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
【摘 要】音樂作為影視藝術中的一個要素,是影視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與影視作品有著緊密聯系。影視音樂有著獨特的審美特征和藝術特點,在深化主題、渲染情境、刻畫人物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由于影視作品的題材和形式多樣,故影視音樂在表現內容和塑造風格上更加豐富更加多元,在影視藝術的審美價值上有重要的藝術體現。
【關鍵詞】影視;音樂;審美特征;藝術功能
中圖分類號:J617.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1-0090-02
影視藝術是聲音和畫面有機結合的藝術表現,作為個性最為活潑的藝術形式,音樂所涵蓋的情感空間和想象空間比畫面的表現更為豐富,音樂的審美功能在表達復雜情緒,震撼人的心靈和引起人情感共鳴上是其他藝術形式無可比擬的。影視音樂既遵循音樂的一些特性、作用和規律,又與電影、電視有機結合,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特征。
一、深化影視作品主題
音樂與畫面的結合早于語言與畫面的結合,任何一部影視作品都有其要表達的主題思想,音樂為影視作品主題的藝術表達提供了重要方法。影視藝術借用音樂特殊的藝術形式為深化影視作品的主題和思想發揮著重要作用。揭示主題的音樂在使用形式和表現方式上豐富多樣,既可以是貫穿全片的音樂,也可以是片頭(尾)曲或主題歌。
在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中,作曲家用曲調委婉秀氣的小調調式譜曲,用民樂和交響樂結合的方式來呈現,以此刻畫人物突出影視作品的主題。此曲以寶黛二人共讀《西廂記》為背景,用第三人稱的形式并配以“起承轉合”式的六樂句交待了整個故事的始終,暗示了故事的悲劇性結尾。音樂簡潔凝練、蕩氣回腸,句首“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先聲奪人,象征美好純潔的愛情!閬苑仙葩配美玉無瑕,何等的般配適宜!邂逅的欣喜說明是三生石畔早已注定的奇緣。結尾處虛詞“啊”一唱三嘆,內涵深刻令人黯然惆悵,表達了作者對兩人的愛情理想因故破滅的深切痛惜,預示著林黛玉淚盡而逝的命運。音樂與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主題融合一體,奇緣帶來了希望,緊跟著又帶來失望,在嘗盡無數的酸甜苦辣后卻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的悲慘結局,樂思的惋惜惆悵升華了作品的主題,使得聲畫的結合更加緊密,更加形象,影視作品的主題更加鮮明,立體。
二、刻畫影視人物形象
有聲電影時代伊始,音樂就作為一個重要元素進入電影,音樂可以描繪景物同時也可以刻畫形象。影視音樂情感的體現往往集中于對人物形象的刻畫,由于音樂對人物內心情感的揭示作用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以此形成對人物的個人感受,從而加深和強化對影視作品的情感體驗。
在電影《紅高粱》的音樂作品中,《顛轎曲》是非常有特點的作品,該作品是根據山東地區廣為流傳的嗩吶曲《百鳥朝鳳》改編,其濃郁的充滿地域特色的音樂風格與電影中轎夫戲弄新娘的情節完美結合,娶親轎子的律動伴隨著鑼鼓聲和嗩吶聲的喧鬧,以及轎夫們吼歌的豪邁與粗獷,展現出黃土高原上人們熱情奔放的性格。這首源于生活的歌曲與民間抬花轎的習俗相呼應,在這樣的音樂背景下人物形象得到很好展現:坐在轎中的“九兒”心里充滿了擔憂,她不知道遙遠的十八里坡會有怎樣的劫難在等待著自己,她無力反抗,但倔強的她卻要自己掌握命運,準備用自己的死亡捍衛生命的尊嚴。“九兒”人物形象與《顛轎曲》營造的熱烈氣氛形成對比,刻畫了“九兒”在婚姻中的悲哀,而音樂的戛然而止也預示著“九兒”這段婚姻的悲劇,音樂所營造的喧鬧氣氛把迎親隊伍的興奮、熱烈與轎中新娘“九兒”的擔憂、倔強形成鮮明對比,通過音樂的刻畫使電影中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動飽滿。
三、渲染影片氛圍烘托人物情緒
渲染影片氛圍的音樂是影視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是通過音樂手段為影片創造特定的氛圍基調,通過音樂的渲染和烘托深化影片視覺效果,增強影片藝術感染力。
在電視劇《大宅門》中,無論是人物的日常生活還是環境的變化都用音樂進行交待,音樂的加入對于表現場景、烘托情緒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從《大宅門》的音樂處理上我們可以體會到,這部電視劇所創作的音樂主題同影片總體氣氛基調非常協調。簡潔、精煉的音樂主題并不死板地追隨具體畫面,而是貫穿在整部影片之中,增強影片的氣氛。電視劇開篇采用的是京劇中的打擊樂,鑼聲應和著鼓聲緩緩地拉開序幕,隨即引出綿延起伏但又鏗鏘有力的京胡旋律,富有濃郁地域特色的京胡的運用讓影視作品的京味十足,京韻京腔的音樂把北京城的深厚歷史積淀及幽深的四合院氣質表現得淋漓盡致,音樂的巧妙運用渲染了影片的氛圍,為烘托人物的情緒推動劇情發展做了很好的鋪墊。在這部電視劇中,背景音樂主要有世家、思歸、預謀、踏雪、別離、道情、戲臺等,中國傳統音樂與故事情節渾然一體,對增強影片氛圍和暢快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起到了積極作用,音樂與畫面的完美結合讓戲劇沖突扣人心弦,引人入勝。
在劇中渲染氛圍的背景音樂具有鮮明的個性,如“世家”表現的傳奇、威嚴,“預謀”表現的恐怖、緊張,“別離”表現的無奈、惆悵等都極具特色。作品創造性地將京劇曲牌、京劇打擊樂、京劇唱腔與劇情完美融合,二者有機結合交織在一起,用音樂烘托了白氏家族醫藥世家的宏大興衰歷程。京劇中鑼鼓經的使用是本劇最有特色的背景音樂,劇中選用鼓、板、鑼等打擊樂的聲音組合成各種不同的節奏,烘托了影視情節的肅穆、緊張、激烈、驚惶等不同的情緒和氣氛。如白家二奶奶為盤回百草廳,帶著景琦等人去摘祖傳的“白家老號”牌匾時,急促的鼓點響起且越來越快,緊促的鼓點昭示著白家與董大興之間矛盾沖突越來越強烈,音樂的運用不僅迎合了矛盾的緊張氣氛,更加重了故事情節的緊張程度,讓情節更有感染力。由于音樂的烘托渲染,很好地揭示了主題人物內心世界及營造環境氛圍,從而與觀眾產生情感共鳴,增強影視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四、激發聯想參與劇情,推動劇情發展
音樂作為聽覺藝術,表現人的情感世界主要通過欣賞者的內心感受激發聯想發揮作用,音樂在影視中通過不同的音色、豐富的配器、多功能的和聲等手段來激發觀眾的想象空間。當我們心情平靜身體松弛時,往往是用節奏有規律且旋律起伏不大的抒情優美的音樂來表現;當表現悲痛、哀傷的情緒時則用節奏緩慢,音色低沉暗淡的音樂來表現,甚至于不同樂器的音色也能給人帶來不同的情感想象,如優美抒情的小提琴音色讓人感到柔情、纏綿,悠揚清脆的笛聲能讓人聯想到清晨和鳥鳴,低沉渾厚的大提琴音色使人有穩重、沉思之感。
音樂不僅是影視作品結構中的一部分,更要參與到劇情中,影響劇情的發展,推動影片情節的展示、發展及升華。音樂同影片其他敘事元素一樣具有講故事的功能,是影片情節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影《音樂之聲》是一部頗具影響的美國經典影片,影片講述的是性格活潑心地善良的修女瑪利亞到奧地利海軍上校馮·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師的故事,影片中的音樂與故事情節、人物性格等有很好的契合,許多音樂插曲成為了人們記憶猶新的經典曲目。影片一開始鏡頭中展現出了群山環繞美不勝收的奧地利風貌,雄偉的群山、清澈的湖泊、茂密森林中的鳥鳴聲與緩慢流淌的音樂相互輝映,融為一體。在遼闊秀麗的自然風光背景下,美麗的瑪利亞出現在觀眾的視野中,在交響樂恢宏壯麗的襯托下歌曲《音樂之聲》在群山間回蕩,優美的旋律與阿爾卑斯山的自然風光融為一體,瑪利亞縱情歌唱,歌聲抒發了對大自然、對音樂的熱愛,生動刻畫了女主人公純潔善良的內心世界。
另一首經典的插曲《雪絨花》在影片中出現了兩次,每次出現都與劇情有很好的契合,推動著劇情的發展。最初是上校特拉普抱著吉他以自彈自唱的形式出現,上校在吉他的伴奏下輕輕唱起帶有奧地利民族風格的《雪絨花》,歌聲中充滿回憶充滿溫情,在上校與孩子們甜美和諧的歌聲中,讓人回憶起曾經家庭的溫馨,上校對家鄉的熱愛和對自己使命的堅守。歌曲雖然沒有復雜的結構,但簡單的音樂形式里卻飽含著深情,不僅能襯托出溫馨祥和的家庭氛圍,而且刻畫出上校勇敢豐富的內心世界。當德國納粹占領奧地利后,面對同胞和敵人,上校一家在納粹包圍的音樂節上再度唱起《雪絨花》,歌聲中對祖國奧地利的熱愛之情濃郁深厚,表達了對家鄉、對祖國的款款深情,對和平的向往,對自由的追求,體現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這首象征美好和平的《雪絨花》與納粹的侵略行徑格格不入,形成強烈反差。在歌曲高潮處全場觀眾不顧荷槍實彈的納粹黨徒,齊聲高唱《雪絨花》。《雪絨花》的演唱有力地推動著劇情的發展,表現了奧地利人民反侵略的正義心聲和追求自由的勇氣,歌曲《雪絨花》在表現電影戲劇矛盾沖突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隨著現代音樂的發展和音樂創作者們的積極探索,影視音樂正多元化發展,呈現出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影視音樂正以其特有的藝術表現力在影視作品中發揮作用。作為影視藝術重要的藝術語言,音樂豐富了影視藝術的表達手段,影視音樂通過描繪自然、描繪生活、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格,激發聯想參與劇情等方式作用于影視藝術,體現影視音樂多方位的審美功能。
參考文獻:
[1]狄其安.電影中的音樂[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10).
[2]韓璐.論武俠電影的聲音藝術創作[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4(1).
[3]李寧寧.談王立平《紅樓夢》音樂的藝術風格及創作思想[J].黃河之聲,2011.
[4]侯燕.音畫結合與視聽合一[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
[5]林麗.電影音樂的美學特征及其多元化創作[J].當代文壇,2004(2).
[6]宋佳利.《紅樓夢》中音樂與文化剖析[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2012;黃河之聲,2011(5).
[7]秦太明.電影藝術的靈魂——電影音樂[J].電影評介,2006(12).
[8]陳斌,程晉.影視音樂[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
[9]吳延.影視劇《紅樓夢》的音樂特色[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0,29(4).
[10]李俊梅.電視音樂藝術[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楊 曉,男,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師,主要從事音樂與文學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