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民的政治參與程度是衡量當代社會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標準之一。在中國,占農村人口半數的農村婦女的政治參與對整個社會的政治民主化發展無疑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在現行的村落環境下,女性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在同男性競爭時難免處于弱勢地位,選舉在某種程度上并未改變農村男性控制權利的現象,農村婦女的政治參與仍是一個值得關注和研究的問題。要改善農村婦女的政治參與狀況,提高農村婦女的政治參與水平,必須從根本上打碎隱性的社會排斥系統,使農村婦女融入政治生活中。
【關鍵詞】政治參與;農村婦女;措施
一、大力發展農村經濟
根據馬克思主義經濟決定政治的基本觀點,擴大農村婦女有序政治參與,就必須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為農村婦女的政治參與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只有農村發展起來,婦女才能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為政治參與提供充足的時間保證。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說過:“社會經濟發展促進政治參與的擴大,造就參與基礎的多樣化,并導致自動參與代替動員參與”,“高水平的政治參與總是與更高水平的發展相伴隨,而且社會和經濟更發達的社會,也趨向于賦予政治參與總是更高的值。”農村的發展變化意味著利益的重新調整,婦女只有依靠自己積極地參與政治,才能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完善婦女參與制度
1.充分利用現有的制度資源,夯實農村婦女政治參與的制度基礎
一是擴大農村婦女在村委會中的名額比例;二是消除村民自治的尷尬。村委會作為群眾自治組織,所能參與的公共資源的分配層次很低,農村婦女自治組織在強大的政府面前,所發揮的能力也是及有限的,甚至是被動和無助的。要消除這種尷尬可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要處理好兩委的關系;其次要加強程序的設計,包括推舉程序、選舉程序、罷免程序等;最后要抓制度落實,再好的制度不落實也是一紙空文。
2.加強制度創新,為滿足農村婦女政治參與拓寬新的制度渠道
首先,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下改善制度,擴張結社、參與和對話的新渠道。具體說來就是讓農村婦女自己推選的代表參加村內的公共事務,增加農村婦女代表,讓婦女有更多的機會和渠道來表達自己的意愿。其次,要建立政府與農村婦女的溝通機制。通過政府與農村婦女之間的互動,傾聽婦女的呼聲,來確保廣大農村婦女的意志、利益和要求及時得到表達和實現。
三、全面提高農村婦女的綜合素質
1.不斷提高婦女文化素質
農村婦女文化素質上不去,就不可能真正提高她們的參與意識、參與能力,當務之急切實加強農村婦女的教育,這是增強參與主體意識的必然要求,因為農村婦女政治參與水平與其受教育水平成正相關關系。所以政府部門應制定農村婦女教育規劃,采取季節性和經常性、單向性和綜合性相結合的方法,組織農村婦女學習文化技術和政策法規;加大對農村婦女教育基金投入,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保證貧困女生的受教育權利。
2.培養農村婦女的現代意識
由于傳統因素的制約及農村婦女自身條件的限制,使得農村婦女不能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培養農村婦女獨立自主的現代意識。所謂現代意識是與傳統意識相對的,具體說來包含三個方面,即:經濟獨立意識,少生優育意識,參政議政意識。經濟獨立不僅能改變女性在家庭中的從屬地位,同時也會使她們獲得自尊以及人格的獨立;樹立少生優育意識,不僅可以減輕農村婦女的家務負擔,而且有助于提高農村婦女的受教育水平;樹立參政議政意識,可以提高農村婦女參政的熱情,使其從家庭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3.構建平等的性別文化,并貫徹到實處
構建平等的性別文化,就婦女而言,就是認識到自己的權利及與其他社會成員的平等、合作關系,克服自卑、依賴心理,用于自覺參加村務活動;對于男性而言,要客觀的評價婦女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在任何時候,不能因性別問題對婦女產生歧視的心理;作為政府而言,必須加大男女平等性別文化的宣傳力度,為農村婦女參政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婦女發展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法規和政策,構建男女平等的性別文化,使婦女的各項權利切實得到保障。可以采取很多種方式來進行宣傳,如發傳單、搞講座、上門宣傳等。
【參考文獻】
[1]陶東明、陳明明:《當代中國政治參與》,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7—138頁。
[2]塞繆爾.亨廷頓,瓊.納爾遜,《難以抉擇:發展中國家政治參與》【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9年,第69頁
[3]唐云峰,荊建英,《社會性別視角下的農村婦女參與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4]胡榮,胡康,郭卿卿,《影響婦女參與村級選舉的諸因素分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
[5]高志輝,豆學蘭:《論農村婦女政治參與的制度化安排》,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3期。
作者簡介:李曉敏(1990-)女,漢族,山西忻州人,單位:山西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