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經濟學社是以提高經濟學術和改進現實經濟為目的的學術團體,年會是經濟學社每年最重要的學術集體活動,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1933年十屆年會在青島召開,本屆年會圍繞中國經濟改造的主題,進行了論文討論、社會會議、演講、參觀游覽、宴會等活動內容,不僅對解決現實經濟問題意義巨大,而且擴展了經濟學會的影響力,對青島經濟建設也有重大影響。
【關鍵詞】經濟學社;年會;青島;經濟改造
中國經濟學社成立于1923年,是馬寅初、劉大鈞等主持成立的以提高經濟學術和改進現實經濟為目的的學術團體,其宗旨為“(一)提倡經濟學精深之研究(二)討論現代經濟問題(三)編譯各種經濟書籍及(四)贊助中國經濟界之發展及改進”。中國經濟學社因其社員聲望、學術成果、現實關懷、社會活動,頗受輿論界關注,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成為民國經濟學界的中心組織,是民國時期最著名的學術團體之一。
中國經濟學社每年最重要的學術集體活動是一年一屆的年會的召開。中國經濟學社于1924年在北京舉行了第一屆年會,二、三屆年會也未離開北京。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學社出于政治上的考慮,同時為加強與江浙商會的聯系,第四屆年會遂遷往上海,后一直在江浙地區(杭州、南京、無錫、寧波)舉辦。學社的這一舉措,不僅適應了學社發展的外部需要,而且擴大了其社會影響力,這從《中央日報》、《申報》等大型報刊多次對年會進行連續報道即可看出。
學社年會均在經濟建設中占重要地位之城市舉辦,青島作為華北大港,交通便利,工商業發達,地位十分重要,學社九屆年會時曾考慮在青島召開,但因青島日僑眾多,九一八后日人“氣焰尚盛”,且年會論文主題為《國難時期之經濟問題》,為免引起糾紛、發生意外,故改定地點。十屆年會選擇地點時,旅居青島的學社成員致函請求在青島舉行,青島市長沈鴻烈亦表示歡迎,年會地點因此定于青島,“以償去年之夙愿也”。
一、會前準備
經濟學社專門成立了籌備委員會、論文委員會、招待委員會,負責年會準備和組織工作。論文委員會決定青島年會議題為《中國經濟之改造及其解決方法》,希望能夠通過商討此問題,“以樹立經濟革命之鴻業,奠定國家富強之大基”。
青島方面對年會十分重視,不僅以山東大學宿舍為社員住宿場所,市政府還為攜帶家屬者安排寄寓之地。當會員乘車船到達青島時,輪埠車站均有人員迎接,“使新到青島者,毫無人地生疏之苦”。
二、會議安排
十屆年會會期一周,進行論文討論會、社務會、演講會、各種宴會及參觀旅游等內容。8月24日上午9時于國立山東大學禮堂舉行開幕典禮,到場社員八十余人,加上青島各機關團體人員,參加者不下三百余人。首先由中國經濟學社社長馬寅初主席報告該社成立之意義與使命,并談及來青島舉行年會之目的;接著由市府秘書長胡家鳳代表沈鴻烈市長致辭,表示希望學社能夠為青島經濟問題提出指示方針,尤其對青島當前“工廠少而住家者多”這一畸形狀況提出指導意見,市政府為便于大家明了青島市的經濟狀況,特別編制了小刊物分發眾人,以資參考。
1.論文討論。學社希望以自己的綿薄之力對社會有所貢獻,因此歷屆年會議題均致力于解決中國實際問題,本次論文以“中國經濟之改造及其解決方法”為主題,共收到論文23篇,數量為抗戰前歷屆年會最多。
8月25日上午在山東大學科技館大講堂召開論文討論會,共有社員及來賓三十余人參加,因多數論文提出者未到場,故討論會僅就《利用外資問題》、《應付國難應如何改造我國之金融機關》、《青島銀行界之使命》、《中國國內國貨貿易如何振興》、《青島在商業及航業上之地位》、《航業制度論》等8篇論文展開討論,討論會分為論文作者報告和與會者質詢、商榷兩部分,與會社員對馬寅初代表總社提出的《利用外資問題》最感興趣,該論文論及利用外資方式、我國利用外資的障礙及鐵路礦業利用外資的失敗教訓及今后應采取的方案等問題,社員認為往昔利用外資“大都系政治的強制掠奪,實非經濟的利用”,“今后倘純為經濟建設,主動自我,而非為人被動,則其弊當不若前此之甚”。
2.社務會議。8月26日下午2時,在山東大學科技館大禮堂召開社務會議,會議主要報告一年來概況,并決議下屆年會地點,討論提案,并改選理事等社務問題。社員史量才提案《太平洋如發生不測,吾國沿海各省經濟應如何保護》,此提案在國難當頭、民族矛盾急劇上升的情勢下意義重大,社員積極表達看法,并議決:“本提案應由編輯主任于季刊上發表,希望多數社員發表意見,共同討論,冀獲有價值之結論”。學社共有理事9人,根據規定每年改選三分之一,開票結果為:黎照寰(127票)、王云五(92票)、金國寶(91票),此三人為新當選理事,楊蔭溥(71票)、唐慶增(67票)、周作民(61票),此三人為候補理事。
3.演講。學社每屆年會均有演講會,分為特約演講和公開演講兩類,特約演講歷來邀請政商學界要人,而公開演講多由學社成員進行,以普及經濟學知識與擴大學社影響為目的。本屆年會于開幕式當天,即由梁漱溟、周作民、陳光甫三位先生做特約演講,其講題分別為《解決中國經濟問題之特殊困難》、《華北產業之發展與金融之關系》、《中國經濟改造的根本問題》。
26日下午,學社應青島市教育局邀請,在民眾教育館作公開講演,所講均為經濟方面之重要問題,題目分別為馬寅初《利用外資》、甘乃光《中國四大經濟系統之解剖及對策》、彭學沛《復興農村》,聽者三百余人。
4.參觀游覽。青島早前為日人強占,日人在此苦心經營,勢力根深蒂固,8月24日下午,學社組織參觀華新紗廠、華北火柴廠、冀魯針廠,華新紗廠為青島唯一華資紗廠,冀魯針廠制作縫針,此類工廠全國僅兩家;華北火柴廠為青島規模最大的火柴廠,選擇這三家工廠參觀亦有支持國貨、鼓勵民族工業之特殊意義。27日,青島市府招待參觀青島市李村鄉村建設模范村。
在青島期間,學社社員游覽了嶗山及市區各名勝,28日離開青島后,又一起于29日游覽濟南,30日赴泰安登泰山,31日抵曲阜謁孔廟等。
5.宴會。學社既重視學術討論,又重視和社會各界的交往。年會期間,青島市政府、中央各機關、工商學會、市商會設宴招待學會成員,學會亦答宴青島各界。至濟南,山東省政府、濟南銀行公會及中央銀行相繼設宴招待,青島5次,濟南2次,共進行7次宴請。
三、總結
二三十年代,青島市政建設日益進步,在工商實業上地位十分重要,但卻深受帝國主義經濟支配,故來此開第十屆年會,不僅可以“藉資觀光研究”,而且有提倡教益的特殊意義。
青島年會的召開,加強了與山東省政學商各界的聯系,大大擴展了經濟學社的影響力。青島市政府把握機會,為青島經濟問題尋求解決方案,并作出“凡本市有可供經濟研究之材料,市府并盡量供給”的承諾,可見對經濟學社年會的重視。青島的城市建設、經濟成績、風光美景通過年會一一展示在全國人民面前,大大提高了青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旅游業也日趨繁榮,“誠為青島增光不淺”。
本屆青島年會為學社離開江浙地區的首次年會,也是學社本身實力增長的一種體現,但“今年經濟學社社員出席年會者不如前幾年在無錫、寧波及杭州者之踴躍,而論文會及社務會議之出席者亦不甚踴躍,論文報名者有二十三篇之多,而出席宣讀者僅為八篇,此則未免為此次盛會美中不足之處也。”出現此種狀況的原因,李權時認為是地利所限,青島距京滬二地甚遠,來往不便,雖有乘車船的種種優惠,社員參會仍不甚積極,進而提出美國學術團體之年會大多在圣誕節一星期內舉行,因此提議效仿美國,“經濟學社明年年會如能于天時上多多斟酌。則出席社員人數或能有相當的增益也”,建議以天時彌補地利之缺失。
【參考文獻】
[1]中國經濟學社:《中國經濟問題》,商務印書館1929年版,凡例。
[2]《中國經濟學年會:定八月下旬在青島舉行,討論及解決中國經濟問題》,《國立北平圖書館讀書月刊》,1933年第2卷第10期。
[3]徐兆蓀:《中國經濟學社十屆年會紀事》,《經濟學季刊》,1933年第4卷第4期
[4]徐兆蓀:《中國經濟學社十屆年會紀事》,《經濟學季刊》,1933年第4卷第4期
[5]《中國經濟學社十屆年會在青舉行》,《中央日報》,1933年8月28日,第2版
[6]徐兆蓀:《中國經濟學社十屆年會紀事》,《經濟學季刊》,1933年第4卷第4期
[7]《自中國經濟學社第十屆年會歸來》,《銀行周報》,1933年第35期
作者簡介:席娟(1992—),女,山東棗莊人,山東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