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洪?鄒美倫
平壩區以“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生活質量、民主法治、文化教育、資源環境”六大提升工程為工作抓手,深入推進行政體制、園區、國資、土地、農村金融和干部人事管理等改革,全面小康創建工作取得較大突破。
自2013年開展全面小康創建工作以來,平壩區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實現‘531、同步達小康”和安順市委、市政府“三步走、‘231、提前一年達小康”的總要求,緊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確立了“一年強基礎、兩年大提升、三年見成效”的小康創建工作思路,以“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生活質量、民主法治、文化教育、資源環境”六大提升工程為工作抓手,大力實施“生態立區、工業強區、旅游興區”發展戰略,深入推進行政體制、園區、國資、土地、農村金融和干部人事管理等改革,各項工作扎實有序推進,全面小康創建工作取得較大突破。
2015年,平壩區全面小康總體實現程度由2013年的79.5%提高到97.6%,提高了18.1個百分點。其中,經濟發展小康實現程度97.4%,社會和諧小康實現程度99.4%,生活質量小康實現程度98.9%,民主法治小康實現程度93.3%,文化教育小康實現程度97.7%,資源環境小康實現程度100%,將率先在安順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平壩區按照“一產抓特色擴規模、二產抓提升增效益、三產抓突破創品牌”的思路,加快推動經濟發展。
堅持“工業強區”,投入68億元用于“兩區三園”建設,核心區基本實現“八通一平”,共有230家企業入駐,其中156家建成投產,全部工業增加值由2012年的30.5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41.35億元,年均增長15.2%,帶動2萬余名城鄉居民就地就近就業。
突出抓好招商引資,三年共引進項目130個,實際到位資金654億元。引進了迎賓城、東聯名車廣場、貴安新醫藥產業園等一大批企業項目。實現華興玻璃、鋁鎂國際、思特技術等一大批重大項目拔地而起,“一鎮兩館”電商發展平臺建成投用,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強勢崛起。
堅持農業主體地位不動搖,緊緊圍繞“兩帶、三區、九特色、十基地”農業布局,建成3個省級農業示范園區,打造了金鳳徠、黔昌糧油、德康農牧、康農生態、黔中生豬交易市場的農業“五之最”,有效帶動農民增收,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5391元提高到2015年的7639元。
堅持“旅游興區”,重點推進白水龍、喜客泉、天龍屯堡、小河灣、邢江河“五朵金花”建設,逐步成形全域旅游格局。從2013年初啟動率先全面小康建設到2015年,平壩地區生產總值從62.2億元提高到102.77億元,人均GDP從21014元提高到33910元,財政總收入從7.83億元提高到13.3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從51.57億元提高到206.34億元。
社會更加穩定和諧。為了讓全民共享發展創建成果,平壩區緊緊圍繞城鄉居民收入比、貧困鄉鎮發展率、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和民族團結和睦指數4項社會和諧核心指標做文章。
統籌好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增收問題,城鄉居民收入比控制在3以內,實現程度達100%。大力實施精準扶貧,3年共減少貧困人口3.2萬人,3個鄉鎮完成“減貧摘帽”。基本社會保險覆蓋面逐步擴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及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均完成規劃目標,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9.9%。
充分利用“三月三”“六月六”“開齋節”“古爾邦節”等少數民族的重大傳統節日,推動各民族之間的互動交流。同時加大對少數民族聚集區的經濟投入,積極改善少數民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平壩區按照“一核兩翼”城鎮空間布局,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主城區面積擴大到16.4平方公里,城市化率達到46.46%,相繼建成了迎賓路、貴安大道平壩段等一批重要骨干道路,完成了滬昆高速平壩站、夏云站、天龍站改擴建工程,快速推進棚戶區改造項目,城市宜居指數明顯提升。
夏云鎮成功列入全國第三批綜合發展改革試點城鎮和全省42個小城鎮建設示范鎮之一;天龍鎮成功入選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榮獲“尋夢·2015中國最美村鎮”文化遺產獎和全國第一屆小城鎮建設高峰論壇最美鄉村獎;樂平鎮被列入省級示范小城鎮,被國家住建部等7部委認定為“全國重點鎮”。完成了61個美麗鄉村創建工作,培育了3個省級示范村、6個市級示范村,帶動農村加快發展。
深入開展城鄉居民增收計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以內,2013年至201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5699元提高到2250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391元提高到7639元,恩格爾系數由44.5%下降到27.83%。
全力抓好住房保障,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9638戶,建成城鎮保障性住房5938套,人均住房面積由2013年的25.8平方米提高到2015年的35.3平方米。
大力實施村村通油路和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決戰工程,建成通村公路197公里,建制村通瀝青路(水泥)路比重、通客運車輛比重達到100%,解決了4.1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在全市率先實現村村通油路(硬化路)和基本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區人民醫院、303醫院住院綜合樓等醫療設施相繼建成,醫療水平大幅提高,2013年至2015年,全區千人擁有職業(助理)醫師數由1.27人提高到1.56人,千人衛生機構床位數由3.2張提高到4.6張。
民主法制更加完善。多年來,平壩堅持以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社會穩定良好的人居環境為導向,加快推進民主法制建設。
嚴格督促落實“四議兩公開”,組建村務監督隊伍,實現城鄉社區基層民主自治建設完善率“4個100%”,即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完善率100%、農村社區建設覆蓋率100%、和諧社區建設達標率100%、居務公開民主管理完善率100%。
深入推進基層平安創建工作,累計投入5000多萬元實施“大天網”和“小天網”工程,實現治安防治設施城鄉全覆蓋。嚴格實行區級領導包案督訪、定期接訪和機關干部大下訪,開通區、鄉、村三級視頻接訪,認真落實“三級調處”制度,進一步暢通信訪和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渠道。
成立“復退軍人之家”、鄉(鎮、街道)法治和群眾工作中心,強化矛盾糾紛化解。成立人民調解委員會,實現人民調解工作全覆蓋。加快推動依法治區,組織開展“雷霆行動”“織網行動”“掃毒行動”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社會大局更加和諧穩定。
文化教育持續發展。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平壩區還著重發展教育事業,大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加大文化事業投入,加快推動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完成88個村(社區)農家書屋建設,率先在全市實現農家書屋全覆蓋。建成1個區老年體育活動中心、9個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21個全民健身路徑工程、108個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
加大對文化資源的包裝和推廣力度,大力支持重彩真絲等特色文化產品的市場開發,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3年的2.93%提高到2015年的3.53%。
大力實施教育“9+3”計劃,基本普及十五年義務教育,投入3.8億元建成平壩一中并成功申報為省級示范性高中,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和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均達86.6%。
資源環境有效保護。平壩區堅守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在大力推動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對環境資源的保護。
成立區耕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分別與鄉、村、農戶“三級”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強化責任落實,耕地保有量指數由2013年的95%提高到2015年的102.5%。
建成焦家橋、麥翁2個水質自動檢測站,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連續3年達100%,農村飲水安全達標率達100%。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城區污水處理廠二期、夏云鎮污水處理工程建成投用,白云鎮、天龍鎮2個污水處理廠加快推進,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7.8%。
大力實施植樹造林,完成營造林10.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0.53%。充分發揮空氣自動監測站的監測作用,加強對環境空氣質量的監控,空氣質量達標率為99.9%。
大力提升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臺泥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設施建成投用,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0.5%。
成功創建省級衛生城市、省級文明城市,全區有6個鄉鎮獲省級生態鄉鎮命名,5個村獲省級生態村命名,31個村獲得市級生態村命名,省級生態區創建工作穩步提升。(作者單位:安順市平壩區委辦 平壩區新聞傳媒中心 責任編輯/哈文麗)