敬”不起來。這個社會還不是你們80年代人搞出來的?我竟然無法反駁!老一代為老有尊,新一輩仍需努力,行了吧?
要上位就需證明自己。80后再不證明自己就晚了。難道真就只出了個韓寒、郭敬明?
將80后的話題消費完了,媒體迅速轉向了90后。媒體都是喜新厭舊的,其實全社會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