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燕
銅仁市碧江區加大文化與旅游整合力度,突出抓好最具優勢和潛力的文化旅游產業,加強體制機制創新,努力打造“優秀旅游目的地城市”。
碧江區始終堅持把文化旅游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培育,圍繞“依托梵凈山,突出錦江水,建設山水相融、人景和諧、城景一體”的旅游發展思路和打造“優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發展戰略,大力推動以打造“夢幻錦江”國家5A級精品旅游景區為核心的城市旅游品牌,使其形成“梵天凈土禮佛、百里錦江親水”的旅游精品線路。全面改善生態環境和旅游發展環境,旅游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提升,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旅游市場營銷取得突破性進展,旅游市場監管進一步規范,旅游服務能力、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旅游經濟總量取得新的突破,文化旅游產業作為全區主導產業的地位日趨顯現。
改善硬件設施
優化環境迎八方游客
碧江區開展大規模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文化旅游產業的繁榮發展創造條件。先后投資10多億元,相繼修建了濱江大道、燈塔大道、銅仁城市快速主干道等一批城市主干道,啟動實施了武陵大道、睿力大道城市主干道及西外環至洞沖、北門至東關道路改擴建工程;積極推進糧食直庫、桂花塘、桐梓坳等片區的棚戶區改造。先后投資20多億元,建成火車站休閑廣場、民族風情園、三江公園、架梁山山體公園、文壁峰山體公園和木杉河濕地公園碧江段,建成周逸群陳列館、銅仁賈平凹文學館;啟動了中南門古城、川主宮、飛山宮等東山寺古建筑群的保護與利用工程;實施了錦江水位提升工程和“夢幻錦江”燈光工程。
2013年啟動“夢幻錦江”國家5A級景區建設工作,2014年開辟了水上公交,進一步盤活錦江沿岸景區景點旅游資源;2013年建成銅仁市首家旅游服務中心和旅游客車站。修建九龍洞景區旅游環線公路;全力打造九龍村、甘溪坪等鄉村旅游示范點;開通銅仁至梵凈山、銅仁至鳳凰等4條旅游專線,新增4星級酒店3家,區內旅游基礎設施逐步改善,旅游宣傳促銷力度逐步加大。
同時,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五城聯創”工作,尤其是以錦江河為核心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創建文明小區10個,完成背街小巷硬化亮化、小十字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2014年,獲得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進縣(區)稱號。
在改造城區生態環境的同時,碧江區各鄉(鎮、辦事處)全力推進生態建設,引導全民參與植樹造林,為昔日的荒山披上“綠衣裳”。目前,各鄉(鎮、辦事處)結合“四在農家·美麗鄉村”項目,大力實施生態綠化工程,客蘭村、九龍村等一批森林覆蓋率高達75%的美麗村寨被貴州省環保廳命名為“農村環境生態示范村”?!按逶诹种?、林在村中”的生態環境和亭臺樓閣的山鄉美景吸引著銅仁城區及周邊游客,成為鄉村旅游的好去處。
此外,加大對生態環境和村莊環境的整治力度,完善鄉村旅游設施,全面打造惡灘、苗江溪、罵龍溪等鄉村旅游示范點。2014年以來,涌現出一批“省級文明村鎮”“全國文明村鎮”。如今,走進一個個山村,一幢幢白墻青瓦的侗家民居點綴在青山綠水間,鵝卵石鋪就的沿江步道旁楊柳依依、竹林通幽,展現出一幅寧靜恬然的美麗鄉村畫卷。
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旅游環境的改善,使碧江的旅游產業得到健康快速發展。今年以來,該區分別到滬昆高鐵沿線重要節點城市和新開通到銅仁航班的城市舉辦了旅游推介會。鐵路、公路、航空相互配套的立體交通體系,為碧江旅游業的興起奠定了堅實基礎。
做優軟件環境
提升旅游服務質量
“文化推介要摒棄‘徐娘心態,文化基因再造可學習浙商‘漁民意識……”這是在碧江區“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與發展”專題講座上,嘉賓發表的觀點。2013年以來,碧江區堅持舉辦“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與發展”專題講座,邀請社會各界專家學者、文化名人為碧江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把脈問診、獻策出力。
在發展文化旅游產業過程中,碧江區始終堅持邊保護邊開發的理念,堅守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實現文化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市民的道德行為、文化品味和形象氣質,也是發展旅游必不可少的要素。碧江區通過廣泛開展以“明禮知恥·崇德向善在家庭”“優秀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觀”等為主題的“道德講堂”活動,不斷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引領道德文明新風尚。
良好的市場秩序和服務質量,是發展文化旅游業的保證。為了全面優化旅游發展環境,提升旅游服務質量,碧江區大力開展旅游市場整治,建立完善旅游服務質量監督信息公布機制,大力開展旅游市場整治,提高綜合服務水平和游客滿意度,全面提升旅游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服務質量。
做大城市旅游品牌
助推區域經濟發展
近年來,碧江區不斷創新方式,加大宣傳促銷力度,全力培育“武陵之都·仁義之城”城市旅游品牌。
堅持“花小錢做大宣傳”的理念,加大宣傳營銷力度。2014年以來,以“夢幻錦江”夜游為主,留住過夜游客的旅游產品推向市場后收到良好效果,每年接待夜游游客2萬余人次。同時與超市合作開展營銷活動,將旅游景區作為產品進入超市銷售,僅去年10月至12月,長沙的超市就為“夢幻錦江”游船輸送游客5400余人次。成立碧江智慧旅游研發小組,探索電子商務和網上直銷模式,與驢媽媽等17家知名旅游網絡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上網銷售旅游線路產品。
同時,與兄弟區縣、媒體合作推廣碧江旅游品牌。2013年以來,與松桃、江口共同建立“碧松江”景區聯盟,開辟旅游市場。拍攝《龍舟傳奇》《時間都去哪了》等10多部旅游宣傳片,通過網絡進行傳播。拍攝“武陵之都·仁義之城”城市宣傳片并在全國175對列車上播放,對宣傳碧江的城市形象起到很好的推介作用。邀請各級媒體走進碧江,開展“百家媒體走進碧江話小康”采風活動,集中宣傳展示碧江。
此外,碧江還通過舉辦、參加各種賽事活動及文化節打開旅游市場。自2008年以來,連續9年堅持在大明邊城龍舟基地舉辦“好彩頭杯”中國傳統龍舟大賽(貴州·銅仁碧江)。2009年,碧江區被授予“中國傳統龍舟之鄉”稱號;2011年,銅仁賽龍舟作為傳統體育項目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銅仁的一張城市名片和助推碧江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利用參加每年的(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的機會,開展招商活動,推介旅游產品,展示碧江城市形象。先后簽約并落地的有已建成的甘溪坪鄉村旅游示范點和正在建設中的九龍溫泉酒店等旅游項目。挖掘文化底蘊,組織開展各種文化節。今年以來,先后開展了“路臘品年味活動”“瓦屋鄉油菜花節”“六龍山拔筍節”等各種文化旅游節。各項推介活動的開展,極大地提升了碧江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創新體制機制
突破發展瓶頸
推進旅游管理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是碧江發展文化旅游業的迫切要求。為了推動文化旅游業的發展,碧江在產業發展、旅游規劃編制、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等方面進行了創新。
先后投入1000多萬元,高起點編制了《碧江區“十二五”文化旅游產業規劃》《碧江區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以及九龍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錦江水上風情旅游區等發展規劃,探索建立支持旅游業跨越發展的新體制,推動全區旅游產業轉型升級。
歷經數載不懈的探索,碧江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碩果累累,先后榮獲“2009中華十大生態親水美景”“中國最令人向往的地方”“最美中國·生態旅游目的地城市”稱號。2012年以來,成功申報了錦江國家水利風景區、大明邊城國家4A級景區。其中,大明邊城被認定為全省首批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并已完成國家5A級景區申報工作。2013年,天生橋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通過國家林業局評審,目前已正式開工建設。目前,“五彩桃源”旅游規劃已通過評審,實現投資3000萬元;按照“園旅一體”理念,打造了壩黃農業園區及和平農莊。(作者系銅仁市碧江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