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德忠

仁懷是中國醬香白酒的核心產區,這里不僅有獨特的環境、氣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同時擁有醬香白酒傳承工藝和先進技術,有出類拔萃的白酒品牌,更有“國酒茅臺”這一國際品牌和“中國酒都”“茅臺鎮”等地域品牌。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醬香白酒作為仁懷地方特色經濟的第一板塊將如何作為,對貴州醬香白酒的轉型發展有著重大影響。
“三期疊加”
醬香酒產業結構性改革勢在必行
從供給側來看,醬香白酒產業符合國家深化經濟改革的政策要求,存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全要素。
產能過剩,供過于求。2012年,仁懷市新增白酒產能21萬千升,加上2012年前已形成的白酒產能,超過30萬千升。但統計數據顯示,2014、2015年,全國白酒實際消費量維持在700萬千升左右,按醬香酒占全國白酒3%的比例測算,生產能力控制在21萬千升比較合理。“十八大”后,政策調整迫使高端白酒下沉,又進一步擠占了中低端白酒的市場,加劇了醬香白酒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
眾多小企業停產倒閉。2011年是醬香白酒發展的高潮期,赤水河兩岸廠房林立,仁懷市從事白酒生產、銷售的企業有1700余家,伴隨行業的持續下行,資金鏈斷裂,到2015年底,仁懷市堅持生產的白酒企業只有300余家,逾七成的白酒企業停產,或處于倒閉邊緣。
規模化企業掙扎前行。目前,仁懷市擁有白酒生產許可證、銷售許可證的規范化企業有300余家,其中規模化以上企業98家,但因為銷售艱難,基酒價格低,資金回籠慢,企業融資難,規范化白酒生產企業中有20%的酒企不再投產。
名優白酒精品稀缺。在全市2000多件醬香酒白酒商標中,真正在全國叫得響的,只有“茅臺”,其余眾多以“茅臺鎮”“醬香核心產區”為背景的地方酒在全國消費者中鮮有人知。
從需求側結構來看,市場對醬香白酒的需求發生了明顯改變,現有供給側結構無法匹配需求側的變化。高端醬香白酒經營發展思路轉型、消費者市場轉變已是必然,放下“高大上”,投放更多惠民生、接地氣的優質白酒產品是“十三五”時期仁懷醬香酒行業順應市場變化的首選。
“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高度融合,使白酒營銷形態發生深刻變化,由過去整車賣酒,過渡到整箱銷售,最后到論瓶出售,電商賣酒成為醬香白酒快消的主要渠道。
2012年后,全國白酒行業一路下行,進入行業深度調整期、消費市場重構期、過剩產能消化期“三期疊加”的市場寒冬。根據醬香酒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情況判斷,問題的表象似乎出現在市場需求低迷上,而其病根實際在供給側,主要表現在產能過剩,新供給的能力不足,不能對應需求的變化。面對癥結,唯有借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東風,方能融化白酒市場“三期疊加”的堅冰。
抓住改革主線
打造醬香酒品牌競爭新優勢
緊緊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剝離制約醬香酒轉型發展的桎梏因素,打造醬香酒品牌競爭新優勢,是今后一段時間仁懷白酒企業的工作重點。
仁懷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抓住改革主線,做好白酒經濟摸底,搞好白酒生產調查,消化過剩產能,促使供需趨于平衡。處置“僵尸企業”,關掉一批沒有產出效益、低質低效的小酒企,特別是對破壞赤水河生態環境,影響地方綠色經濟發展的白酒企業堅決予以取締。
借助全省旅發大會在茅臺鎮召開,為仁懷大力發展綠色生態旅游提供有利時機,在眾多酒企中遴選出一批文化底蘊厚重、經濟效益良好、成長預期優良的潛力企業進行引導扶持,使之轉型發展為集醬香酒文化體驗、綠色赤水河生態旅游于一體的現代化酒莊。
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整合規模化企業,重組優質資產,引入戰略資本,導入先進管理機制,減少同質惡性競爭,全面提升地方社會經濟效益。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大力提升白酒品質、減輕企業稅負、降低運營成本、優化電商物流渠道、豐富酒文化內涵、理順價格體系、補足創新短板,夯實核心競爭力;強力推進醬香白酒標準化建設,大力提升標準化水平。狠抓質量監管,堅守傳統操作流程,注重工藝創新研發,貯足陳釀,不賣新酒,視質量為產品的生命線;聚焦減負降成本去杠桿、致力補足醬香白酒短板;豐富企業、產品文化內涵,做強電商云端,聚力大數據分析,打造物流渠道,打通醬香酒走向餐桌的最后一公里;盡力理順價格,政府和企業主體都應回歸理性,尊重市場價格規律。
奮力擔當
醬香白酒發展新格局呈現
今年上半年,仁懷白酒產業呈現出“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運行特點,白酒銷售額逐月增長,利潤回升。全市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實現白酒產值278.87億元,同比增長12%;20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完成白酒產量15.39萬千升,同比增長4.1%;產品產銷率達93.94%,同比增長4.9%;實現利潤127.64億元,同比增長7.93%。在白酒市場的持續調整下,工業經濟為仁懷市經濟平穩發展提供了根本支撐。
作為地方特色經濟的排頭兵、領頭雁,醬香酒產業需牢牢把握住國家深化經濟改革的戰略機遇期,緊緊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窗口期,在標準制定、產能控制、質量提升、營銷創新、文化塑造、電商打造、價格理順等供給方面聚集發力,改善供給側結構、提升有效供給能力,釋放市場需求,為仁懷市在遵義市范圍內率先打贏脫貧攻堅戰、率先向基本現代化邁進的戰略目標奮力擔當。
日前,作為全省首個獲得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命名的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仁懷“全國醬香型白酒釀造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品牌價值評估達721.91億元,在119個國家級品牌創建示范區中排名制造業第一位。
剛剛閉幕的第六屆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數據顯示:仁懷市現場簽約項目37個,涉及酒類、旅游、電子商務和大數據等多個領域,簽約金額達130億元。酒博會第一天,茅臺酒銷售額超過600萬元;第二天銷售量達1萬余瓶,銷售額達1200萬元。連續幾天,酒中酒、黔酒、八益、懷莊、夜郎古等仁懷醬香酒展位前,前來品酒購酒的消費者絡繹不絕。在第二屆貴州十大名酒頒獎暨首屆貴州酒業大師白酒評委、貴州形象代言人頒獎授牌典禮上,季克良被授予“貴州白酒形象代言人”榮譽稱號;仁懷10家白酒企業上榜貴州十大名酒。此外,茅臺集團季克良、袁仁國、呂云懷、劉自力、丁德杭5名中國釀酒大師被認定為貴州釀酒大師;茅臺集團旗下企業員工王莉、萬波、胡峰、張德芹、張城、涂華彬6名行業精英及梁明鋒、陳啟龍、肖世賢、曹本強、張春新、焦永權、張方利7名仁懷市知名白酒企業家分別榮獲貴州釀酒大師或黔酒大師榮譽稱號。
中國酒都,以酒興市、以酒強市。仁懷在大力鞏固和提升“國酒茅臺”品牌地位的同時,也在不斷加快各個層次的品牌建設。如今,在以國酒茅臺這一醬香酒龍頭的帶領下,一大批品質過硬、口碑良好的醬香酒產品梯隊活躍在市場,呈現出高中低檔產品并舉的醬香白酒發展新格局。(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