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到習水,豐收在望。沿著新修的鄉村水泥路,走進桑木鎮大山村隆中生態養殖觀光園,上千只散養的生態雞在樹林間穿梭覓食。
“再過幾個月,這里養的雞就能出欄銷售了,每只能賣100多元,收入相當可觀?!鄙D炬偞笊酱甯敝魅瘟_安均說:“我們還將繼續擴大規模,爭取養殖規模能達到50000羽,讓生態養殖帶動貧困戶的范圍更加廣泛?!?/p>
成立于今年5月的大山村隆中生態養殖觀光園,采用“公司+村集體經濟+黨員示范戶+貧困戶”的模式運營,公司投資220萬元,村集體經濟入股20萬元,黨員示范戶入股10萬元,10戶精準扶貧戶通過“特惠貸”入股50萬元。生態雞出欄銷售后,貧困戶將會獲得股金分紅,直接增加貧困家庭的經濟收入。
在大山村,帶動貧困戶增收的還有富民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村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黨員示范戶+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帶動了20戶貧困戶入社。合作社飼養的100頭優質肥牛膘肥體壯,預計年底就能上市銷售,每個貧困戶能得到大約4000元的股金分紅。
大山村精準識別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有64戶。通過“黨員示范戶+貧困戶”的模式,黨員致富能手幫助村民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實現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以黨建帶扶貧、以扶貧促黨建,桑木鎮通過增強黨組織凝聚力、激發黨員干部活力、抓實產業扶貧措施,讓貧困山村有了產業,讓貧困的村民看到了脫貧的希望。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支隊伍就是一股力量。桑木鎮通過建立健全“五在村”機制——責任在村落實、組織在村建強、干部在村成長、資源在村整合、成效在村檢驗,全力助推著桑木脫貧攻堅進程。
黨建扶貧建強了鄉村干部隊伍,桑木鎮選派了22名骨干力量脫產到村,其中8名任村支部書記,困難群眾因此有了主心骨,助力提升村級黨組織的發展活力;
黨建扶貧強化了黨組織的陣地功能,桑木鎮先后投資200多萬元,新建大山、河山、香樹等3間村辦公樓,提檔升級土河、銀廠、桐卷等8間辦公樓,干部吃住在村,提高了工作效率;
黨建扶貧加強了村級集體經濟,全鎮10個村通過“公司+”“合作社+”“能人+”等模式,發展壯大著村級集體經濟,帶動了99戶貧困脫貧;
黨建扶貧增強了結對幫扶效果,駐村干部和第一書記將真扶貧、扶真貧落到了實處,在脫貧一線積極謀思路出點子,前后共為貧困村協調資金1000余萬元,協調項目15個;
黨建扶貧增強了制度創新,圍繞村規民約,桑木鎮各村紛紛建立了“群眾說事、民主議事、干部理事、公開曬事”的“四事基層工作法”,擴大了基層民主,村級管理更加規范。
黨建扶貧成效顯著的不只是桑木鎮,習水縣的黨建扶貧正在全縣各地落地生根。2015年12月23日,習水縣委、縣政府印發《習水縣黨建扶貧行動工作方案》,明確了黨建扶貧要求,重點工作放在建強脫貧攻堅隊伍、精準制定工作措施、建立完善工作機制三個方面,為扎實推進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的干部保障、組織保障和人才保障。
《方案》明確,2016年,習水從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選派30名科級后備干部到鄉鎮掛職;選派縣直機關單位和鄉鎮后備干部、優秀年輕干部150人到村擔任黨組織書記或第一書記;《方案》要求各鄉鎮班子成員至少要掛幫1名致富帶頭人,全年要帶動就業和脫貧致富2000人以上;黨員創業帶富政策要深化落實,特別設立50萬元的專項資金用于支持農村黨員創業帶富。
與此同時,習水還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意見》,明確了全縣每年將投入經費500萬元,作為貧困村發展村集體經濟專項扶持資金,采取貸款貼息、“以獎代補”或黨建經費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貧困村發展集體經濟實體項目。
黨建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黨建活力成功轉化為扶貧攻堅的強大動力,數據是最好的證明——
習水全面推進黨建扶貧工作以來,全縣106個縣直單位對101個貧困村實行精準結對幫扶,建立了幫扶責任清單。目前,39位縣級領導和4432名黨員干部對15950戶貧困戶和6.7萬貧困人口進行精準結對幫扶,落實項目10005個、資金7680.2萬元。
通過落實黨建扶貧“五在村”機制,實現了人、財、物、政策向村級一線傾斜,推動21763戶貧困戶85075名貧困人口脫貧,36個貧困村出列,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847元,同比增長10.8%;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2275人,同比增長162%。
當前,全縣210個行政村,村村實現了有收入,全面消除了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其中有實體項目的村有70個,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村有44個,全縣集體經濟積累總量達216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