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根友
貴州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以兩個中國哲學命題為核心,并對其做出符合當代中國社會發展要求的時代性與區域性闡釋,表明貴州人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找到了巧妙的歷史“接合點”。
當前,貴州省委結合當下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以及貴州的文化傳統,以兩個中國哲學命題為核心,提出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貴州人文精神及其建設問題。為了進一步探討貴州人文精神的豐富內涵,我著重從“人文精神”的基本意思出發,進一步探討貴州人文精神豐富、立體的內涵。
人文精神的基本內涵
古代漢語中,“人文”與“天文”對舉,在《易傳》中首次出現:“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謂“以人文化成天下”,即是通過和風細雨的方式來慢慢地改變天下的風俗。
現代漢語中,“人文精神”一詞主要是用來翻譯英文中的Humanism一詞,有時譯成人文主義,人本主義,其主要內容是指十八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所宣揚的近現代資產階級的一些觀念,如自由、平等、博愛、人權等內容。
伴隨著十九世紀現代西方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人文學與自然科學之間開始產生裂痕,人文精神是相對于科學的實證精神而言的,其存在的價值也是不容忽視的。提倡人文精神,反對自然科學霸權,尤其是反對科學主義的霸權,就成為十九世紀以來現代西方人文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直到今天,全世界的人文學都面臨著科學主義的壓力。科學主義把科學當作了新的宗教,但批評科學主義,并不是反對科學。因此,提倡“人文精神”也是當代中國社會一項重要的現實任務。
貴州在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提出貴州人文精神建設的新問題、大問題,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也體現了省領導高瞻遠矚的發展眼光。
貴州人文精神的地方性與時代的普遍性關系
貴州屬于欠發達地區,礦藏資源豐富,山區面積大,自然生態環境脆弱,人文傳統有自己的獨特性,多民族文化及其傳統是豐厚的文化資源。
貴州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以兩個中國哲學命題為核心,并對其做出符合當代中國社會發展要求的時代性與區域性闡釋,表明貴州人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找到了巧妙的歷史“接合點”。
中國古代哲學中“天人合一”的內極其豐富,其重要內容之一即是指人類開發自然時要遵循大自然的規律。今天的貴州在發展經濟,提升人民的物質與文化生活水平的過程中,就應當弘揚貴州人文精神,科學、合理的開發貴州的自然山水,保護好生態環境。在經濟社會發展與大自然的承受能力發生矛盾時,不是首先犧牲自然環境,而是要首先尊重、保護自然環境,暫時犧牲一些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與GDP的增長率,從而保持貴州地區長期、永續的發展。
“天人合一”的觀念也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所說的“自然的人化”與“人化的自然”觀念相一致。“自然的人化”主要強調改造大自然中那些不適宜人居住、生存、發展的條件與環境。這是從古代到近現代社會形成之前,人類長期在努力奮斗的一項事業。今天人類的生存條件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更應當強調的是“人化的自然”,即要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前提下有節制地改造、利用自然。
“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是陽明學的精髓之一,主要強調道德之知要在實際的社會實踐中落實。在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知行合一”的道德哲學命題,有著更為廣泛、豐富的時代性的內容,需要一大批的理論工作者去發掘、解釋,也需要政府的文教部門用各種生動的形式去宣傳,讓古老的“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散發出新的時代光芒。
具體說來,貴州省提倡“知行合一”,就需要全省上下都能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在政治理論方面,黨員干部要對馬克思主義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要真學、真信、真懂,尤其要落實在實際工作中。在社會發展理論方面,“天人合一”就是適合貴州省發展的工作總綱,堅決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來追求GDP的增長。在道德實踐方面,認真學習社會主義道德理論,學習共產黨人的人生哲學,然后在實際工作與生活中做社會主義、共產黨人的道德楷模。
如果能在以上三個層面做到“知行合一”,則陽明哲學的精神不僅得到了很好的繼承,也得到了極好的現代性發展。
貴州人文精神與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要求
貴州“人文精神”的兩個命題——“天人合一”與“知行合一”,與當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之間有高度的吻合性。作為一個后發的現代化國家,又是人口大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環境與資源的硬性約束是十分明顯的,中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要走一條不同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道路,即主要依靠自己的國家力量,并在保護環境的條件下來推進現代化事業。
相對于東南沿海與北、上、廣、深等發達城市而言,貴州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也屬于中國的欠發達地區,在經濟與社會發展方面必須高度重視環境保護與資源的節制性開發。“天人合一”的哲學命題其實包涵著兩方面內容,一方面要求天——即大自然符合人的要求,滿足人的欲望。這方面內容在古代社會是合理的,進步的,但在今天,人類就應該慎重對待自然資源,不能無節制地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不可能完全由計算理性來控制的自為的系統。人類在局部取得的成功很可能在一個無法計算的時刻被大自然所報復。這一道理,恩格斯早就在《自然辯證法》一書說過了。
“天人合一”另一方面是指,人的要求與欲望的滿足必須符合大自然的法則,要在大自然可承受范圍內。人類要盡可能地利用可再生自然資源,如太陽能、風能、生態系統的自循環等,對于貴州這個多山地而環境脆弱的省份來說,尤其重要。
“知行合一”的哲學命題,在傳統哲學中意義極其豐富,但就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來說,其主要的精神面向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二是道德規范與道德行動的統一。
就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來說,“知行合一”亦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方面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理論與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實踐應當結合起來。“知行合一”不應停留在口頭上、文件中,而是要落實到具體的行為中,尤其是落實到各種考核制度中,這樣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另一方面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廣大黨員干部的實際行動結合起來。知,就要真懂、真信。行,要真正用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在實踐中努力保持黨員隊伍的純潔性與先進性。
道德規范與道德實踐的統一,是關系到所有社會成員的事情。一方面,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在社會治理過程中要將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大力推廣。另一方面,各級黨員干部要在實際生活中做傳統優秀道德、現代性道德踐行的榜樣。
總之,貴州省委領導重視“人文精神”建設活動,試圖以精神高地來引領貴州沖出經濟洼地,這一思路非常可取。我認為,如何將貴州“人文精神”之“知”,轉化成促進貴州經濟社會發展之“行”的強大動力,最重要的還是知行合一。(作者系武漢大學哲學院院長、教授、博導,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湖北省哲學史學會會長 責任編輯/郎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