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東良
正確處理好加快發展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關系,是全省工作中最大的辯證法。
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深入學習貫徹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把“筑牢綠色屏障、構建生態安全新格局”作為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五大目標任務之一,作出專門研究和部署,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強烈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擔當。全省各級干部必須深刻領會“筑牢綠色屏障、構建生態安全新格局”的重大意義和任務要求,強化使命意識,增強責任擔當,把構筑綠色生態屏障作為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重大任務,統籌推進、抓好落實。
在堅守底線中筑牢綠色屏障。守住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發展與生態要兩手抓、兩手硬,努力走出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發展一以貫之的要求。正確處理好加快發展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關系,是全省工作中最大的辯證法。筑牢綠色屏障,我們首先必須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指示要求,積極用好我省工作中這一最大的辯證法,堅持做到:兩條底線一起守,但生態底線優于發展底線;加快發展與保護生態同樣重要,但保護生態優于加快發展;在發展與生態“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時,堅決放棄眼前的發展速度,絕不犧牲長遠的生態建設。
在知行合一中筑牢綠色屏障。知易行難。治大國若烹小鮮。筑牢綠色生態屏障,必須想到做到、立說立行,必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既要充分認識到守好底線、筑牢屏障的重要性,又要把“多彩貴州拒絕污染”等守好底線、筑牢屏障的要求放在我們每一個地區、每一個單位、每一個人的具體工作中落實,堅持做到:發展與生態相得益彰的事,堅決去做;雖一時有利于發展但對生態將帶來長遠破壞的事,堅決不做;有利于生態保護、生態建設的事,再小也要積極去做;不利于生態保護、生態建設的事,再小也要堅決糾正和制止。
在創新驅動中筑牢綠色屏障。守住發展底線要靠創新,守好生態底線同樣也要靠創新。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一起守,在加快發展中建設更好的生態,在保護生態中實現更有質量的發展,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最為高級的發展,必須有強大的科技創新來支持和驅動,否則,我們守底線、走新路就有可能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有可能陷入“有想法、沒辦法”的困境。筑牢綠色生態屏障,要求我們把科技、把人才擺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讓創新“有利可圖”,讓人才更受尊重,讓不符合生態保護要求甚至破壞生態環境建設的產業和企業,要么在創新中轉型升級、煥發生機,要么在不創新中被市場和時代無情淘汰,堅持做到:生態環境保護面前人人平等,綠色發展面前人人平等,堅決不搞任何形式的“網開一面”,用嚴格的生態保護標準促使企業深入實施以大數據為引領的科技創新戰略。
在嚴格的責任落實和責任追究中筑牢綠色屏障。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黨風廉政建設如此,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同樣也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筑牢綠色生態屏障,必須責任落實和責任追究雙管齊下、兩手齊抓,讓全省各級干部在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上都有明確的責任,讓每一個破壞生態的行為都有相應的處罰措施和追責辦法,讓在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上有作為和沒作為的“不一樣”,堅持做到:發展責任與生態責任同樣重要,但生態責任重于發展責任;發展責任與生態責任同樣追究,但生態責任追究重于發展責任追究。(作者系貴州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黨組書記 責任編輯/郎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