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社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走社會主義道路已經成為大的趨勢,而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中民生建設是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內容,所以我們要把民生建設放在首位。
【關鍵字】民生;建設;社會主義
一、民生的基本概念及其內容
1.民生簡單的理解就是人民的生存和保障,人民的生計問題。想要讓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保障民生是重中之重,民生思想對我國的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古往今來,我國就把民生放在主要的位置上。比如說我國古代帝王治理國家時就“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從古代社會中家孔子孟子朱熹等人的民本思想,一直到社會主義社會中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等領導者所倡導的以民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無不彰顯著民本思想的重要性。早在民國時期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就涉及民生這一重要內容。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思想也曾提到民生的概念,他所倡導的民生主要強調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
民生思想的概念可分為狹義的民本思想,和廣義的民生思想。狹義的民生主義思想主要是指人民的生存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廣義的民生思想就是人們的物質生產生活的總和即人們的社會生活。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認為人和動物的區(qū)別是人有思維的有意識的個體,動物沒有自己的思維和意識動物有自己的本能支配其自身行為。人因為有意識才能獨立的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可以說民生帶動社會的經濟消費。民生在社會生活中像一張漁網,與周邊其他事物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
2.民生的主要內容
(一)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也是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實質所在。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堅持人民在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中的主體地位,堅持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地區(qū)、不同部門、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妥善協(xié)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就是要堅持在全國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關心每個人的利益要求,體現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和人文關懷,滿足人們的發(fā)展愿望和多樣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權;就是要關注人的價值、權益和自由,關注人的生活質量、發(fā)展?jié)撃芎托腋V笖担罱K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所有這些,都是我們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二)共同富裕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要想達到共同富裕,我國社會實現的政策是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先富帶動后富最后實現共同富裕。這種共同富裕是民之所向,與我們的最終目標即共產主義社會是相吻合的。共同富裕可以縮小貧富差距,形成一種公平公正安定有序的生活方式,使得我國的法制社會更好地推行下去。
(三)社會主義和諧的要求
和諧社會是人民所期待的也是我們的終身的奮斗目標。在和諧社會中每個公民都擁有平等的權利,同等的機會,社會更加的民主,社會之中民主之風盛行。每個公民都遵守國家所出臺的政策法規(guī),并無觸犯法律的現象產生。人們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念,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老有所養(yǎng),幼有所依。和諧社會就像是柏拉圖的理想國,陶淵明的世外桃源一樣。和諧社會為全面的建設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明燈。
二、民生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貧富差距的巨大缺口
共同富裕這種思想是一個新穎的思想,然而結果并不全部盡如人意,先富帶后富雖然緩解了部分的壓力,一定程度起到了效果卻存在著其弊端。在我國的社會中會發(fā)現這樣一個奇怪的社會現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貧富懸殊也在持續(xù)的拉大。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已經實行了30余年,改革開放政策使沿海等城市飛速的發(fā)展,然而這些內陸地區(qū)出現了發(fā)展緩慢的現象,尤其建國初期少數民族地區(qū)發(fā)展更加落后,比如內蒙古和西藏地區(qū)的經濟遲遲不見發(fā)展。雖然全國均已實行改革開放但是我國的地區(qū)仍舊存在貧富差距,可以明顯看到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的區(qū)別,另外我國的城鄉(xiāng)之間仍然存在巨大的缺口。甚至鄉(xiāng)村中存在著老人看病難看病貴,孩子上不起學的現象,這與城市中的歌舞升平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2.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國的經濟出現問題所帶來的弊病也越來越多。我國的城鄉(xiāng)差距也越來越大,城里的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經濟也高速發(fā)展起來。然而在貧困的農村,生活水平遲遲不見提高,城市飛速發(fā)展農村經濟停滯不前,從而貧富差距擴大。我國的養(yǎng)老金制度不完善,老人的養(yǎng)老問題是社會的一個熱點問題,比如說60歲以上的老人還需要出外打工來承擔自己的生活,然而現在社會中并不會雇傭老人做工老人的生活難以維持下去。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并不完善比如在輔助對象的篩選上,并沒有形成完整而又規(guī)范的體系,而且缺乏有力的監(jiān)督,有些不需要政府補助的職工,還去政府申請補助,致使真正需要補助的人失去被補助機會。
3.我國現階段農村教育發(fā)展緩慢
在民生建設中,教育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在黨的政策的正確領導下,我國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比如我國的農村教育發(fā)展很緩慢,甚至農村的學生未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就選擇輟學打工去,這是人們的思想觀念造成的農村的學生和家長們并沒有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家長認為讀書并不能直接的帶給他們財富,甚至還要花掉一部分錢所以他們拒絕去讀書。另外農村的校舍破舊,甚至無法遮風擋雨,農村地區(qū)經濟文化水平落后師資力量非常薄弱,中小學缺乏知識淵博的老師講授新課。農村學校中教師工資很少,人才不愿意去農村教學,也導致了文化斷層。
三、民生建設中解決的辦法
1.縮小貧富差距
由于我國的城鄉(xiāng)發(fā)展水平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所以我們國家可以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比如減少農民的農業(yè)稅,完善農村人民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保證農民的健康。政府還可以申請撥款,使有能力的農民帶動經濟發(fā)展,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農民完全可以開發(fā)研制新的蔬菜水果,這樣既可以避免農村的剩余勞動力的浪費,又可以帶動實現新農村建設。同時又使農民的經濟水平有明顯的提高。從而進一步促進民生建設。
2.健全社會保障制度
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強化社會保險費的征繳,對用人單位少報、漏報參保人數,降低繳費基數和參保項目不全的問題,將綜合運用法律、行政和經濟手段,促進征繳。繼續(xù)做好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企業(yè)離退休人員基本養(yǎng)老金和失業(yè)人員失業(yè)保險金的按時足額發(fā)放。積極推行非城鎮(zhèn)戶籍從業(yè)人員綜合社會保險,切實抓好征地農民和其他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對超過勞動年齡階段的人員保障其基本生活;對屬于勞動年齡階段的人員鼓勵其再就業(yè)。
3.完善教育的措施
知識能夠改變命運,知識是保障民生的重中之重,因此要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國家要完善教育機制,完善學校的領導以及教師的選拔機制,真正做到讓有才能的人學有所用。另外國家還要加大財政撥款,加強對教育的關注度。將學校的校舍建設得更加美好,同時還要為學校增添無線網絡,使學生更好地利用網絡資源。國家利用網絡課堂即可以節(jié)約資源,又可以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采取對口教學政策,使國家重點師范院校對口扶持山區(qū)學校的教育只有做到這樣,我們的民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建設。同時還可以呼吁社會上的愛心力量,促使愛心人士自愿去山區(qū)支援教育。
總之民生建設與我國的繁榮富強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只有搞好民生建設,我們才能在社會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我們又要將理論與現實相結合,只有一切從我國的國情出發(fā)具體問提具體分析我國的民生建設才能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生觀[J].竇孟朔.2009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34-177
[3]論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生的探索[J].賀方彬2011
作者簡介:陳靜,女,蒙古族,河北承德,碩士,大理大學,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大學古城校區(qū),研究方向:西南地區(qū)的政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