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對國內外足球進攻特征的現狀進行分析,并為提高中國足球的水平提出富有成效行的借鑒,為實現中國足球的振興貢獻力量。
【關鍵詞】足球;進攻特征;現狀
一、國內關于足球進攻特征研究現狀的概述
以一九九四年為時間節點,對此后至今一個時間段在中國期刊網、成都體育學院圖書館有關資料、論文、文獻中包含“進攻特征”、“足球”關鍵詞進行了檢索,并有針對性了閱讀了關于足球及進攻特征相關的一些專業文獻、學術著作和作品等。其中,累計檢索到關于相關主題的研究生論文五篇。通過這個過程,我們發現很多熱衷于足球現象研究的專家、學者及不少足球界的權威人士曾撰寫文章作了分析說明。其內容有:足球比賽中,前半場進球數比后半場少;整個比賽中,無論是前半場、還是后半場,在其開賽后的十五分鐘及終場前的十五分鐘是進球較多的時間點;腳射是球員得分的主要方式,當中尤以搶點得分為最多;大禁區是射門得分的集中區域;破門得分的主要集中點是足球球門的下部分,特別是從球門右下方部分得分次數較多較高;前鋒位置是球場上進球數量最多的位置;進攻方式上,由邊路傳中發起的進攻所帶來的得分是最多的,任意球這種戰術也是一個球隊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方式。
國內足球界的有關專家、學者曾撰寫了有關賽事中球隊防守技戰術及決賽階段進球特征分析方面的文章,這些文章,都明確指出:中路進攻這種主要的方式,仍然是2002年韓日世界杯足球賽決賽階段比賽和亞冠、歐冠聯賽比賽中進球的進攻形式。這種說法和觀點與以往大家提出的“進攻以邊路進攻為主”的說法大相徑庭,同時也讓很多人眼前一亮。
另外,李平在《第16屆世界杯足球賽優秀前衛進攻打法特點的研究》中指出:在高強度攻防轉換的足球比賽中,球隊如想奪得比賽的勝利,位于前場、中場、后場三大區域的運動員必須強化團隊合作意識,并根據賽場的情況適當調整方略。當然,這也對比賽的陣型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以往的那種只以人員分布站位為區分的陣型已經不能適應需求,需要構建一個動態性的攻守兼顧且平衡的陣型。
袁航等在《08~09賽季歐冠與09賽季亞冠8強球隊防守技戰術對比分析》中指出:“在得分時間上,次數最少的是開賽后的前15分鐘,得分最密集的點的是終場前15分鐘。”有關人士也提出,足球運動也當統籌兼顧好技術、戰術兩個方面,既要抓好球隊、球員本身各方面素質的提升,又要加強對足球陣型、區域進球和防守等方面的理論研究,深入探索和總結經驗,從而有效提升足球運動的整個進攻水平。同時,每個球員自己也應當充分發揮出自身的真實水平,為“進攻特征”這個具有創新性的研究熱點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并為提高中國足球的水平提出富有成效行的借鑒,為實現中國足球的振興貢獻力量。
二、國外關于足球進攻特征的研究現狀評述
國內有關人士翻譯的國外的《足球獲勝公式》一書,經過對舉辦時間在九五六年以前的世界杯賽事進行梳理、分析,然后得出了高速簡單戰術這種足球賽事常年的一種方式[3]。這種打法講的是運用最簡單、最接的方式,把足球轉移到對方把手最嚴密,但最容易進球的區域內,集全身之力,用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順利完成射門。完成射門且成功射門,才能證明該次的進攻是達到了預期目的的,這是該書作者想要傳遞給讀者的重要信息。
《INSIGHT》是Andy.Grant于2002年出版的一本書籍。該書鮮明地提出了快速反擊這一說法,并且比較準確定義和分析了該說法。該書認為,快速反擊指的是在最短的時間內,為自己想方設法創造一個特別有利于自己發揮的良好環境和空間。Taylor在2002年《ENSXGHT》雜志發表的《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Brazils performance),在文章中提出了這樣一些看法,大致意思為:目前的巴西隊正在轉換思維,并且把快速反應作為該隊進球得分的一種重要手段,同時也開始提升了攻守轉換的效率,傳球次數明顯增加,傳球形式也多種多樣,技戰術呈現出多樣特點。
Bert.Lingen在《足球訓練-荷蘭足球協會青少年官方教材》以及RiceLide在《球隊基本訓練-英格蘭足球協會官方指導教材》中,這兩篇文章都對直接射門這種打擊方式給予肯定,認為這是足球場上最有效的辦法。文章還提出,如果不能實現這一目標時,可以通過傳球的方式,將球與球門之間的距離縮短,以方便射手在最有利于自己射門的時間、區域實施射門行為。
關于進攻特征的研究有很多,其中不乏很多具有新意的觀點。這其中,既包括了對歐洲杯比賽的分析,也有許多有關世界杯比賽的具體論述;有的是還分別對男子足球、女子足球進行了研究。這些論述總體來講還是比較全面的,尤其是對進攻特征這一觀念的更是全面、深入,且有廣度、深度。有的是專門針對進球的時間段、得分的方式進行研究;有的專門針對進球的球員分工、得分的主要地點進行研究;有的針對進球人員技戰術打法及球隊隊形進行研究。可以說,經過這些專業人士、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目前關于進攻特征的研究已經步入了一個新階段,這為下一步開展其他方面研究工作不僅打下了堅實的數據基礎,而且還啟發了研究思維、提供了更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簡介:姓名:李家恒(1989.07),性別:男,民族:漢,籍貫:四川省簡陽市,職務/職稱:體育教師/助教,學歷:碩士研究生,畢業院校:成都體育學院單位:成都醫學院體育教研室,研究方向:足球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